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2014-09-04李万川
李万川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研究
李万川
目的 探讨两种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 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给予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 对照组则为硬膜外麻醉, 比较麻醉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 观察组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 观察组麻醉为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更好, 麻醉起效时间更短, 值得推广。
髋关节置换术;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效果
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骨科疾病,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当前, 髋关节置换术成为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坏死的主要术式。但该治疗术式具有刺激大、出血多、创伤大等缺陷, 加上患者的年龄一般比较大, 身体的机能衰退, 易伴有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术前麻醉的难度[1]。本院对80例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取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 以比较分析这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 女16例、男24例;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72.4±5.5)岁;24例股骨颈骨折、11例陈旧性股骨头坏死、5例粗隆间骨折;合并高血压3例、II型糖尿病2例、冠心病3例、帕金森病1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脑梗死后遗症1例、老年痴呆症1例。对照组40例, 女15例、男25例;年龄63~86岁, 平均年龄(71.7±6.1)岁;22例股骨颈骨折、12例陈旧性股骨头坏死、6例粗隆间骨折;合并高血压4例、2型糖尿病1例、冠心病2例、帕金森病1例、慢性支气管炎1例、脑梗死后遗症2例、老年痴呆症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给予该组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术前8 h禁食, 入室后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 mg, 持续吸氧3 L/min。取右侧卧位, 选取L3~4或者L2~3椎间隙作为穿刺点。穿刺成功后再插入腰穿针, 脑脊液流出后注入2 ml布比卡因(浓度0.5%), 再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约3 cm的深度)。再让患者取平卧位, 酌情追加小剂量的局麻药将麻醉平面调至T8,若术中患者心率、血压下降20%, 则注入麻黄碱或/和阿托品,同时加快补液速度。
1.2.2 对照组 给予该组硬膜外麻醉方式, 术前准备与观察组相同。取侧卧位, 选择L2~3椎间隙,作为穿刺点, 于硬膜外进行穿刺,硬膜外导管置入约3 cm。然后让患者取平卧位, 头部稍稍抬高, 注射3 ml盐酸利多卡因(浓度1.5%)。观察5 min内未出现局麻药中毒、全脊髓麻醉异常征象, 则可将小剂量的甲磺酸罗哌卡因(浓度0.5%)分次经导管注入,将麻醉平面调至T8~10。
1.3 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麻醉起效的时间, 以及麻醉前、麻醉后的心率和动脉压情况。并对麻醉效果进行评定, 共分为三个等级:优:患者的肌松状况良好, 且表现平静,无痛感, 不需要使用辅助药物。良:患者主诉有轻微疼痛感或不适感, 使用镇痛药后表现平静。差:患者有强烈的疼痛感,以致手术无法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 两组的心率、动脉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且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为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麻醉效果比较[ x-±s, n(%)]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类的机体功能会发生改变, 很多器官的功能会出现衰退。在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时, 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若手术时还合并有其他并发症, 则会给手术的顺利、安全进行造成很大困难。因而, 麻醉的安全性对患者而言十分重要。目前, 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时常用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全麻方式, 由于全麻的安全系数较低, 因而在临床中更多地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这两种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方式具有良好的止痛和肌松效果, 其本身的平面阻滞不高, 因而能有效降低对循环呼吸的影响, 进而减少气管导管留置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 机体的变化会降低麻醉的成功率, 有研究表明, 使用硬膜外麻醉方式的失败率在9.5%左右[2]。另外, 硬膜外麻醉方式受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较大,麻醉时需要更多的药物剂量, 伴有冠心病的患者则需更加谨慎, 以避免心脑血管和呼吸抑制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则有较多的优势, 这是一种新型的麻醉方式, 结合了硬膜外和腰麻两种麻醉方式的优点, 只需小剂量就能发挥良好的麻醉效果, 且麻醉起效的时间较短,麻醉平面也比较好, 易控制, 因而迅速成为临床亲睐的麻醉方式[3]。另外, 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方式, 对患者的心率、动脉压等指标无明显影响, 手术后患者一般不会或很少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因而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中, 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 麻醉起效的时间较使用硬膜外麻醉方式的对照组更短, 且观察组的麻醉为优的比例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P<0.05。可见, 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更佳, 麻醉起效时间更短。值得推广。
[1] 兰晓立.探讨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中国实用医药, 2013,8(28):114-115.
[2] 梁建萍.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吉林医学, 2013,34(6):1025.
[3] 张志军.髋关节置换术的两种麻醉方式的效果分析.医学信息, 2014, 27(02):492.
2014-04-08]
635099 四川省达县中医院麻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