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叠居奇程客得助》人神恋研究

2014-09-03王肖丽

课外语文·下 2014年8期
关键词:神女

【摘要】作为古代小说的常用题材,人神恋情故事广受读者欢迎,人神恋故事题材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变化,明朝时期人神恋故事适应时代发展,增添了些许时代特色。本文以《二刻拍案惊奇》中的《叠居奇程客得助》为例,分析其中人神恋特色,以期了解时代特征及文人创作心态,帮助大家更好解读其中韵味。

【关键词】人神恋;神女;二拍;程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人神恋是异类交婚一种,异就是不同,异类在旧时指称外族,或者鸟兽草木等不同的种类。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的异类交婚,主要是指和人类相异的,用幻想手法创造出来的与人婚恋的所有配偶。众多学者在人神恋中取得许多优秀成果,如屈慧青的《〈搜神记〉和神人相恋范式的定型》[1]、刘燕萍《〈萤窗异草〉中的人神恋及其心理文化原型》[2]、洪树华的《宋前文学中的超现实婚恋遇合研究》[3]等等,但是对明朝,尤其是明中期小说中出现的以商人为主的人神恋故事研究较少。基于现有研究成果,本文尝试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叠居奇程客得助》中的人神恋为例,从人神地位变化、性别文化内涵、人本主义思想等方面对明时期人神恋的特色进行阐释。

一、人神地位演变

神仙居于美轮美奂的天宫、享受生命的永恒与快乐,是世人欣羡的对象。自原始社会起,人们便对神灵敬重异常、顶礼膜拜。许慎的《说文解字》释云“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4]神在人心中是高高在上,是威武严肃而不易亲近的存在;仙多是经过修炼,历经磨难而位列仙班,较之神更易亲近。今我们视神人即仙人,在日常用语中“神”与“仙”也常用为一词。[5]仙人下凡,与现世生活碰撞,同凡人建立起频繁交往的密切关系,为人神恋的发生奠定了基础。人仙恋由人神恋发展而来,而人神恋是人的变形演化,人牺指以人为祭品献于神灵,比如河伯娶妇而使百姓免于水患灾害。汉代之前的人神恋情如:感应而生类“姜嫄踩脚印而孕”、婚姻嫁娶类“河伯娶妇”、梦中交配类“神女梦会楚怀王”等,凡人对神仙都是敬慕瞻仰,生不起丝毫反抗。出土的大量夏商周甲骨文卜辞及书册中的描述,更是验证了神灵在百姓心中的至高无上,神意主宰一切,人应虔诚地取悦神灵以期得到庇护。

道教神仙勃兴后,人不再寄希望于神丹妙药,相信静心守一,寻常人也可度过磨难修炼成仙,神仙不再遥不可及。人神恋在漫漫历史长河的发展过程中回归到“故事传说”,传统的神灵祭祀感应而生的人神恋已经衰弱,人自身的价值开始得到体现。同时,人文的觉醒让男性意识到神灵占有凡间女子是对其利益、尊严的损害挑衅,于是出现西门豹禁止河伯娶妇的故事。更甚,随着自我价值的实现,男性希望占有神灵的女性,如神女向楚王自荐枕席的故事。人神恋的结构发展为神女下界主动求爱,但却出现凡男拒绝神女,如《二拍》中的《叠居奇程客得助》:程宰面对海神的到来先是装睡,然后在知晓对方可能是神女的情况下装模作样下拜,只为“看是怎地”,全无恭敬之意。这种不再对神灵盲目崇拜,是人文觉醒的必然后果,是写定时代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反映。仙妓合流是唐代出现的普遍文化现象,唐传奇作品中称妓女为仙女,赋予妓女天仙美貌、高贵地位、人间罕见的相貌才情,仙妓形象浑然难

辨。[6]明朝文学对其继承发展,只是凡男由才子文士变成商贾等市井人物。《叠居奇程客得助》中程宰遭遇了一场艳遇,海神主动示爱“与郎君有夙缘,特来相就,不必见疑”“解衣睡吧”[7]满足了商人的风流心态,正是对唐仙妓合流文学的继承。神女在作者笔下威严不存,俨然一副妓女作态。

二、性别文化内涵

早期人神恋小说是男神与凡间女子相恋,如《楚辞》中的人神恋描写、河伯娶妇的神话传说。至魏晋时期,《搜神记》一书共计人神恋35则,而神女凡男多达22则,人神恋模式在走向成熟的同时也完成了从男神凡女到男人女神的转变。表面看来女性地位上升,主动追求幸福生活,其实不然。作品是文人内心的写照,封建社会的大背景限定了文人不可能具备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文学作品中男尊女卑的思想处处可见,神女下界与凡男相恋,仍然受到封建礼教的约束,如《太平广记》中的《崔书生》,神女因书生母亲的怀疑伤心离去;《白于玉》《鄂绿华》中神女对男子无常帮助凡男解决欲望、摆脱困难。仙界并非平等的乐土,仍然有与人间相似的性别等级存在,神女虽为仙界一员仍受男权压迫,与人间女子有相似命运。[8]看似风光,在人间享受恋爱,但仍然受到天界男子操纵命运。

