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4-09-04张莉萍
张莉萍
摘 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也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想象,勇于创新,让学生无拘束地自由成长。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 教育理念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标志。知识经济的成败取决于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所谓创新教育,顾名思义就是要对传统的教育问题进行更新换代,对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演变,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通过学习将知识与实际运用结合在一起,这样的教育理念被我们称之为创新教育。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敢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直都是我们进行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当中,课堂气氛往往都比较低沉,这是传统观念对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束缚,我们必须打破这一常规,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会学得更多知识,才能将课堂所学为自己所用。因此,开展创新教育首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想象,勇于创新,让学生无拘束地自由成长。而不应拿一些标准答案评价学生,束缚学生。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创新。
心理学表明,人的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不感兴趣,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的最活跃因素,而思维是能力的核心,启发思维是政治教学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进而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一步。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要善于旁征博引,用引人入胜的事例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如何创设自主、合作、探索的空间无疑显得很重要。而创设问题情境,实现师生互动是营造这一空间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的良策。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的有益尝试。例如,在讲解高中政治模块一经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可以请学生列举身边的一些不好的消费现象。比如:互相攀比使用高端智能手机,叫外卖使用一次性餐具,请客吃饭铺张浪费,等等,从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适度消费及当前提倡的“光盘”行动的必要性,掌握正确消费观的相关知识。事实证明,对于学生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加以解决,效果也远优于教师单纯灌输。
(二)要善于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思考欲望。创新与质疑紧密联系,质疑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把知识一筒子倒净的习惯做法,善于针对所学知识设立疑问,从而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当学生感到自己需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便会把自己的思维机器发动起来。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品质,即鼓励学生在思路的选择上、思考问题的技巧上、思维结论上有独到之处,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品质,即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和善于提出新问题、新设想、新方案,发表新见解,找到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得出新结论。
(三)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不能局限于教材知识的学习,应该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教师要精心策划,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就能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可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学生成长。实践活动没有现成的模式,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组织有效益的活动,如调查一个文明单位,参观一个工厂或农村,访问一个先进典型,剖析一个违法事例,调查当地市场情况,调查一个社区的教育情况,调查一个社区的人口情况,调查一个社区的经济情况,等等。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善于创新。
要大胆进行课堂改革,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在主体作用发挥的过程中自觉完成创新能力的培养。可根据课程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交流,讨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的方式可根据问题的特点及教师的意向分为辩论式小组讨论或诊断式小组讨论。可让学生当老师,每节课给一个学生10分钟的上课机会,“老师”必须简明扼要地讲清本课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等问题。通过成员相互交流,互相质疑,比较修正,谋求主导意见,归纳出不同意见。这样,使课堂教学变成互动式教学,促使学生由被动听课转为主动参与、主动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的讨论积极性。
四、开展专题性研究课程,在研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所谓研究性课程是指以学生学科领域或垮学科领域选择确定研究专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力为核心,以激发潜能、发展个性和完善人格为中心,以主动参与、协调合作、自主发展为主要外显特征进行的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过程。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想改变如此沉闷的教学局面,就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个性发展的动机,强化学生的“主体”和“主人”意识。研究性学习的主导精神是在探索中学习,但不是要求学生搞科研,而是通过某个研究性的过程,让学生直接感受、经历知识的发现过程,进而养成自学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习惯。这种研究型课程可以真正构建起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意义。研究性学习不论采用哪一种形式,都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掌握新知识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把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天性调动起来,都是新的教育观念在教学领域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妙良.高中思想政治课时政教育研究[J].教师,2012(18).
[2]杜英.谈如何在时政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J].学周刊,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