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产房助产实施过程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4-09-03兰海燕

关键词:临床应用风险管理

兰海燕

【摘要】目的探讨在产房助产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本院于2011年初开始实行风险管理改革,分别收集2008年1月- 2010年12月间收治于我院的产妇874例和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同期产妇759例,对比其意外发生率和出院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事故53例,试验组发生22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率,试验组达到97.50%,高于对照组(9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设,减少产妇和新生儿面临的危险。

【关键词】风险管理;产房助产;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2.7【文献标识码】B

医疗中的风险管理是指医院通过识别、评价与处理在进行护理时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来防范潜在的问题,以此来减少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故的概率[1]。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技术和设备日新月异,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对医院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房是医院中风险最高的工作区域之一,医护人员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即使是最轻微的疏忽,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产妇874人次,设置为对照组。次年起施行风险管理措施,同期(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产妇759人次,设置为试验组。经调查确定两组资料在年龄、文化、过往病史和生育史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管理施行期间工作人员无重大调动,原有设备无重要更换。

1.2风险管理方法

1.2.1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措施

成立监督执行风险管理计划的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集中讨论实际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快提出改进方案。制定相关护理指标,安排专人对专项领域进行严格监管,向管理组定期提交反映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对存在的迟滞、懈怠的情况进行批评和整改。组织医生护士互查互助,定期交流工作经验、关注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工作班时。规范护理资料的记录和收集工作,方便查阅分析。

1.2.2风险宣传教育

组织全体人员定期参加学习会,分析实际事故案例,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提高工作中的警惕性。训练强化对新型仪器设备的掌握、熟悉检查中容易遗漏的细节。增强产士的沟通能力,鼓励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改变医疗观念,建立以产妇和新生儿安全为主的核心思想,提倡对患者的服务态度,在工作中强调耐心与细致。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知识,培养法治观念,对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其应对方法树立清楚的认识。产前护理中对产妇积极普及生产知识,充分解释生产风险,避免工作上误解和产妇本身失误引起事故,帮助产妇减轻紧张心理。

1.2.3产前风险评估

组织全体人员对每一个病例讨论分析,力求相关操作者对风险内涵充分了解。根据产妇的情况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和检查计划,对高危产妇设立应急措施,设专人小组严格看护。

1.2.4护理期间管理措施

加强对产房护理环境的管理,充分消毒空气、地面,对入出人员严格进行控制和记录,加强与产房相关流动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检查厂房器械设备,做到设备功能正常,物品储备充足,人员熟练操作使用。

1.3资料收集

收集产妇护理期间的完整记录,对出现的不良事件和事故进行统计。在产妇出院前对其进行满意度调查。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2可见,试验组事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产妇出院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是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区域,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多种不易察觉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疏忽大意常常造成严重的后果[3]。产妇病情具有变化迅速、难以预测的特点,对医护人员的经验知识和专业素养都有极高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既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不稳定因素,也可以通过对产士的严格规范促进医疗团队能力的成长,提高工作上的协调性,带给产妇更好的护理体验,由此塑造出一个团结可靠的医疗体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作用[4]。

本次研究中,通过施行加强产房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以保护产妇母子安全、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和事故为中心,加强了对医护工作人员从思想到体制上的建设。与往年同期相比,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助产过程中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产妇出院后满意率提升,说明这一模式是切实可行、有利于产妇的,践行相关措施,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本的医疗服务。

医学技术在不断发展,通过不断加深风险管理在产房助产工作中的应用,让风险控制的措施深入医疗的各个角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医院可以为广大产妇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生产空间和一套更加完善的护理服务体系。我们应当认识到这是一份长期的事业,需要广大医学同仁在工作中点点滴滴地通过实践去努力构筑。

参考文献

[1]任春花,王芬,倪雪梅,等.产科护理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792-793.

[2]孙亚丽.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10:17-18.

[3]刘丽琴,王晶,舒娟玲.护理风险管理在产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7):113-114.

