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岫 岩
—— 融合与精彩

2014-09-04关意宁

音乐生活 2014年12期
关键词:岫岩大鼓皮影

文/关意宁

岫 岩
—— 融合与精彩

文/关意宁

2 0 1 4年4月,作为沈阳音乐学院中外音乐文化交流展的活动之一,在学院音乐厅上演了一台比较特别的演出。长达一个月的交流展活动中,每天都在上演着精彩纷呈的各类音乐会。而这场名为“美——在白山黑水间”的展演,之所以显得别出心裁,在于其中多数的节目纯粹来自于民间,可谓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用主持人杨久盛老师的话说,学院已经长达几十年没有在大音乐厅上演过这样的整台节目了,因此满满当当的观众席间,不时爆发出热烈掌声和连连赞叹也自然在情理之中。在这一台节目中,作为我们音乐学系重要实践基地的岫岩,就为我们提供了3个重头节目,分别是东北大鼓、皮影和太平鼓。演出后,作为本次演出特约导演的史艳芳女士非常激动,还特别邀请各位民间艺术家在沈阳市图书馆每周一次的星期六剧场中,为市民又演一场,同样收到强烈反响。

表演东北大鼓的是岫岩当地最有名的孙景洲老师,每次去岫岩做田野,孙老师一旦随行,所到的农户家主人总会很客气地说:“孙先生来了。”由此可见东北大鼓在岫岩有着很广阔的市场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展演中,孙景洲演唱的是他的拿手小段《招女婿》(或称《找女婿》)。这是个非常幽默诙谐的段子,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段子主要讲,一个女孩到了适婚年龄还未顺利出阁,一天家里来了个算命的盲人,女孩就让其帮她解决婚姻问题。盲人左算右算,最后说女孩应嫁给他自己。女孩又羞又怒把盲人赶走,不久就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夫婿开始幸福的生活。这个段子我已经听过多次,我想孙景洲先生本人最难忘的也要数2012年在北京传统音乐节上的演出。用参加过那次演出的艺人们的话说,对于他们来说,能进京为各国观众和专家表演是一种荣誉。而纯粹的东北草根艺人能获选参加如此专业化、高规格的演出,确实机会难得,也代表了学术界对整个黑土地民间音乐价值的一种首肯。在沈音的这次展演中,同场还有一个东北大鼓节目,是著名的曲艺表演艺术家刘兰芳先生演唱的经典段落《忆真妃》。与刘先生舞台化、字正腔圆、顿挫有秩、张弛有度的表演不同,孙景洲的表演自然、淳朴,看似随意,却透着一种娴熟的收放自如。也许跟喜欢喝酒有那么点关系,孙景洲老师的演唱总好像含着口水,小声小气地浅吟低唱中,接着浓浓的地气。表演上,孙老师的表演也不追求功架亮相、手眼身法,而是随心所欲机智逗趣,引得台下观众阵阵捧腹。

还要一提的是此次担任孙景洲弦师的李天恩老师,他是一位真正热爱三弦艺术的民间艺术家。虽然在非表演季,像李老师这样的民间艺人为维持生计都需要务农或打工,但无论劳动有多辛苦,李老师都坚持将每天的闲余时间用于练弦,从未有一天间断。正因为这样持之以恒的刻苦精神,使每一个第一次听到李老师演奏的音乐工作者,都要为他的技术和音色所折服。在我的印象中,李老师的三弦演奏是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诗句最贴切的诠释。展演当天在台下欣赏的著名三弦表演艺术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谈龙建老师特意要去了李天恩的联系方式,说是一定要与他切磋。刘兰芳先生也表示,这次活动中最高兴的是见到了把好“东北(大鼓)弦儿”,可见弦师与演唱效果有着多么密切的联系。自从参加北京的演出后,不断有橄榄枝抛向李老师,近期他将再次进京演出,这次他将表演独奏,非常让人期待。

除东北大鼓外,岫岩的另外两个参展节目皮影和太平鼓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艺人们纷纷拿出绝活和经典段落,收获了观众由衷的赞叹。岫岩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山明水秀间,孕育滋养着汉满两族融合性的文化。如东北大鼓、皮影、太平鼓这些音乐品种,其母体艺术都来自关内,一旦随闯关东的人们流传至此地,就都深深扎根,并被打上深深的黑土地和满族文化的印记,展现出融合性音乐文化的独特风采。我想,在音乐审美上追求多元的今天,如果想要体味真正的东北音乐文化,一定要来一次岫岩,必会不虚此行。

(责任编辑 张晓燕)

猜你喜欢

岫岩大鼓皮影
岫岩玉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战略研究
大鼓声声
月光皮影
“一带一路”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发展研究
——以岫岩玉雕为例
我爱皮影
大鼓声声
不老的皮影
大鼓
浅谈岫岩玉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皮影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