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健康教育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2014-09-04殷江敏朱文娟
殷江敏 朱文娟
阶段性健康教育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效果观察
殷江敏 朱文娟
目的 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食管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2例, 对照组及家属实施常规健康教育, 实验组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 即术前3 d、术前1 d、手术当日、术后第1天、拔除胃管当日、出院前1 d给予相应的健康教育。结果 实验组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依从性、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阶段性健康教育模式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
健康教育;食管癌;围手术期;效果观察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 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其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1]。围绕手术治疗需要了解、掌握、配合的治疗内容很多。患者及家属由于知识缺乏, 对这些内容不甚了解, 也不知如何配合, 从而影响了患者的术后康复。而健康教育的原则是满足患者的需求, 为患者减轻痛苦, 增进健康[2]。但如何使健康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至今仍没有一种公认的模式。作者对8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实施两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并进行比较,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住院行食管癌根治术的84例患者, 男72例, 女12例。年龄45~75岁。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类型、疾病分期和治疗方法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胸外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对照组患者由护士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 即一种被动式的护理模式, 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 以单纯治疗为主,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 观察病情, 收集资料, 书写交班报告, 按照本班工作内容完成常规工作[3]。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接受阶段性的健康教育, 即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住院不同阶段存在的健康问题和知识需求, 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完成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面、系统、连续而有计划的健康指导, 采用口头讲解、示范、练习、图片等多样化方法,同时不断征求患者及家属的意见要求, 给予适时的指导, 责任到人, 作为护士长检查督促实施情况。观察组采取的具体的健康教育内容如下。
1.2.1 术前3 d 评估患者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及接受能力。训练床上大小便、深呼吸、有效咳嗽。讲解口腔卫生、戒烟的重要性及给予饮食指导。解答患者及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
1.2.2 术前1 d 讲解常规准备的目的、注意事项。讲解术后留置管道的种类、目的、作用及维护好的重要性。解答患者及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
1.2.3 手术当日 讲解吸氧、半坐卧位对术后恢复的意义和配合要点。告知患者减轻疼痛的方法。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咳痰。讲解各管道的简易固定维护。解答患者及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
1.2.4 术后第1天 讲解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性。遵循循序渐进、由稀到稠、 由淡至油的原则。告知自觉症状的观察,如腹胀、恶心等。指导患者呼吸功能锻炼, 早期床上活动。向患者或家属提问前次健康教育的内容, 结合实际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补充。
1.2.5 拔除胃管当日 讲解试饮水的目的及自我症状的观察。讲解饮食原则及注意事项, 餐后取半卧位、餐后饮水的作用。指导患者及早下床活动, 呼吸功能锻炼等。解答患者及家属想要了解的问题。
1.2.6 出院前1 d 讲解出院注意事项, 饮食指导, 门诊复查时间, 健康的生活方式。评估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 给予相应补充。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由医院行风办专人进行满意度调查。由专职护士统计患者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 护士长核查。由主管医生及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情况填写本科自制的患者依从性评价表。该表包含5个项目, 分别为口腔护理、有效咳痰、早期床上活动、术后取合适体位、术前术后饮食、每项分为主动配合(对治疗护理要求能主动执行)分值20分, 勉强配合(对治疗护理要求有抵触情绪, 经劝说后能被动执行)分值10分。不配合(对治疗护理要求有抵触情绪, 经劝说后仍不执行)分值0分。证券标准为:80~10分为完全依从, 30~70分为部分依从, 0~20分为不依从。由研究者对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住院天数比较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实验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住院天数比较[n(%), x-±s]
表3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n(%)]
3 讨论
阶段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健康教育的内容设计是否满足患者的需要是影响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4]。阶段性健康教育根据患者所处的疾病的不同时期, 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状态及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有针对性的提供健康教育内容,满足了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 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在这种模式下, 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 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护理工作, 从而使护理服务得到优化, 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阶段性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阶段性健康教育, 将口腔护理、有效咳嗽咳痰、早期床上活动、术后合适体位、术前术后营养支持、饮食要求等护理目的及重要性向患者及家属反复强化教育, 并加强行为干预, 协助患者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生活质量。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开展阶段式健康教育, 能够使护理人员合理分配健康教育内容, 确保宣教的全面性、针对性, 易于患者接受。此种健康教育模式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满意度, 是对传统健康教育的补充和完善, 值得临床推广。
[1] 曹伟新, 李乐之.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32-437.
[2] 刘雅玲, 王梦, 王丹平.分段式健康教育在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22):2671-2675.
[3] 吴渭虹, 赵金相, 郑玲.关于功能制护理与整体护理的思考.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9, 15(7):408-409.
[4] 张锦玉.我国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与发展.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1A):32.
2014-06-12]
71006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1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