[4]岑春华.产房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法及意义探究[J].当代医学,2014,20(6):124-125.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在产房助产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本院于2011年初开始实行风险管理改革,分别收集2008年1月- 2010年12月间收治于我院的产妇874例和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同期产妇759例,对比其意外发生率和出院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事故53例,试验组发生22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率,试验组达到97.50%,高于对照组(9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设,减少产妇和新生儿面临的危险。

【关键词】风险管理;产房助产;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2.7【文献标识码】B

医疗中的风险管理是指医院通过识别、评价与处理在进行护理时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来防范潜在的问题,以此来减少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故的概率[1]。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技术和设备日新月异,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对医院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房是医院中风险最高的工作区域之一,医护人员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即使是最轻微的疏忽,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产妇874人次,设置为对照组。次年起施行风险管理措施,同期(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产妇759人次,设置为试验组。经调查确定两组资料在年龄、文化、过往病史和生育史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管理施行期间工作人员无重大调动,原有设备无重要更换。

1.2风险管理方法

1.2.1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措施

成立监督执行风险管理计划的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集中讨论实际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快提出改进方案。制定相关护理指标,安排专人对专项领域进行严格监管,向管理组定期提交反映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对存在的迟滞、懈怠的情况进行批评和整改。组织医生护士互查互助,定期交流工作经验、关注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工作班时。规范护理资料的记录和收集工作,方便查阅分析。

1.2.2风险宣传教育

组织全体人员定期参加学习会,分析实际事故案例,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提高工作中的警惕性。训练强化对新型仪器设备的掌握、熟悉检查中容易遗漏的细节。增强产士的沟通能力,鼓励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改变医疗观念,建立以产妇和新生儿安全为主的核心思想,提倡对患者的服务态度,在工作中强调耐心与细致。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知识,培养法治观念,对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其应对方法树立清楚的认识。产前护理中对产妇积极普及生产知识,充分解释生产风险,避免工作上误解和产妇本身失误引起事故,帮助产妇减轻紧张心理。

1.2.3产前风险评估

组织全体人员对每一个病例讨论分析,力求相关操作者对风险内涵充分了解。根据产妇的情况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和检查计划,对高危产妇设立应急措施,设专人小组严格看护。

1.2.4护理期间管理措施

加强对产房护理环境的管理,充分消毒空气、地面,对入出人员严格进行控制和记录,加强与产房相关流动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检查厂房器械设备,做到设备功能正常,物品储备充足,人员熟练操作使用。

1.3资料收集

收集产妇护理期间的完整记录,对出现的不良事件和事故进行统计。在产妇出院前对其进行满意度调查。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2可见,试验组事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产妇出院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是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区域,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多种不易察觉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疏忽大意常常造成严重的后果[3]。产妇病情具有变化迅速、难以预测的特点,对医护人员的经验知识和专业素养都有极高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既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不稳定因素,也可以通过对产士的严格规范促进医疗团队能力的成长,提高工作上的协调性,带给产妇更好的护理体验,由此塑造出一个团结可靠的医疗体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作用[4]。

本次研究中,通过施行加强产房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以保护产妇母子安全、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和事故为中心,加强了对医护工作人员从思想到体制上的建设。与往年同期相比,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助产过程中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产妇出院后满意率提升,说明这一模式是切实可行、有利于产妇的,践行相关措施,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本的医疗服务。

医学技术在不断发展,通过不断加深风险管理在产房助产工作中的应用,让风险控制的措施深入医疗的各个角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医院可以为广大产妇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生产空间和一套更加完善的护理服务体系。我们应当认识到这是一份长期的事业,需要广大医学同仁在工作中点点滴滴地通过实践去努力构筑。

参考文献

[1]任春花,王芬,倪雪梅,等.产科护理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792-793.

[2]孙亚丽.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10:17-18.

[3]刘丽琴,王晶,舒娟玲.护理风险管理在产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7):113-114.

