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位置服务商业模式

2014-09-05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4年5期
关键词:位置服务电子地图信息产业

张晓欢,区域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智慧城市工程部主任。研究方向:GIS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GIS与公共政策分析;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规划;国土空间经济分析与规划;智慧城市(园区)规划与智能信息系统工程。

地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原有的商业模式。

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2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地理信息产业的内涵,并对我国未来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性阐述,这对有效解决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存在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不过,根据笔者的学习和工作经验,该《意见》的具体实施可能还存在不少制约因素,比如尚缺乏明晰的信息存储、加工、传输和消费规范和政策,也缺乏系统的地理信息人才培养计划。更为重要的是缺乏基于《意见》提出的地理信息产业内涵所对应的可操作的行业标准,也缺乏地理信息产业的商业模式和市场引导政策创新。

位置服务助推地理信息产业

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大量出现,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泛在化应用,基于位置的服务已经从政府、企业充分渗透到应用智能手机或其他移动终端的每一个人。基于位置的服务刚开始更多地应用于军事和政务管理,后来逐渐应用到企业“供产销”管理和商业市场分析管理中。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一个不具有电子地图的智能手机,而智能手机中的电子地图已经不仅仅是一张地图,就像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不仅仅具有打电话的功能一样。现在智能手机中的电子地图已经和基于地理位置的各种信息整合起来了,比如吃、喝、住、玩、游、学、购等信息均已经基于地理位置分类汇总整理,可供使用者十分方便地查询并寻找到通向某目的地的路径。

催生“信息对称”商业模式

地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原有的商业模式,比如在地理信息技术不十分发达的时代,不少商家能够赚钱的原因是基于信息不对称,即正是由于时空的距离才产生了商品流通中的“差价”,从而给商家带来了商机。但随着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基于位置的综合信息集成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供给和消费的信息匹配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之所以能够赚钱的原因正是基于信息的对称性而有效地通过资源整合来实现人、财、物的有效对接,从而实现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闭合。值得注意的是,“信息对称”下的商业价值实现必然会对原有的商业模式产生冲击,这很有可能会促使一些计划经济思想再次打着公平与正义的旗号来挥舞行政干预的大棒,这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亟待行业规范和市场整合

当《意见》颁发时,不少部委、领导、专家、学者均在第一时间对该《意见》进行了解读,均对地理信息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对《意见》的认可度均较高。但对地理信息产业的行业规范和市场整合却关注的相对较少,比如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的地理信息共享与交换障碍,也较少地关注目前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需求更多地是来自政府的专业需求,企业和个体的专业需求似乎还处于非主导地位,尤其是基于收费的位置服务(地理信息服务)目前还存在较大的障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快编制明晰的可操作的信息存储、加工、传输和消费的规范和政策,统筹规划与地理信息产业密切相关的3S产业(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卫星通信技术)的数据、信息规范,包括信息数据格式标准、数据管理规范、数据共享机制和数据安全措施等问题。尤为重要的是要结合现在相当多的城市正在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推出地理信息消费的规范和商业价值实现条例,通过保护地理信息供给者的(知识)产权鼓励政府、企业和个体购买地理信息服务,以实现地理信息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与繁荣。

猜你喜欢

位置服务电子地图信息产业
7524亿元
星站差分与PPP技术在深远海调查中的位置服务精度分析
基于灵活编组的互联互通车载电子地图设计及动态加载
浅谈电子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新郑产业新城:“屏”“芯”双轮驱动,打造中部电子信息产业新高地
基于GIS平台的江西省公路基础数据与电子地图综合展示系统
四川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
互联互通 畅享未来 第12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运营商大会在深圳举行
城市交通旅游电子地图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暨首届卫星应用国际博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