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2014-09-05常晟宫丽鸿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1期
关键词:养阴中医药大学病死率

常晟 宫丽鸿

(1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沈阳 110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常晟1宫丽鸿2

(1辽宁中医药大学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沈阳 11000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养阴药物,疗程1个月,连续观察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变化及6个月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对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疗效显著,并可提高心衰患者病后的生活和生存质量。

舒张性心力衰竭;益气活血养阴;中西医结合治疗

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1ic heart fai1ure,DHF)是指具有体循环或肺循环瘀血的症状和体征,左心收缩功能正常,以心室肌的舒张功能障碍、顺应性降低及僵硬度增高为其特点的临床综合征[1]。其中老年人舒张性心力衰竭发病率超过2/3。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患病率还将升高[2],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舒张性心力衰竭属于中医“水肿、心悸、胸痹”范畴,笔者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养阴药物,疗效明显。现整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选患者为2010年1月~2012年12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男性36例,女性44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为61.32岁,平均病程为3.76年,其中冠心病3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9例,冠心病伴糖尿病20例,心功能Ⅱ级45例,Ⅲ级35例;治疗组80例,男性37例,女性43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为62.41岁,平均病程为3.83年,其中冠心病3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8例,冠心病伴糖尿病19例,心功能Ⅱ级47例,Ⅲ级33例。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心功能分级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符合以下条件:(1)有典型的心衰体征和症状;(2)心脏超声显示左室舒张功能异常;(3)左室射血分数正常(EF>45%);(4)心脏超声检查示,无心脏瓣膜病,并排除肥厚性心肌病、心包疾病。中医辨证标准:符合中医气阴两虚兼血瘀证辨证:心悸气短,动辄易甚,神疲乏力,声息低微,易汗出,舌暗、有瘀斑,脉沉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类、利尿剂等。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养阴药物,组成:太子参15 g、川芎20 g、百合30 g、生地黄 15 g、黄芪 15 g、赤芍 15 g、当归 10 g、麦冬 20 g、丹参15 g、益母草20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随诊观察6个月。

2 疗效观察

2.1 观察指标 安全性指标:一般体检项目,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疗效指标:(1)中医证候疗效的变化;(2)6个月后再住院率及病死率。

2.2 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的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比较 (±S) 分

表1 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变化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 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80 80 24.62±6.86 23.52±6.49 8.44±3.49*#12.67±5.48*

2.3 两组6个月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的比较 治疗组再住院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6个月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比较 例(%)

3 讨论

近年来,舒张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愈来愈受医生的重视,其病死率不低于收缩性心力衰竭。其在中医证候中属“水肿、心悸、胸痹”范畴,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证,气虚、阴虚为本,瘀血阻滞为标,故会出现胸闷、心慌、胸痛,甚则喘不能卧。《内经》曰:“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说明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瘀。本研究治疗组所用中药方中太子参益气养阴[3];黄芪为补气之最,还兼有增强心肌收缩力的功效,可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力等作用[4];百合、麦冬、生地养阴生津;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益母草活血通络;赤芍活血祛瘀;丹参活血祛瘀,养血安神。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中所含有的川芎嗪可以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已聚集的血小板有解聚的作用;赤芍、益母草有抗血小板聚集功效;丹参可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外周血管,保护血管内皮功能[5]。

目前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表明,在常规服用西药的基础上,服用中药对患者的心功能及生存质量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并对降低西药的某些不良反应有显著优势。本研究结果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对患者的中医证候有较大改善。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对舒张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临床的研究还不算多,还需进一步完善,以便中医药在心血管治疗方面得到更好地应用和推广,让中医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治病求本的优势显露出来。

[1]蔡毅,何昆仑,范利.舒张性心力衰竭新概况[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8(6):425-427

[2]黄峻.要重视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防治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10):865-866

[3]黄连玉.浅析人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J].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5,3(3):10-18

[4]马宏秀,张治祥.黄芪的药理研究进展[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5):73-75

[5]陈向荣,陆京伯,石汉平.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4(1):44-45

R 541.6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4.01.024

2013-07-29)

猜你喜欢

养阴中医药大学病死率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白露秋分 润燥养阴
立冬补冬 小雪养阴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冬季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养阴宣肺汤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评价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