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神赋》对《神女赋》的承传与发展

2014-02-12郭艳丽李铄瑶

关键词:人神洛神赋洛神

郭艳丽,李铄瑶

(广西大学 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因模仿某个作家某个作品的主题而形成作品系列的情况时有出现。如,因枚乘《七发》而形成的“七”系作品系列、继东方朔《答客难》后形成的“难”系作品系列等等。有关“神女”题材的作品也有自己的系列,“神女”系列首创于宋玉《神女赋》,历经杨修、王粲、陈琳等人的《神女赋》,于曹植《洛神赋》达到鼎盛,之后虽有张敏《神女赋》、谢灵运《江妃赋》等作品,但或因作家才思的限制,或因自身表达模式的局限,其创作逐渐走向衰落。

“神女”系列作品中,宋玉的《神女赋》和曹植的《洛神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二者在题材上一脉相承,因此常被拿来对读。郭沫若先生在《论曹植》一文中就曾依据“《洛神赋》模仿宋玉的《神女赋》”这一观点,评价曹植的诗和文“总也呈示着一个未成品的面貌。他的作品形式多出于模仿,而且痕迹异常显露”[1]128。郭沫若先生这样的评价不免过于绝对,但是他的观点却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洛神赋》对《神女赋》有所继承。不过,作为“赋颂之宗,作者之师”[2],曹植必然不满足于只是依傍继承,而无创新发展,他的《洛神赋》既然能将“神女”系列作品推向顶峰,一定有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处。

一、内容主旨的承传与发展

《洛神赋》是曹植晚期创作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是学者论及他时必谈的作品。他的《洛神赋》对宋玉的《神女赋》有所借鉴,这毋庸置疑,但是曹植并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在参照宋玉《神女赋》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将“神女”系列作品推向了顶峰。

从内容主旨看,曹植《洛神赋》继承了宋玉《神女赋》的“神女”题材,也是借“人神恋爱”这一主题有所兴发,不过曹植在叙写上更为精彩。首先,二者都塑造了神女的形象,并对其容貌、服饰、情态举止作了详尽的描写。《神女赋》中,宋玉先写神女的容貌“夺人睛目”、“世所未见”,继而写神女的衣饰“极服妙采照万方”,最后指出神女举止端庄,神态娴静,“性和适,宜待旁;顺序卑,调心肠”。在强调了神女光彩照人的容貌之后,进一步凸显其内在高贵的精神气质,从而塑造了一个鲜活立体的神女形象。

其次,《神女赋》与《洛神赋》都叙述了“人神恋爱”这一故事主题,并借这一主题有所兴发,或劝谏,或托兴。宋玉《神女赋》叙述了楚襄王梦遇神女,不仅见到“其相无双,其美无极”的美丽容貌,更与其“精交接以来往兮,心慷慨以乐欢”,有精神上的交流。关于其主旨大致有两种论说:一是以唐人李善为代表的讽谏说,认为宋玉创作此赋主要是借楚怀王梦遇神女,励精图治的一段史事来劝谏楚襄王应以“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2]为务,从而中兴楚国。二是宋人洪迈提出的托兴说,认为宋玉把自己的理想希望寄托于神女,通过叙写神女的可望而不可即来隐喻君臣的遇合之难。[3]147此二种论说虽然观点不同,但都指出作者是借“人神恋爱”这一主题而意有所指。与其相同,《洛神赋》也写到“人神恋爱”的主题,也借这一主题进行兴发。《洛神赋》中,曹植赋予了洛神美好的容貌、崇高的品质,并细致描写了自己与洛神互诉衷肠,两情相悦。关于其主旨,后世虽有李善的“感甄”说、何焯的“寄心君王”说等等,但都指明洛神这一形象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洛神应是作者理想信念的化身,象征其远大的人生抱负,而与洛神相恋的故事则象征了曹植对于自己理想抱负孜孜不倦的热烈追求。

最后,《神女赋》与《洛神赋》都以“人神殊途”不得眷属的结果告终,以此隐喻作者于现实中愿望不得实现的实际情况。《神女赋》中的神女最终飘然而去,《洛神赋》中的洛神没能摆脱“人神殊途”的命运不知所踪,是宋玉与曹植在他们的理想终不得实现的情况下,用恋爱的失败来隐喻自身理想的破灭,以此抒发内心的苦闷,也渲染了其惆怅痛苦的情绪。

