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2月12日于田 MS7.3地震前形变异常

2014-09-04高丽娟邢喜民高歌张治广滕海涛

中国地震 2014年2期
关键词:趋势性前兆和田

高丽娟 邢喜民 高歌 张治广 滕海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乌鲁木齐市新市区科学二街338号 830011

0 引言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36.1°N,82.5°E)发生MS7.3地震,震源深度约12km。震中30km范围内平均海拔约5100m。根据现场科学考察结果初步判定此次地震发生在阿尔金断裂带上,震中周边有记录以来的最大地震为2008年3月21日于田MS7.3地震,距此次地震震中约100km。

震中附近属新疆地震监测能力较弱的地区,周围300km范围内的前兆台站只有和田台(图1),此观测点距离震中253km,观测手段有金属摆倾斜、钻孔倾斜以及大地电场等3项(表1)。前兆观测资料效能评估结果显示,其中数据观测质量可靠的仅金属摆倾斜1项,其它2项观测资料为D类,观测资料信度较低。于田MS7.3地震前发现的异常仅金属摆倾斜1项,表现为趋势性异常和中短期异常。杨又陵等(2002、2005)曾讨论了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兆定点形变异常,其中讨论到和田台金属摆倾斜NS向分量年变幅小的异常变化。邱大琼(2001)曾利用滤波法对和田台金属摆倾斜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表1 和田台观测项目概况

图1 于田7.3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地震台站及观测项目分布

1 前兆异常分析

1.1 趋势性异常

和田台金属摆倾斜自1988年开始正式观测。地倾斜观测的年周期变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冯锐,1987):一方面是仪器的热效应,当采用温度系数较小的材料(如石英、铟钢等)时,可部分地减少这种干扰;另一方面来自地表的热效应,这种影响只能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小。其主要干扰因素为抽水、浇水干扰和气候干扰。每年地表冰冻、解冻期间,两分量均呈快速的、不稳定的变化。2009年9月18日和田台地下室漏水对资料的影响比较大。

和田台金属摆倾斜自2012年以来EW向分量发生转折,呈趋势性东倾状态(图2)。统计结果显示,自1988年以来EW向分量共发生8次趋势性转折(表2)。由表2的EW向分量的趋势性转折与周围地震的对应情况可见,台站周围300km内的3次7级以上地震(1996年喀喇昆仑山口MS7.1、2008年于田MS7.3以及2014年于田MS7.3地震)均发生在东倾时段,周围6级地震也主要发生在东倾时段。趋势性西倾期间测点周围300km范围内无6级以上地震发生,对应的均是5级地震。2014年2月12日于田7.3级地震也发生在东倾阶段,符合EW向分量趋势性转折与地震对应的特征。

1.2 中短期异常

图2 和田台金属摆倾斜EW分量趋势性转折异常

表2 和田台金属摆倾斜EW向分量趋势性转折与地震的关系

2014年于田MS7.3地震前,和田台金属摆倾斜两分量表现为明显的年变畸变异常。EW向分量2013年9月25日~10月15日反向西倾变化,10月24日~11月14日速率变化呈停滞状态,11月15日后东倾加速,2014年1月4日~2月1日EW向分量转向后西倾加速(图3(a));NS向分量2013年9月1日转向后北倾速率变慢,10月15日~12月15日北倾速率变化加快,2014年1月4日~2月1日转向后南倾加速变化(图3(b))。总之,EW向分量较NS向状态更不稳定,呈起伏波动,除了速率加速变化以外,还伴随反向、速率变化停滞的现象(图3(c));而NS向分量主要以速率加速变化为主。两分量均在2月1日后基本恢复正常。

图4显示2010~2014年的倾斜矢量变化。由图4可见,2010~2011年矢量形态规则,属正常年变化。2012年4月14日~5月28日矢量偏离往年正常方向,发生转折,之后发生于田MS6.2地震。2013年9月后矢量形态显著异常,方向和模长发生突变。矢量方向于2014年2月1日后基本恢复,之后发生于田MS7.3地震。目前EW向和NS向两分量都基本恢复正常,此中短期异常基本与地震的发生相对应,但仍需跟踪后续资料的变化,以及时对后续震情做出判定。