在《叠居奇程客得助》中,因为明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位提升,得到从前的文人一般待遇——与神相恋、得神相助。文中,程宰做伏乞怜状对海神下跪时,海神不敢承受“急将纤纤玉手将他拽起”;品酒时更是遵守礼教,做到“亲自奉上一卮酒”,伺候程宰喝酒;海神的侍女们虽只是小仙,却如乐妓般,为程宰奏乐作乐;而神女的主动求爱更是满足男主人公的性欲望和男性自尊心,神女这般人物都要主动委身于他;海神尽心尽力服侍程宰,荔枝杨梅招手即来、奇珍异宝随时观赏;对主人公度脱教导,告诫不可取非分之物,帮助他早日成仙。不难看出,看似尊贵的神女仙女的存在都是为男性服务的,女性地位越高,更是凸显男性的重要和男子为尊。海神帮助程宰发家致富、度过三劫难,甚至程宰衣锦还乡无法相见,依旧是各种嘱咐,并许诺在蓬莱三岛与之再续前缘。由此可见,神女除了可以主动求爱,其他的几乎与凡间女子无异。

三、创作心理解析

《叠居奇程客得助》作为男性文本,折射出男性群体意识、欲望和追求,他们手握话语权,依照自己的理想创作小说,其中描绘的徽商因艳遇海神而发家致富,避过灾难,享乐人生,正是明朝商人的欲望和追求完美人生的体现:遇见美艳女性,预知经济走向,保障生命安全,商人心理一览无余。弗洛伊德在《创作与白日梦》一文中,指出未被满足的欲望能引发幻想;最佳就如白日梦者,在其创作中满足未遂心愿,这些欲望经过改装、艺术处理成为文学作品题材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情感得到引发宣泄,自身的白日梦亦可获得满足。[9]人神恋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创作者潜在意识引导幻想的白日梦,引起不同朝代读者对人神恋故事的喜爱。明时期异于前人作品之处在于之前人神恋小说中的神女对商人很少眷顾,因“重农抑商”原因,人们都以经商为耻,商人形象多是贪财恶毒,粗俗不堪的。因社会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的活跃与繁荣,原来只是四民之末的商人,因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贡献突出,因此成为神女眷顾的对象。凌濛初对明蔡羽创作的文言小说《辽阳海神》改写为通俗易懂的白话小说《叠居奇程客得助,海神三厄显神通》,使得现实性、时代性得到凸显,通过写程宰的经历,透析他所代表的商人群体的生活欲望和心灵的世界。封建社会,商人创业艰难,常年抛妻别子,长途在外,李贽也说“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了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来。”[10]商人的心理需求塑造了程宰的一番奇遇:无妻相陪却有海神主动俯就相伴7年,可去往仙乡获得永生,预知商品信息、囤积居奇、趋利避害、累积财富,在外经商全身家性命得以保全等等。作品直观地反映出商人所代表的世人心理、隐晦的表达欲望时,作者也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文本体现出儒家思想与道教神仙思想的融合,凌濛初的《二拍》也是他对世人进行教化的工具。其中海神对主人公进行教诲度脱,点明不义之财不可求,勤劳致富是归途,品行修养很重要,多行善事莫为恶,这些通往仙乡的必要因素,却都是儒家伦理要求。商人以逐利为生的,其职业本性与中国的传统道德存在尖锐的矛盾,《叠居奇程客得助》中实现义利兼得,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商人生活相融的一面。同时,男女性爱是自然人性的萌发,对程宰与海神自由恋爱、性欲的赤裸描写,表达出追求个性的解放和作者对封建理学的嘲讽。

《叠居奇程客得助》故事中,人神缠绵悱恻,奇遇连连,真实的呈现出明朝个体商户创业时的困难和他们极富幻想色彩的心灵世界。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明朝时期人神地位平等;男子在封建社会地位尊贵,男尊女卑;商人地位较之前朝有所提升。通过分析研究这篇小说的价值和魅力,进一步了解到明商人群体的经营方式、精神生活、文化思想特征。

参考文献

[1]屈慧青.《搜神记》和神人相恋范式的定型[J].中国文学研究,1999(2).

[2]刘燕萍.《萤窗异草》中的人神恋及其心理文化原型[J].汕头大学学报,第18卷第6期

[3]洪树华的.宋前文学中的超现实婚恋遇合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11.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1.

[5]王涌豪,俞灏敏.中国游仙文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

[6]伍薇薇.论唐传奇人神恋人神的特性[J].湖北社会科学,2013(4).

[7]凌濛初.叠居奇程客得助[M].//二刻拍案惊奇.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王肖丽女,1991年生,江西临川,现为华东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古典文学比较。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神女
神女游
神女的祝福
亲近神女(组章)
游三峡
原创歌剧《神女》剧照
《洛神赋》对《神女赋》的承传与发展
“神女”之爱,如同世界之光
《神女赋》中神女形象的完满化
唐诗接受巫山神女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