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14-09-04顾爱芹徐红
顾爱芹 徐红
1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顾爱芹 徐红
目的 分析与研究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实施早期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2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100例。200例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行常规对症治疗, 对照组10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10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行综合护理干预, 探究护理干预之后的效果;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护理干预之前与护理干预之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测评。护理干预后3 d及7 d对患者进行睡眠质量评价。结果 研究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SDS评分与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痛苦, 改善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干预
慢性心力衰竭(CHF) 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为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 任何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均可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变化, 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1]。休息是心力衰竭的一种基本治疗方法,不良的睡眠会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一步下降[2]。对本院2011年1月~ 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2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 20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经过心脏超声检查、X线检查、临床诊断等确诊。200例患者在入院第1天均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测评。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每组100 例。对照组中男59 例, 女41例, 平均年龄(68.87±7.39) 岁, 高血压心脏病 21 例, 冠心病25例, 瓣膜性心脏病20例, 肺心病26例, 心肌病8例, 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心功能29例, Ⅲ级心功能47例, Ⅳ级心功能24例。
研究组中男52例, 女48例, 平均年龄( 67.92±8.41) 岁, 高血压心脏病17例, 冠心病28例, 瓣膜性心脏病24例, 肺心病21例, 心肌病10例, 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心功能26例, Ⅲ级心功能52例, Ⅳ级心功能22例。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等多个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之后均行常规对症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 主要方法:①积极主动的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与沟通,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②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③加强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之前与干预之后心理状态评分结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经早期心理护理干预之后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 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睡眠障碍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对比分析( x-±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表2 护理干预后3 d 及7 d 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比较(n, %)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是所有心脏病的最终阶段。本文通过对 100 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早期心理干预护理, 所有患者经护理干预后SAS 和SDS 评分均有所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采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SAS 和SDS 评分明显降低。由此可见,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早期心理护理,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进而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张桂清,田丹生.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国际护理杂志, 2009,28(10):1309-1310.
[2] 陈丽.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 ,12(27):2051.
2014-04-25]
225300 泰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