图3 和田台金属摆记录到的地倾斜中短期异常

2 历史震例回顾

和田台金属摆记录到的地倾斜在周边6级以上地震前,中短期异常显著。历史震例如下:①1996年喀喇昆仑山口MS7.1地震(曲延军等,2002)前1个月,NS向分量表现为北倾加速,异常结束后10天发震(图5(a));②1998年皮山MS6.2地震(曲延军等,2003)前出现近1个月的矢量打结异常,异常结束后50天发震(图5(b));③2008年于田MS7.3地震前,NS向分量表现为南倾幅度减小,EW向分量发生年变畸变,两分量异常出现时间较早(图6);④2011年洛浦MS6.0地震发生前,EW向分量表现为明显的年变幅增大,其间还发生了于田MS5.5地震(图3(a));⑤2012年于田MS6.2地震前,EW向分量先西倾加速变化,之后发生反向东倾,异常结束后76天发震(图3(a))。

由和田台金属摆记录到的地倾斜的震例特征(表3)可见:①异常持续时间短,持续时间为28~211天,表现为中短期异常;②几次地震均是在异常结束后发震,一般异常结束至发震时间间隔为10~295天,主要集中在异常结束后3个月内发震;③中短期异常主要表现为打破年变形态、速率变化加速、矢量打结和转折。

由表3还可见,2次于田7级地震前中短期异常表现不同,主要体现在:①2008年于田MS7.3地震前,中短期异常出现得早。震前506天EW向分量先出现异常,震前294天NS向分量出现异常变化;而本次于田MS7.3地震前164天NS向分量先出现异常,EW向分量震前140天才出现异常变化。②2008年于田MS7.3地震前兆异常表现为破年变,即EW向分量形态畸变,NS向分量年变幅小;而本次地震前兆异常表现为速率不稳,即加速或停滞变化,尤其是EW向分量出现几起几伏的异常突变。③2次地震前异常的持续时间不同,2008年于田MS7.3地震前异常持续时间长,本次地震前异常持续时间短。初步分析认为,2次地震前异常表现的不同,可能与震源机制的不同有关。2008年于田MS7.3地震震源断错性质为左旋正断层,走滑分量很小;而本次地震震源机制为走滑型,主要是水平向的错断。

图4 和田台金属摆记录到的2010~2014年地倾斜矢量

图5 1996年1~11月喀喇昆仑山口MS7.1(a)和1998年皮山MS6.2(b)地震前兆异常

图6 2008年于田MS7.3地震的前兆异常

表3 和田台金属摆记录到的地倾斜前兆异常震例

3 结论和讨论

2014年2月12日于田MS7.3地震前,主要形变异常为和田台金属摆倾斜EW向分量趋势性转折异常及两分量的中短期异常。趋势性转折与地震对应的特点显示,6级以上地震均发生在EW向分量东倾时段,2012年以后截至2014年3月,EW向分量均属东倾变化,此次地震的发生符合映震规律。

由于此次地震发生在地震监测能力较弱的地区,中短期异常所占比例很低,仅有1项。其主要表现为速率不稳的特征,尤以EW向分量更为显著。地震发生前10天,异常已经结束,属异常恢复后发震的类型。

通过对比2次于田7级地震发现,其趋势性异常相同,都是在两分量东倾阶段发震,中短期异常的表现则存在很大不同,即2008年于田地震主要是形态畸变,而此次地震主要是速率不稳,这可能与2次地震的震源机制不同有关,水平错断性形变更易引起显著突变的异常。

致谢:在论文的撰写中,曲延军研究员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猜你喜欢

趋势性前兆和田
和田出土《法华经》古藏译本的初步研究报告(二)
论春秋时期天命观的变迁及其新标准
农产品流通竞争力的趋势性和区域分异性
哪些现象是地震前兆
基于M—K方法及成分提取的海洋表层热状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十大趋势性变化及因应策略
腾冲地电场震前的前兆异常分析
全国前兆台网“九五”系统台站接入的设计与实施*
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