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智慧北京

2014-09-05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4年5期
关键词:空间信息测绘规划

温宗勇,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院长。从事城市规划和测绘地理信息方面的管理和应用研究工作,组织编制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2年)、《北京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5年)等多项规划。

面向“智慧城市”的“数字北京”建设目标是:政府组织是前提,基础测绘是保障,以点带面是途径,应用推广是动力,科技创新是支撑,转型升级是方向,整体推动是目的。

2012年底,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布《关于开展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推动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转型升级,首批9个城市列入试点。2013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90个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目前已有超过50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已有22个大中城市规划文件中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2012年3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智慧北京行动纲要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北京要实现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的全面跃升。

政府组织是前提

在国家层面,国测地信局与省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建立了数字省市的三方共建共享模式,国家给予少量经费引导,省级配套一定经费,主要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建设成果三方共享。按照此模式,开展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试点和推广工作。

北京市层面,数字城市建设以数字区县为主,由国测地信局部署指导,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建设,各区县政府推动实施,在三方合力驱动下建设。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和北京市经信委等单位提供技术和数据服务。

通过上述组织方式,经过几年的建设,北京的“数字城市”形成了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以数据库为支持,以典型应用为牵引的“一库、一平台、若干典型应用”基本结构。截至目前,“数字西城”、“数字通州”、“数字东城”、“数字朝阳”通过验收正式上线运行,“数字房山”、“数字中关村”、“数字丰台”建设正在进行,“数字昌平”、“数字海淀”、“数字亦庄”等项目已经启动了前期论证。

基础测绘是保障

>>图1 北京市基本比例尺地形图覆盖范围

基础测绘成果为数字城市提供了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对其进行数据加工整理后,形成了数字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库。北京市自1997年来,定期开展基础测绘工作,建设了基础控制网络、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对基础成果进行定期更新,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采用05-1-1-4更新机制,即:1∶500比例尺地形图半年更新一次,1∶2000比例尺地形图每年更新一次,1∶10000比例尺地形图平原区每年更新一次,山区4年更新一次。通过定期更新,获取了翔实、现势的基础测绘数据,为智慧北京空间信息服务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今后,北京的基础测绘工作将着眼新需求,从生产向服务转型,从“数据仓库”向“资源超市”转型,从定时更新向实时更新转型。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地图向大比例尺方向转移;二是覆盖区域由中心城向新城和城市建设的重点地区拓展;三是从定期更新向实时更新转移;四是产品类型向多样化转移;五是从图库分离向图库一体转变。转型后的基础测绘成果,将为“数字城市”提供更有力的数据保障 。

数字城市是基础

以点带面

数字北京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核心,以数据库为支持,以应用服务为目标,以“一库、一平台、若干典型应用”为基本结构。数字北京建设特点可以用“28个字”概括:政府组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条块结合、科技支撑、转型升级、整体推动。

北京的“数字城市”以“数字西城”和“数字通州”为试点,逐步推广到“数字东城”、“数字朝阳”、“数字房山”、“数字中关村”、“数字丰台”和其他热点区域。

“数字西城”是国测地信局2009年的“数字城市”试点,主要内容为打造“一环境”(软硬件、网络,政策机制基础支撑)、“一库”(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一平台”(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四应用”(规划、应急、房产、公众),以三维地理信息数据在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为特色,形成了城市中心区数字城市建设解决方案。该系统2011年上线运行,在城市科学规划、应急指挥、精细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获国测地信局“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

“数字通州”则紧紧抓住北京市聚焦通州战略的良好契机,将全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更新与重点区域规划建设相结合,将核心区域远景规划与现状相结合,测绘了全区范围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制作了核心区的精细三维模型。形成了郊区数字城市建设解决方案。该系统为全面提高政府科学管理决策水平提供支撑,获国测地信局“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

>>图2 数字西城

>>图3 数字西城三维规划方案比对

应用推广

北京“数字城市”紧密结合各区县、各委办局的应用需求建设。例如,“数字东城”面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建设旧城保护三维规划管理系统,制作了保护区房屋的精细三维模型;“数字朝阳”面向城市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规划、人口规划的“四规合一”,提供房屋、绿地、人口、单位等多种类型数据的集成服务;“数字首钢”着眼于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实施数据采集,真实再现厂区的原貌,为首钢的转型与规划保护提供直观数据;“数字房山”翔实的地理信息数据在2012年“7·21”暴雨灾害中,为应急救灾决策提供了及时可靠支持,为灾后安置房重建选址规划提供依据。

上述工作面向实际应用需求开展,在各区县和各委办局实际工作中也真正发挥了重要作用,带来了实际效益,同时也为其他区县和热点区域的“数字城市”建设带来示范效应,使该项工作得到持续深入的推进。

科技创新

>>图4 数字通州

在北京“数字城市”的建设中,数据库的建设、数据成果的表达、典型应用平台的搭建,都离不开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三维GIS及高分辨率影像快速获取与处理技术等先进科技的支撑。例如,在“数字丰台”建设中,采用移动网络技术,使“数字城市”的成果能够在平板电脑、手机、电脑等多种终端使用;又如,北京“数字城市”实现了从原来二维到三维地理信息数据的跨越,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三维仿真等技术,制作直观、精细、可量测的三维模型成果,研发三维成果应用管理平台,实现成果的直观表达和深入应用,为重要项目的规划审批、项目论证等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目前的合作平台有ESRI公司;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东方道迩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转型升级

“智慧城市”有别于“数字城市”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可感知互动,要实现这一点,需要综合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网络等技术,由信息化向智能化推进。

“数字房山”和“数字中关村”的建设在功能和内容上已经带有一定的“智慧城市”基本特征,是北京“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转型的标志。在“数字房山”建设中,在实地布设了电子监控物联网络,与数字城市平台衔接,为突发事件处理、日常管理,提供“一站式”视频监控服务,实现全区地面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控;“数字中关村”突出“一区十六园”特色,应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中关村空间信息云平台,面向企业进行高效的专项管理服务。

以此为带动,今后各区县的“数字城市”建设,将逐步向“智慧城市”转型升级。

智慧城市是目标

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空间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将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和行业地理实体数据等空间数据和平台功能发布成服务为用户提供;智能业务应用的服务者。制定符合行业需求的空间数据和平台建设标准,使数据和产品按需提供、快速响应、拿来即用;空间协同共享的推动者。作为基础服务,连结多行业的业务应用,实现多层次空间协同共享,成为数据与服务交换枢纽。

>>图5 数字首钢三维激光扫描成果

“智慧北京”的建设为北京“数字城市”带来了转型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一是泛在的空间信息服务网络,二是更加直观的空间信息服务表达,三是较强的信息挖掘与快速的服务响应能力,四是空间信息服务模式重大变革。基于此,在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着眼“智慧城市”建设,基于北京已有“数字城市”建设成果和经验,以“1+16+2”为建设思路,即:按照“智慧城市”的建设标准大力推进全市16个区县的“智慧城市”建设,完成中关村和首钢2个特殊区域的“智慧城市”建设,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打造1个“智慧北京空间信息云平台”。努力成为“智慧北京空间信息服务”的提供者、智能业务应用的服务者、空间协同共享的推动者,把北京打造成“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并不遥远,路,就在脚下。

>>图6 数字房山

猜你喜欢

空间信息测绘规划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基于时效网络的空间信息网络结构脆弱性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