二、形象塑造的承传与发展

作为我国辞赋史上备受关注的作品,《神女赋》与《洛神赋》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洛神赋》继承了《神女赋》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手法,从外在到内在,由平面到立体,完整地塑造了与神女同样美丽高贵的洛神的形象,使之成为“神女”系列中闪耀夺目的明珠。

容貌美。神女与洛神的容貌同样天生丽质,世所罕见。《神女赋》中,宋玉笔下的神女“美貌横生”,举世无双。初来时,她光彩夺目,宛如旭日东升照射屋梁,稍近时,她又洁白明净,恰似皓月生辉光,给人一种“晔兮如华,温乎如莹”的感觉。仔细观之,神女“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丹若”,连毛嫱都掩袖不敢与其比美,西施也遮面自愧不如,且“素质干之秾实”,“骨法多奇”,有着“应君之相”。《洛神赋》中的洛神继承了神女的美丽,在曹植笔下,她如朝霞中的旭日,又似出水的芙蓉,芳华绝代,难以形容。其形“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其态“瑰姿艳逸,仪静体闲”。不管是远而望之,还是近而察之,她都美得恰到好处,正所谓“秾纤得衷,修短合度”。洛神的美无懈可击,即使是“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也不会有丝毫折损。

衣饰美。神女的服饰是极为盛美的,她“振绣衣,被袿裳,秾不短,纤不长”,“嫷被服,侻薄装”,绫罗遍身,光彩照耀万方。这些衣饰对于寻常人来说过于华丽,仅是观看都是夺人睛目的艺术品,可是加之于神女身上,却是极为适合与妥当的,不仅不会喧宾夺主,反而与她的美丽相互映衬,使她更为出众。除此之外,神女还“沐兰泽,含若芳”,“动雾豰以徐步兮,拂墀声之珊珊”,在视觉的飨宴之外,为人们的嗅觉和听觉也带来了舒适的享受。《洛神赋》中,洛神的衣饰也毫不逊色,她身着“旷世”的“奇服”,散发着夺目的光彩。她像画中的女子一般,披着鲜丽明净的绫罗绸缎,戴着美玉雕刻的耳环,佩戴着黄金翠玉的首饰,点缀着稀世的明珠,她的鞋子绣着精美的花纹,纱裙如雾一般轻薄,还散发着幽幽的兰香。

情志美。《神女赋》中,神女的性情是温和娴雅的。作为女子,神女的外在已是得天独厚,令人赞叹,然而她不以此自恃,转而向内心探求,更是让人们自叹不如,只能徒生羡慕之心,而不敢心怀一丝嫉妒之情。她不仅“性和适,宜待旁,顺序卑,调心肠”,“澹清静其愔嫕兮,性沈详而不烦”,在面对楚襄王时还能够恪守礼节,虽“褰余帱而请御兮,愿尽心之惓惓”,但始终“怀贞亮之清洁”,在与楚襄王相处的过程中,只是“陈嘉辞而云对”,“精交接以往来”,发乎情而止乎礼。如神女一般,洛神在容貌美丽之外,其性情也是柔婉端庄的。她情感真挚,温婉和善,同时她比神女更进一步,“习礼而明诗”,有着极高的文化素养。因此,当陈思王曹植“解玉佩以邀之”之时,她虽心怀爱慕,却能够“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在与曹植交往的过程中,洛神能够始终恪守礼仪之节,遵循“人神殊途”的规则,无有违背。

三、语言词汇的熔铸与创新

《神女赋》是早期一篇较为完整描写神女形象的辞赋,宋玉在这篇赋中发散性地创造了许多描写美女的语言词汇。如,在描写神女的体态上,“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用“游龙”这一形象来形容神女婀娜的身姿,使神女猛然鲜活了起来,具有了动态的效果,其柔软优美的身姿如在眼前。再如,在刻画神女的容貌时,宋玉描写神女“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观。眉联娟以蛾扬兮,朱唇的其若丹”,用极为细腻的手法精致地刻画了神女的五官,“炯”字从神态的角度描写了神女眼神的明朗精神,“联娟”、“蛾扬”则从形态方面刻画了神女眉形的优雅,“若丹”一词更从色彩的角度写出了神女唇色的鲜亮。另外,在描写神女的服饰时,宋玉也使用了许多新鲜词汇,如“秾不短,纤不长”,写出了神女衣饰长短合身,肥瘦合体,后来曹植创作《洛神赋》熔铸为“秾纤得衷,修短合度”。此外,宋玉在刻画神女美丽形象的时候还使用了对比的句子,“毛嫱障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从侧面衬托出了神女的美丽世所罕见,天下无双。