[4]岑春华.产房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法及意义探究[J].当代医学,2014,20(6):124-125.endprint

【摘要】目的探讨在产房助产过程中风险管理的效果和价值。方法本院于2011年初开始实行风险管理改革,分别收集2008年1月- 2010年12月间收治于我院的产妇874例和2011年1月到2013年12月同期产妇759例,对比其意外发生率和出院产妇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事故53例,试验组发生22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出院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率,试验组达到97.50%,高于对照组(92.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风险管理的建设,减少产妇和新生儿面临的危险。

【关键词】风险管理;产房助产;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2.7【文献标识码】B

医疗中的风险管理是指医院通过识别、评价与处理在进行护理时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来防范潜在的问题,以此来减少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故的概率[1]。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技术和设备日新月异,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对医院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产房是医院中风险最高的工作区域之一,医护人员工作量大,患者病情变化迅速,即使是最轻微的疏忽,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产妇874人次,设置为对照组。次年起施行风险管理措施,同期(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产妇759人次,设置为试验组。经调查确定两组资料在年龄、文化、过往病史和生育史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管理施行期间工作人员无重大调动,原有设备无重要更换。

1.2风险管理方法

1.2.1建立完善工作制度措施

成立监督执行风险管理计划的管理小组,定期召开会议,集中讨论实际施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尽快提出改进方案。制定相关护理指标,安排专人对专项领域进行严格监管,向管理组定期提交反映医护人员的工作状态,对存在的迟滞、懈怠的情况进行批评和整改。组织医生护士互查互助,定期交流工作经验、关注身心健康,合理安排工作班时。规范护理资料的记录和收集工作,方便查阅分析。

1.2.2风险宣传教育

组织全体人员定期参加学习会,分析实际事故案例,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提高工作中的警惕性。训练强化对新型仪器设备的掌握、熟悉检查中容易遗漏的细节。增强产士的沟通能力,鼓励培养良好的医患关系。改变医疗观念,建立以产妇和新生儿安全为主的核心思想,提倡对患者的服务态度,在工作中强调耐心与细致。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规知识,培养法治观念,对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和其应对方法树立清楚的认识。产前护理中对产妇积极普及生产知识,充分解释生产风险,避免工作上误解和产妇本身失误引起事故,帮助产妇减轻紧张心理。

1.2.3产前风险评估

组织全体人员对每一个病例讨论分析,力求相关操作者对风险内涵充分了解。根据产妇的情况制定适宜的护理方案和检查计划,对高危产妇设立应急措施,设专人小组严格看护。

1.2.4护理期间管理措施

加强对产房护理环境的管理,充分消毒空气、地面,对入出人员严格进行控制和记录,加强与产房相关流动区域的清洁消毒工作。定期检查厂房器械设备,做到设备功能正常,物品储备充足,人员熟练操作使用。

1.3资料收集

收集产妇护理期间的完整记录,对出现的不良事件和事故进行统计。在产妇出院前对其进行满意度调查。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资料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由表1-2可见,试验组事故、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产妇出院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产科是医疗护理的高风险区域,在工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多种不易察觉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疏忽大意常常造成严重的后果[3]。产妇病情具有变化迅速、难以预测的特点,对医护人员的经验知识和专业素养都有极高的要求。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既可以从根本上减少不稳定因素,也可以通过对产士的严格规范促进医疗团队能力的成长,提高工作上的协调性,带给产妇更好的护理体验,由此塑造出一个团结可靠的医疗体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作用[4]。

本次研究中,通过施行加强产房护理工作的风险管理,以保护产妇母子安全、预防和解决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和事故为中心,加强了对医护工作人员从思想到体制上的建设。与往年同期相比,产生了明显的效果:助产过程中事故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产妇出院后满意率提升,说明这一模式是切实可行、有利于产妇的,践行相关措施,真正实现了以患者为本的医疗服务。

医学技术在不断发展,通过不断加深风险管理在产房助产工作中的应用,让风险控制的措施深入医疗的各个角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医院可以为广大产妇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的生产空间和一套更加完善的护理服务体系。我们应当认识到这是一份长期的事业,需要广大医学同仁在工作中点点滴滴地通过实践去努力构筑。

参考文献

[1]任春花,王芬,倪雪梅,等.产科护理运用风险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792-793.

[2]孙亚丽.风险管理在产房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2,10:17-18.

[3]刘丽琴,王晶,舒娟玲.护理风险管理在产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7):113-114.

[4]岑春华.产房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方法及意义探究[J].当代医学,2014,20(6):124-125.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本地化科技翻译的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实施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