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分析
2014-09-04罗杰刘慧
罗杰 刘慧
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分析
罗杰 刘慧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影响特征。方法 调查本院2013年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284例, 合并糖尿病28人, 无糖尿病患者256人, 分为非糖尿病组, 与糖尿病组对比两组相关指标差异性。结果 糖尿病组平均年龄(62.23±6.45)岁, 出血前存在胃肠道反应53.57%, 溃疡平均直径(0.61±0.35)cm,1周内再次出血17.86%, 与非糖尿病组的 (44.12±4.78)岁, 80.85%, (0.46±0.29) cm, 4.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入院后最低血红蛋白平均(72.32±12.44)g,死亡率0.78%与非糖尿病组的(71.37±17.41)g,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 平均年龄偏大, 起病隐匿、溃疡面较大, 再次出血率高, 应引起临床重视
2型糖尿病;上消化道出血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3年1月~2013年12月诊治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84例, 年龄17~86岁, 平均(44.95±11.38)岁;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或深褐色便表现, 经隐血试验证实为阳性, 经胃镜明确良性消化性溃疡出血
1. 2 方法 调查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 将患者分为非糖尿病组, 与糖尿病组, 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出血前是否存在腹痛、腹胀等胃肠道症状、胃镜检查时溃疡直径、1周内再次出血几率、入院后最低血红蛋白与死亡率等方面的差异。
1. 3 统计学方法 SPSS 12.0软件包处理, 计量资料用( x-±s)描述, 计数资料应用百分率表示, 两组之间比较分别采用采用t/χ2检验。
2 结果
28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合并糖尿病28例。平均患糖尿病(4.23±2.48)年。糖尿病组平均年龄(62.23±6.45)岁,胃镜检查时最大直径平均(0.61±0.35)cm,1周内再次出血几率17.86%高于非糖尿病组的(44.12±4.78)岁,(0.46±0.29) cm ,4.69%(P<0.05),糖尿病组出血前合并胃肠道症状53.57%低于非糖尿病组的80.85%(P<0.05), 两组住院时最低血红蛋白及死亡率无明显差异, 见表1。
表1 两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微血管病变, 胃黏膜血流量明显降低, 导致胃黏膜防御机制减弱, 且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增加多合并有心、脑、肾、视网膜等重要器官的损害, 使得患者多有严重的情绪紧张和焦虑, 这种精神因素使交感神经兴奋促使胃、十二指肠血管收缩, 黏膜血流量下降, 削弱了胃黏膜的防御功能, 且2型糖尿病病程愈长, 微血管病变愈重更加重了胃黏膜缺血, 在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作用下, 容易形成溃疡 ,且溃疡面相对较大, 同时也有报告指出[1]糖尿病患者容易形成溃疡和糖尿病高HP感染率有关。
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存在着症状不典型的特点考虑和糖尿病患者胃轻瘫, 神经兴奋传到减弱有关。研究表明[2]糖尿病胃轻瘫患者, 胃肠道的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连接破坏, 胃肠道慢波节律减慢或紊乱。神经系统对肌细胞调节减弱, 胃运动及吸收功能下降。另外糖尿病胃部Cajal细胞的细胞器减少, 细胞能量供应少, 合成功能减低, 从而对神经兴奋导到功能降低。同时在相关报道中指出[3]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 内源性胰岛素缺乏, 葡萄糖在醛糖还原酶作用下还原为山梨醇和果糖。而神经组织无果糖激酶, 不能使果糖分解, 导致山梨醇及果糖大量沉淀, 神经细胞内渗透压升高造成对神经纤维水肿, 脱落和断裂、变性等, 从而是胃肠道对各种刺激不敏感。
本文研究发现, 糖尿病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1周再出血几率高, 这可能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内分泌功能失衡代谢紊乱等影响溃疡病变组织修复有关, 相关研究指出[4]:经正规治疗糖尿病患者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明显低于无糖尿病的患者。
总之, 根据本文研究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存在症状不典型, 年龄大, 溃疡面相对较大, 出血后1周内再出血机率高, 应引起临床重视, 建议糖尿病患者每1~2年随访胃镜, 积极预防及治疗。
[1] 愈仙桥. 2型糖尿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观察.现代实用医学, 2009,21(3):481-483.
[2] 张亚萍,张宽学,罗全燕,等.糖尿病大鼠胃部Cajal间质细胞结果变化的研究.中华消化杂志, 2003,23(2):116-117.
[3] 高革,曹建彪,王继恒,等.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临床误诊误治杂志, 2010,23(10):31-32 .
[4] 易纪斐.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47例临床分析.交通医学, 2012, 25(3):297-299.
402360 重庆大足区人民医院消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