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加热敏灸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2014-09-04罗海云阳光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1期
关键词:腧穴腰部血瘀

罗海云 阳光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6)

针刺加热敏灸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罗海云 阳光

(江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研究生 南昌 330006)

目的:观察针刺加热敏灸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将60例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针刺加热敏灸治疗,对照组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20 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76.67%和3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加热敏灸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血瘀型;针刺加热敏灸;身痛逐瘀汤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的腰腿疼痛症之一,发病前常有腰部扭伤史、劳累史或腰部受寒史,病因复杂,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治疗起来较为困难。西医主要运用甘露醇等脱水剂加止痛剂如扶他林或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但不能控制复发且副作用大。中药内服治疗由于服药时间较长,煎服不方便,患者不易接受。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于2012年5月~2013年5月用针刺加热敏灸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全部病例来源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康复科,选择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30岁,最大者65岁,平均(46.91±7.95)岁,病程 1~24个月,平均 9.97个月;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最小者30岁,最大者 64岁,平均年龄(47.11±8.06)岁,病程 1~23个月,平均9.95个月。

1.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认者。

1.3 纳入标准 (1)年龄在30~65岁之间;(2)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积分值≥10分;(3)符合本病中医血瘀型诊断标准。

1.4 排除标准 (1)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情况较复杂者,如精神病、自身免疫疾病等;(2)身体极度虚弱者及妊娠妇女;(3)腰部外伤破皮及存在腰椎骨折的患者;(4)合并有结核、类风湿等脊柱炎性病变者。

1.5 观察指标 (1)VAS评分表:自制一个标有0~10刻度的表格,其中0代表无痛,10代表剧痛。1~3代表轻度疼痛,不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质量;4~6代表中度疼痛表现为不能正常工作,生活质量下降;7~10代表重度疼痛表现为患者疼痛剧烈工作和生活均受到较大影响。(2)改良JOA评分表[2]:按照改良日本矫形外科学会制定的腰椎疾患综合评分标准(改良JOA评分)进行观察,主要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和日常生活受限三个部分,疗效评分表总分为30分,病情程度分级轻度者总分≤10分,中度者总分≤20分,重度者总分≤30分。改善率=[(治疗前分值一治疗后分值)/治疗前分值]×100%。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身痛逐瘀汤内服,方药组成:红花12 g、没药 15 g、五灵脂 10 g、地龙 10 g、香附 15 g、牛膝 10 g、川芎 10 g、甘草 6 g、当归 15 g,每日 1剂,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口服。10 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2.2 治疗组 施以针刺加热敏灸。

2.2.1 针刺 (1)主穴为阿是穴、肾俞、腰阳关等,当腰痛放射至下肢时配以委中、承山、足三里、阳陵泉等。(2)具体操作:嘱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需针刺部位的皮肤,选取华佗牌30号1~3寸一次性毫针进行针刺。阿是穴直刺,刺入1~2.5寸;肾俞、腰阳关直刺1~1.5寸;委中、承山、足三里、阳陵泉直刺0.8~1.5寸。针刺腧穴后间隔15 min,以提插捻转手法行针1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2.2.2 热敏灸 (1)选择舒适体位,依次暴露患者腰部及双侧下肢。(2)热敏点的查找:用点燃的艾条在患者腰部肾俞﹑阿是穴及患侧下肢委中﹑足三里穴附近距离皮肤3 cm左右施行温和灸。当患者感受到“艾热”向皮肤深处灌注,或向四周扩散,或热感向远处传导,或出现其它特殊感觉时,此点即为热敏点。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有的热敏点被探查出。(3)记录热敏点出现部位。(4)分别在每个热敏点上实施温和灸,直至热敏点现象消失。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腰部疼痛、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基本消退,腰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直腿抬高70度以上,改善率≥75%;显效:腰部疼痛、下肢的放射性疼痛明显减轻,腰部功能活动基本正常,50%≤改善率<75%;有效:腰部的疼痛、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减轻,腰部功能活动部分恢复,30%≤改善率<50%;无效:临床体征、症状及腰部的功能活动较治疗前未改善,改善率<30%。

3.2 VAS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组间比较 (±S) 分

表1 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组间比较 (±S) 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30 30 7.01±1.71 6.95±1.69 2.07±1.99#▲3.14±2.06#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 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经Ridit检验,两组愈显率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

表2 组间疗效及显愈率比较 例(%)

4 讨论

现代西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改变是纤维环的破裂和髓核突出等,从而引发腰部疼痛,甚至放射至双侧或一侧的下肢酸胀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本病属中医“腰腿痛、痹证”范畴。《素问·刺腰痛论篇》中记载“衡络之脉定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医学心悟》亦曰“腰痛拘怨,牵引腿足。”故本病究其本为肾气不足,腰府不坚,加之跌仆劳损而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不通则痛。治宜疏经通络,活血止痛。该病目前的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但各有其适应证。手术疗法仅限于极少数的绝对适应证,且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所以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最终选择保守治疗。当前,保守治疗有牵引、针灸、推拿等,其中,针灸是一种有效治疗手段,因其有补益肝肾、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止痛之功。 人体在疾病状态下,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或多个非局部和(或)非表面的热感(透热、扩热、传热等),甚至非热感(酸、胀、压、重、痛、麻等),这种现象称为腧穴热敏化现象,对热敏化腧穴进行相应的艾灸治疗称为热敏灸[3]。热敏化腧穴是灸疗的最佳选穴,艾灸热敏化腧穴极易激发灸性感传(95%的出现率)乃至气至病所,从而使临床灸疗疗效大幅度提高[4]。临床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常在阿是穴、肾俞、腰阳关等穴处出现热敏点,故热敏灸治疗也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

针刺可疏通局部气血,达到有效止痛的效果。阿是穴,《内经》云:“以痛为腧”,针刺能达到迅速止痛的目的。督脉要穴—腰阳关,滑伯仁之《发挥》曰:“督之言都也,行背部之中行,为阳脉之都纲。”故在腰阳关穴针刺能激发各阳经经气,达到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其余视具体病情而取的配穴,如足三里、承山等穴,均为局部取穴,针刺时,能使针感快速到达病所,取得舒筋通络、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本临床观察表明,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

[2]彭宗泽,孙波,李麟平,等.中医药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VAS、FRS、改良JOA评分和临床疗效观察 [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02,10(6):29

[3]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

[4]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7,27(3):199

R681.53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4.01.053

2013-07-17)

猜你喜欢

腧穴腰部血瘀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治疗颈源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血瘀体质知多少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