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用核黄素、炎琥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分析

2014-09-04陈专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29期
关键词:核黄素咽峡炎疱疹

陈专

联用核黄素、炎琥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分析

陈专

目的 观察联用核黄素、炎琥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意义。方法 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 对照组40例, 分别采用联用核黄素、炎琥宁治疗及单用炎琥宁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儿退热时间、溃疡消失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 核黄素加炎琥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疗效明显。

疱疹性咽峡炎;核黄素;炎琥宁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 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1]。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流涎、咽痛、厌食。咽峡部见直径1~3 mm的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本院儿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核黄素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儿科2012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2例, 均符合诊断标准。年龄4个月~5岁, 有高热、厌食、咽痛、流涎表现。咽峡部有多个疱疹,直径1~3 mm, 周围有红晕。血常规淋巴细胞增高, 白细胞可偏低或正常。临床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40例, 治疗组42例, 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在给予退热、补液支持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予以核黄素注射液0.5 ml/(kg·d)加炎琥宁8 mg/(kg·d)静脉滴注, 对照组仅予以炎琥宁8 mg/(kg·d)静脉滴注, 治疗5 d, 比较两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3 d内体温降至正常, 食欲增加,咽部疱疹变小, 未形成溃疡;有效:5 d内体温降至正常, 疱疹减小、溃疡好转;无效:5 d以上, 仍发热, 疱疹没有缩小、溃疡未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溃疡好转时间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14.03、7.94, P<0.01), 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溃疡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溃疡消失时间比较 ( x-±s, d)

3 讨论

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科常见疾病, 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 表现为发热、流涎、咽痛、厌食等, 临床可见咽部充血, 可见1~3 mm大小的疱疹, 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多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 近年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的流行在我国呈上升趋势。临床无特异性药物治疗, 多采用中药制剂炎琥宁或广谱抗病毒药利巴韦林治疗。

抗病毒药病毒唑(利巴韦林)临床疗效不明显。副作用比较大, 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使肝脏、心肌损伤、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等[2]。所以本院儿科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很少用利巴韦林。

炎琥宁是中药穿心莲制成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钾钠盐, 具有高度生物化学活性, 无耐药性。在人体内分布、消除均快, 87.6%原形从尿中排出, 其具有抗病毒、清热解毒、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 能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 增加CD4/CD8的比例, 提高体液免疫功能。能抑制肌酐酸5-磷酸脱氢酶, 阻断鸟苷酸的形成, 抑制病毒RNA/DNA合成, 起到抗病毒的作用。炎琥宁还有抑制甲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的作用[3,4]。

核黄素主要成分为核黄素5 ' -(二氢磷酸酯)单钠盐二水合物, 为维生素类药, 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2, 是体内黄酶类辅基的组成部分, 在机体能量代谢中起关键作用。核黄素是体内黄素酶类辅基的组成成分。而黄素酶催化机体很多生化反应, 最典型的为氧化还原反应, 它是细胞呼吸的关键因子[5]。机体缺乏核黄素时会影响生物氧化从而使能量代谢发生障碍, 临床表现为口、眼、外生殖器部位的炎症。核黄素主要用于口角炎、唇炎、舌炎、眼结膜炎及阴囊炎等疾病的治疗。

本组研究表明本院儿科在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时单独应用炎琥宁退热及疱疹愈合时间多于核黄素加炎琥宁治疗。而予以核黄素加炎琥宁治疗疱疹性咽峡炎除了退热效果更明显外, 还能缩短疱疹愈合及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 联用核黄素、炎琥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值得临床推广。

「1」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756-759.

「2」 高芬萍, 赵亚萍, 张伟.利巴韦林的不良反应.中国药事, 2005, 19(11):703-704.

「3」 汪晓锁.炎琥宁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4例临床观察.山西医学杂志, 2006, 35(1):37.

「4」 边明.炎琥宁冻干粉针剂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60例疗效观察.哈尔滨医药, 2006, 26(2):31.

「5」 储开东.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64例疗效分析.海南医学, 2009, 20(5):78.

2014-08-07]

226300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核黄素咽峡炎疱疹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治疗口腔炎的核黄素
亚硫酸氢钠-过氧化氢超微弱化学发光体系用于核黄素检测
清咽散外敷涌泉穴在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治疗的应用价值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
改良Trizol-SiO2法在咽拭子及疱疹液EV71-RNA提取中的应用
为什么嘴角总起疱-谈谈核黄素
性和谐的调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