APP下载

开创不拘一格的“数字西安”模式

2014-09-05张莹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4年5期
关键词:西安市西安测绘

文|本刊记者 张莹

在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辨明形势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需求才能持守定力,由此为城市赋予真正的智慧。西安正是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坚持信息化为我所用,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数字城市发展之路。

西安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始于2006年,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正式批复的“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共享门户子系统、政务专题管理子系统和运维管理子系统等。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相比,西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并不是很高,经济能力有限。西安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采用了持续、稳步的信息化投入模式。

信息化要为我所用

西安在建设之初就遇到了资金问题。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陕西省测绘局和西安市政府三方共建的项目,投资资金约为1000万元。当时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选定西安市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中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其他城市皆为中小城市)。

在如此小的投入下,西安充分发挥“测绘大市”的资源优势,依托测绘领域雄厚的实力,团结专家等多方的力量,奋力朝着预定目标迈进。由于吸纳了方方面面的力量,平台集合了各方的利益。

随着平台建设的推进,共享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依照规定和要求,地理信息共享的模式是数据汇交,即当地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成之后,要把采集的数据向测绘部门移交。而西安则考虑到,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我所用”,建成的平台既要满足西安的实际需求,也要达到三方共建、资源共享的目标,同时平台还要能够为政府和老百姓提供服务。资源的共享不能破坏原有的利益格局,这样才能保证各方的利益不相冲突。因此,西安市没有采用数据汇交的模式,大胆提出了适合西安的共享方式——有条件的网络共享。

协调的过程并不容易,通过不断的沟通,历时4年之久,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终于接纳了这一举措,并最终在系统上线和试运行期间认可了这种模式。

独树一帜获得可持续发展

过去大家一直认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应当由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作为主要力量进行推动。西安市政府作为第三方来主推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这又是与其他城市的不同之处。

很多城市采取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推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模式,该模式应用于某些城市存在一个弊端:建设时没有出现大问题,但建成后在应用中会产生很多矛盾。西安市政府主推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它不属于利益相关方,不具有产生矛盾的基本动机。共享平台以服务为核心目的,重在应用。这一优势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显现了出来,前期某些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平台的试点成果没有得到进一步应用,甚至慢慢消失;但是西安这一数字城市试点在持续不断地发展。

经过努力,西安构建了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体系,实现了国家、省、市及各相关部门的共建共享,建成全市统一、权威的地理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全市地理空间定位“一张图”模式,促进各部门应用,面向政府、公众和行业用户提供开放式的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推进开发利用,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完成西安市1∶2000彩色正射影像数据;西安市2.5米SPOT卫星影像数据等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库,构建了环境在线监测示范应用系统、120指挥服务示范应用系统、西安市公众地理信息服务示范应用系统、西安市三维全景展示服务示范应用系统等。

2010年10月,项目一期全部建设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时,与会专家一致评价:平台“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西安市被授予“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数字西安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示范项目”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GIS优秀工程金奖。由此看出,就地理信息平台基础性成果而言,西安模式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思路。而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应用,又推动着西安的电子政务等城市信息化建设迈向更高的阶段。

智慧城市还有多远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发展走向的更高阶段,城市信息化大潮方兴未艾,正在翻开从“数字城市”走向“智慧城市”的新篇章。部分城市在提速数字城市建设的同时,已经迫不及待地勾勒智慧城市的蓝图。智慧城市还有多远,西安给出了一个冷静的答案。

西安市信息中心主任朱雅民认为,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单位、部门或企业基本都是从自身的长处出发,向智慧城市建设总体目标靠拢。然而智慧城市最终的受益者应该是老百姓,智慧城市的落脚点应该是在每个人身上。政府部门往往习惯于以项目为抓手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如果仔细观察,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建设初期政府的推进力度很大,随着项目的推进,力度逐渐减弱,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就使得项目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不了了之。”朱雅民说。

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在充分考虑西安市情的基础上,西安市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认为,依照西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水平,谈智慧城市的建设为时尚早,因此并没有把“智慧西安”正式列入建设规划。具体而言,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关系到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需要城市信息化主管领导来主导,需要从顶层进行总体设计规划。而西安市现阶段的工作重心是要解决加快发展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虽然数字西安的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阶段性成果,但智慧西安的建设目前仍然处于前期谋划和探讨阶段。

在西安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推进处处长马哲元看来,西安智慧城市的起步较晚,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信息化有其内在的规律,发展的阶段性非常明显。当需求与技术能够妥善对接的时候,开展相关工作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前些年在国外通常使用电子邮箱传递信息,而手机短信在中国非常流行,春节期间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凭借手机短信服务会赢得很高的市场占有率。马哲元说:“信息化的内在规律是不可逾越的,智慧城市的前期谋划有利于相关部门沉下心认真地思考,西安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信息化在每个阶段如何助力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如何建设适应西安特色和民情的信息化等。”

在佛学的教导中有一句名言:“法要有三:曰戒定慧。”意思即是戒律、禅定与智慧。对于城市信息化而言,可以引申为管理者在城市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需要辨明形势,有所为,有所不为;需要把握需求,持守定力,如此才能为城市赋予真正的智慧。西安正是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坚持信息化为我所用,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安特色的城市信息化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西安市西安测绘
西安2021
Oh 西安
亲子创意美工展
家乡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西安市第四医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123的几种说法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