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的麻醉效果分析
2014-09-04夏鹏
夏鹏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的麻醉效果分析
夏鹏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的麻醉效果。方法 6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例。观察组行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 对照组行传统静吸复合麻醉,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患者拔除喉罩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患者置入喉管时平均动脉压(MAP)值较麻醉前下降, 观察组下降程度较低;对照组置入喉管时心率(HR)明显升高, 两组患者麻醉中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改变。结论 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迷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推广应用。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喉罩通气;七氟醚;麻醉效果
为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的麻醉效果, 对本院接收的6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麻醉方式进行分析, 对比研究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及传统静吸复合麻醉2种麻醉的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4月接收的6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排除呼吸系统级疾病患者, 排除循环系统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35~58岁, 平均年龄(46.6±7.1)岁,体重43~75 kg, 平均体重(62.3±4.9)kg。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为3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麻醉前均以1 mg盐酸戊乙奎醚及2 mg咪唑安定肌内注射给药。观察组患者手术麻醉方式选择高氧流量七氟醚吸入, 氧流量控制为6 L/min, 待喉罩置入成功后,与麻醉机相连接, 七氟醚吸入麻醉维持, 氧流量2 L/min;结束拔除喉罩。对照组患者麻醉方式选择传统静脉复合麻醉, 进入手术室后给予1 mg/kg丙泊酚、4 μg/kg芬太尼、0.1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静脉注射, 喉罩置入后与麻醉机相连接, 单纯七氟醚麻醉, 给予间断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肌松;手术结束停止给予七氟醚, 唤醒患者, 并给予抗肌松药治疗,并拔出喉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诱导至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维持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并记录麻醉诱导开始(T1)、置入喉罩(T2)、手术切皮(T3)、缝合皮肤(T4)、拔出喉罩(T5)各时间点的MAP、HR、SpO2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与维持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拔除喉罩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 两组患者T2时间点MAP值较T1时明显降低(P<0.05), T2时间点观察组降低程度较低(P<0.05);对照组T2时HR较T1时慢(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麻醉效果与维持时间统计结果比较( -x±s)
表2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 x-±s, n=32)
3 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发生于乳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其中女性发生病率高达99%, 在男性患者中的发病率仅为1%, 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1]。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则是现阶段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式, 而安全、有效的麻醉是该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喉罩麻醉是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式, 具有操作简单、刺激小、并发症少等优点[2], 部分专家学者认为该麻醉方式通常不会对患者的气管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 其应激反应较小, 因而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七氟醚则是现阶段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麻醉药物, 具有起效快、易吸收等优点, 可更好的对麻醉深度进行调节, 在血液及组织中的溶解度较大, 通常不会对患者的呼吸道造成较大的刺激, 对全身麻醉的诱导维持较为适用[3]。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至拔除喉罩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T2时间点观察组降低程度较低;对照组T2时HR较T1较慢。这就说明喉罩通气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 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推广应用。
[1] 孟庆杰, 宋艳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32例临床观察.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16(2):227-228.
[2] 张雪华, 关哲礼, 廖千文.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探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15(5): 687-688.
[3] 吴秀萍, 谢源福, 杨乐艺.乳腺癌患者中Ki-67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7):6-8.
2014-07-01]
130021 吉林省人民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