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的效果观察

2014-09-04张格格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9期
关键词:品管圈医护人员卫生

张格格

品管圈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的效果观察

张格格

目的 开展品管圈活动, 观察品管圈活动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成立品管圈, 对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记录, 手卫生依从性用执行百分率表示。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 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由开展前的57.7%提高到了88.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品管圈;手卫生;依从性

品管圈是由同一现场的人员, 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小组, 此小组是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环, 在自我启发及相互启发的原则下, 活用各种统计学手法, 以全员参加的方式, 持续不断地对工作现场进行改善与管理。在护理人员中开展品管圈活动, 护士的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 能够从患者的需要出发, 自觉寻找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通过品管圈活动解决问题、改进质量, 为患者提供完善的护理服务[1]。临床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 直接或间接经手传播病原菌而造成的感染占医院感染的30%[2]。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 尤其是预防接触性传播疾病的最重要的、最简单、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方法。本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目的在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就医环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医护人员10人, 年龄24~46岁,平均年龄31.7岁, 本科5人, 硕士4人, 大专1人;护士5人,医生5人。

1.2 内容及方法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 由同一观察者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进行记录。开展品管圈活动, 根据记录结果有针对性的对医护人员进行分析, 经过品管圈分析影响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主要因素有洗手设施、洗手资源的支持、医护人员的配备、医护人员的认知及督导的力度等。利用头脑风暴将现存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 并且定期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手卫生方面的知识及一些有关的案例以提高洗手意识。根据洗手指征, 观察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后能否主动流动水洗手或者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双手。洗手指征:接触患者前后, 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穿脱隔离衣前后, 摘手套后;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开展品管圈前后手卫生执行率: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执行率55.7%,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执行率88.0%, 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表1 开展品管圈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n, %)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是有理可依的。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洗手依从性从53.2%提高到88.0%。影响手卫生依从性的各大方面的因素包括洗手设施、洗手资源的支持、医护人员的配备、医护人员的认知及督导的力度等。这些因素任何一个环节的松懈都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而品管圈小组是一个持续质量改善小组, 这恰恰能解决这些问题。另外, 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性质相似, 由他们共同组成的集体符合品管圈工作方法对圈员的要求, 同时护理人员对品质管理循环(PDCA)工作流程较为熟悉, 这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再者, 基层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病房的管理活动能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保证活动更为有效的进行。加强手卫生, 切断由手造成的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3]。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就医环境。

[1] 许海鸥.QCC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效果观察.医学与社会, 2010(12): 121.

[2] 巩玉秀, 李六亿, 张朝阳.国内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华医院感染管理杂志, 2009, 19(16):522-538.

[3] 周细坤, 陶宏坤.基层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华医院感染杂志, 2009, 19(19):2588-2589.

2014-06-24]

450000 郑州市儿童医院西区普内病区

猜你喜欢

品管圈医护人员卫生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卫生与健康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卫生歌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