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4-09-03马静
马静
摘要: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对两岸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两岸贸易的特殊社会环境,导致了大陆单方向的特惠政策,但大陆方面单向性的政策支持,无法消除来自其他国家农产品对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所造成的压力。加上台湾方面的过度依赖,使得两岸农产品贸易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分析了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中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目的是促进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壁垒;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6—0037—01
两岸农产品贸易是海峡两岸经济往来中非常重要同时又较为特殊的部分。一方面,由大陆对台湾的准入制度不断放宽;另一方面,台湾对大陆则施行了截然不同的严苛进口限制制度。两岸贸易的特殊社会环境,导致了大陆单方向的特惠政策,但大陆方面单向性的政策支持,也没办法消除来自其他国家农产品对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所造成的压力。再加上台湾方面的过度依赖,使得两岸农产品贸易存在着诸多问题。
1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中的主要问题
1.1台湾农业保护主义思想,单方面设置壁垒
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一直以来都是呈现着稳步增长的态势。即便如此,海峡两岸农产品还是受到了台湾当局对大陆制定的限制政策的影响。可以说,台湾出于保护自主农业的观念,对大陆施行的单方面的贸易壁垒,极大阻碍了两岸农产品贸易的正常发展。就大陆而言,由台湾进口的农产品不论是种类还是数量,都是不存在限制的,甚至于颁布相应的优惠开放政策,鼓励台湾农产品出口至大陆。反之,台湾地区施行的是“宽出严入”的政策,该歧视政策使得大陆极大一部分的农产品无法进入台湾的市场。
1.2两岸农产品无序竞争
即使台湾农业发展得到了大陆的支持,但两岸间农产品的相互竞争也是同时存在的。台湾的农业属于外向型经济,对于出口的依赖程度过大。农产品贸易在两岸间形成了稳定的格局之后,大量廉价的大陆农产品,对台湾当地的农业形成了冲击,一些原先在台湾具有较强出口优势的农产品已经被或者正在被来自于大陆的农产品所替代。压力致使台湾单方面开展保护政策,但却不能有效抑制住海峡两岸间的农产品的无序竞争,反而使两岸的农业合作失去了原有的平衡。
1.3出口地过度集中,依赖于少数地区
台湾农产品出口的集中性,主要表现为国际市场以及大陆市场两方面的问题。就国际市场而言,台湾农产品的出口地主要集中于美国以及日本这两个地区。台湾将其大量优势农产品,出口至美、日两国,过分的相信该销售渠道的稳定性,使得台湾的农业长期受到美、日两国自身复杂的农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其外部性的农业发展观念,虽然顺利的建立起国际化的营销网络,但凭借着自身不完善的农产品贸易结构,是不足以参与贸易争端繁杂的世界市场的。
而就国内大陆市场而言,因受到政策的扶持而产生的依赖心理,寄希望于大陆地区农产品贸易的长期顺差,不再追求开拓新的销售渠道,而是集中依赖于大陆政策优惠品种、优惠地区的出口行为。台湾出口至大陆的农产品,主要集中于大陆的南部地区,特别是福建、海南等地。
1.4两岸通关、检验、检疫制度繁琐
2009年12月,两岸间共同签订了《海峡两岸农产品检疫检验合作协议》,在一些宏观规定及原则问题上,两岸达成了合作发展的共识。但针对两岸间因运输、检验检疫制度繁琐引起的具体问题,该协议缺乏可行性。
2相应的对策分析
2.1加强双边合作,平等贸易
加强两岸间农产品贸易的合作,共同达到平等贸易的良好前景,是有效改善贸易歧视的手段。尝试建立两岸间的“共同市场”,加速拓展两岸农产品合作发展的空间,使两岸间的资源要素更加有效地流动与合理配置,是实现双边合作较为可行的方法。
其中,建立海峡两岸的共同市场,一直是两岸农产品贸易最理想的发展前景。针对空间上的战略布局,共同市场可以先立足于台商较为密集的先行区域,类似于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采取试点试行逐步推进的方法。从地理分布上可以知道,“闽台共同市场”是最为合理的试行区域。台湾与福建两者间不论从地缘上、血缘亲密上、文化相承上或者商缘相连上都是促使共同市场形成的有利因素。闽台两地自古形成互利互补的经贸关系,是建立“闽台共同市场”的重要基石。针对两岸间农产品贸易的阻碍,可以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形成有效的分工合作,进一步消除两岸间贸易上的隔阂,达到平等互助的贸易格局,最终发展成共同经贸成员在国际环境中的竞争优势。
2.2增强农产品差异化优势,提升竞争力
两岸农产品贸易,置身于世界舞台的风口浪尖,经受着各方面的竞争压力。不论是来自于大陆台湾之间相互的比较竞争,还是来自于国际农产品市场带来的垄断竞争,都考验着海峡间农产品贸易的生存能力。以建立“闽台共同市场”的美好意愿为前提,两岸间还必须寻求方法,进一步提升大陆抑或台湾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从整体水平上来分析,大陆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是大于台湾的。当两个共同经贸市场想要得到发展,因着力于加强短板的优势力。依据“木桶效应”,重点加强台湾地区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是解决海峡两岸无序竞争的关键。增强
台湾农产品差异化优势,不仅能够提升台湾地区农产品的竞争力,还同时带动两岸间农产品贸易市场更进一步趋于完整化,发展台湾农业的特色竞争力,不冲突于两岸间的合作与发展,是可行的对策。
2.3分散经营方向,建立新的销售渠道
政策的利好,台湾过分的针对免税项目的农产品朝着免税地区集中的出口以及生产,盲目的依赖大陆的单方向的优惠行为,导致台农依存度过高,自主经营能力逐渐减弱不比从前。再加上对农产品主要进口地的美国、日本等的特点农产品种类的进口也存在着强烈的依赖心理,进出口的过度集中也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大大集中了。
从出口上来说,台湾地区应当由原先只针对大陆南部地区的出口行为慢慢转为多方向性的出口行为。借着现今运输技术及冷藏技术的完善,也借着大陆地区各通关口岸对台商的优惠,扩大销售渠道是非常可行的发展方针。而就出口农产品品种而言,不能仅仅着眼于高利润的农产品,还要主动发现适合于大陆地区的互补性农产品。
2.4施行两岸检验检疫合作制度,共创两岸农业合作新前景
过度的农产品检验检疫制度阻碍了大陆地区优势农产品进入台湾农产品市场的可能性。从两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可以得知,将来两岸农产品的贸易周转速度,必然会有很大程度上的提升,而加快的贸易速度能够实现的前提是双向的通关程序都能更加简化,并且双向的政府或商户也必须有更高的信赖关系。
施行两岸检验检疫合作制度,是简化两岸农产品贸易通关程序的必经之路。由双方的主管部门出面提高农产品通关的约束力,重新定义一个两岸检验检疫合格标准的指标,以满足两岸农户对农产品质量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非,吴凤娇.海峡两岸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7).
[2]蒋颖.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结构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3]林卿,王荧.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与发展研究[J].亚太经济,2010,(6).
[4]庄佩芬,蔡秋红.海峡两岸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能力与调整成本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3).
[5]陈晓明,刘录敬.台湾农产品在大陆市场竞争力研究[J].学术论坛,2010,(12).
[6]竹子俊.政策利好助台湾农产品“漂洋过海”[J].中国对外贸易,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