《洛神赋》的语言是曹植在融会了前人成果之后的再创造。曹植不满足于对前代的精华进行简单的归纳,而是在吸收前人的成果之后,能够得鱼忘筌,创造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洛神赋》。《洛神赋》的语言词汇受宋玉《神女赋》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如在描写洛神容貌的词句中,曹植写到洛神“明眸善睐,靥辅承权”,这与宋玉《神女赋》中“眸子炯其精朗兮”极为相似,而“丹唇外朗,皓齿内鲜”一句也与《神女赋》中“朱唇的其若丹”有所相承,至于“云鬓峨峨,修眉联娟”更是与《神女赋》中“眉联娟以蛾扬兮”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洛神体态的描写,曹植对《神女赋》的语言也有所汲取,根据“婉若游龙乘云翔”和“翩翩然若鸿雁之惊,婉婉然如游龙之升”两句,创造出为后世称道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惊艳之句。除此之外,曹植《洛神赋》的某些语言词汇是取意于宋玉《神女赋》的,如“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如芙蕖出绿波”可见于《神女赋》中“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句,“秾纤得衷,修短合度”则可见于《神女赋》中“秾不短,纤不长”句。另外,从“奇服旷世,骨像应图”句,我们也不难看出《神女赋》中“骨法多奇,应君之相”句的影子。

四、双峰并峙的地位与影响

文学史上的许多作家都写过《神女赋》,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还是宋玉的《神女赋》。宋玉《神女赋》是神女题材的鼻祖,广为传诵,在编入《昭明文选》后,更是广为流传。

《神女赋》对我国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首先,在神女形象的塑造上,宋玉创作《神女赋》之前,神女的形象并不完整,虽然前代已存在巫山神女的种种传说,但那些传说都是零散的片段,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宋玉在这些传说的基础上,通过整理组合,进而创作《神女赋》,塑造出神女这一完整且美丽的经典形象,为后世的文人学者塑造神女的形象树立了典范。如西王母在《山海经·西山经》中的形象是“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4]22,而在《汉武内传》中其形象则“著黄金搭襡,文彩鲜明”,“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资掩蔼,容颜绝世”。[5]799西王母的形象从凶恶到明艳,应该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宋玉《神女赋》中神女形象的影响。其次,《神女赋》中创造的描写神女形象的词汇也为后世文人的创作提供了范例。曹植的《洛神赋》就吸收了《神女赋》中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进而融会贯通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洛神赋》是曹植的代表作品,对于《洛神赋》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成就,前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洛神赋》中洛神的形象不仅代表了曹植个人心中的女神形象,更代表了前代文人心中共同的女神形象,因为洛神形象的塑造是在云集了前人创作基础上进而再创造的集大成之作,因此她代表了文人们对于完美女性的共同追求。另外,《洛神赋》中“人神恋爱”的主题在前代文学中并不多见,曹植创作此赋虽受宋玉《神女赋》影响较大,但在“人神恋爱”这一主题的描写上,《洛神赋》显示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功力。宋玉《神女赋》着重刻画了神女的外在美,对于内心的描写却较少涉及。《洛神赋》则不同,在大篇幅描写了洛神美丽的外表之后,对其内心情感的波动也进行了细致的刻画。同时,曹植还将自己作为恋爱的一方加以描写,使全赋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使之成为这类题材中杰出的作品。此外,《洛神赋》还为后世的戏剧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南宋、元、明、清时期,一些剧作家将其搬上舞台,著名的有汪道昆《陈思王悲生洛水》一剧。晋代书法家王献之和画家顾恺之也都受其影响,以此为题材为书苑和画坛创作出了经久不衰的传世名作。

综上所述,宋玉的《神女赋》与曹植的《洛神赋》均为辞赋史上的精品,二者一脉相承。《神女赋》具有开创性,《洛神赋》则是集大成之作,二者在辞赋史上都占居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 刘刚.宋玉辞赋考[M].沈阳:辽海出版社,2006.

[4] 郭璞(传).山海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

[5] 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猜你喜欢

人神洛神赋洛神
顾恺之——《洛神赋图》
Closer to Heaven
洛神姿
观茶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迁想”与“妙得”——顾恺之《洛神赋图》品鉴
夏季适饮洛神桂花汤
敦煌藏文本P.3288V《逐日人神所在法》题解与释录
敦煌古藏文医算卷“人神”喇(bla)禁忌研究
1《洛神赋图》:爱情范本,古典绘画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