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稳压调脂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2014-09-04孙粉珍彭玉峰张永技
孙粉珍 彭玉峰 张永技
(甘肃省庆阳市老年保健医院 庆阳 745000)
自拟稳压调脂丸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孙粉珍 彭玉峰 张永技
(甘肃省庆阳市老年保健医院 庆阳 745000)
高脂血症;稳压调脂丸;低盐低脂饮食
高脂血症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危险因素,早期干预可降低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稳压调脂丸为我院自拟治疗高脂血症的纯中药水丸,经临床观察及药理、毒理实验,对高脂血症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庆阳市老年保健医院心内科、神经内科就诊和体检者200例,均符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40~64岁,平均51.28岁;对照组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40~65岁,平均50.04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低盐低脂饮食,并服用稳压调脂丸,组方:天麻10 g、钩藤10 g、决明子15 g、当归10 g、川芎 10 g、丹参 10 g、酸枣仁 10 g、槐米 10 g、陈皮 10 g、山楂 60 g、黄芩 10 g、黄柏 10 g、黄连10 g、大黄 10 g、首乌 10 g、杜仲 10 g。每次 10 g,每日2次,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组低盐低脂饮食,观察3个月。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服药后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肌酶、血小板。
1.3 效果评定[1]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标准,TC<5.18为显效,5.18~6.19之间为有效,≥6.22为无效;LDL-C<3.37为显效,3.37~4.12之间为有效,≥4.14为无效;HDL-C≥1.56为显效,1.04~1.55之间为有效,<1.04 为无效;TG<1.7 为显效,1.70~2.25之间有效,≥2.26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S)mmo1/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比较 (±S)mmo1/L
组别 T C T G L D L-C H D L-C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6.8 8±0.7 9 4.1 2±0.7 2 6.4 1±0.7 6 5.2 2±0.7 0 2.7 9±1.0 4 1.2 1±0.6 4 2.4 5±1.0 9 2.1 3±0.6 8 3.8 9±0.5 2 2.5 8±0.2 3 3.8 8±0.5 0 3.0 4±0.2 8 1.1 7±0.3 4 1.3 3±0.3 1 1.1 8±0.3 0 1.3 0±0.3 2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TC、TG、LDL-C、HDL-C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脂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血脂异常为心脑血管疾病与代谢疾病的重要易患因素,高脂血症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和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的脂质易于沉积于内膜,引起巨噬细胞的清除反应和中膜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形成粥样斑块,易引起血管壁无菌性炎症。高脂血症属中医学“痰湿、浊阻、血瘀”范畴,清·张志聪在《伤寒论集注》提出“中焦之气,蒸津液化其精微……溢于外则皮肉膏肥,余于内则膏育丰满。”正常膏脂营养全身,当摄食过多或转输、利用、排泄异常,则脂膏堆积,转化为病理产物痰浊、血瘀[2~3]。
稳压调脂丸组方中天麻、钩藤为君药,平肝潜阳,息风通络;臣以决明子、槐米清肝泄热、明目理血,并以陈皮理气化痰;黄连、黄柏、黄芩清热以助君药,清泄三焦之火热,且味苦,燥湿以化痰,重用山楂活血化瘀,消积豁痰;使以首乌、杜仲补肾益髓,并以扶阴抑阳,同时对诸药的药性有制约之功:诸药合用以达平肝潜阳、化痰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麻、钩藤、酸枣仁、决明子有平稳降压、抗血小板聚集、镇静、催眠、抗惊厥、增强记忆力、抗氧化等作用;当归、丹参、钩藤、决明子、川芎、黄连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山楂、川芎、槐米、大黄、首乌、黄芩具有明显的降低血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及升高高密度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综上,中药稳压调脂丸在高脂血症的防治上其性温和,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多靶点作用和副作用少的优势,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代谢异常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74-575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99
[3]迟家敏.实用血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15-116
R589.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4.01.041
2013-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