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

2014-09-03葛平华

关键词:饮食习惯胃溃疡用药

葛平华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2例胃溃疡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综合护理,观察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7.5±7.3分,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115.1±8.6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经综合护理,临床护理总有效率达90.2﹪(92/102)。结论对胃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溃疡;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B

本文旨在评价分析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期为提高胃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效果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2例胃溃疡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22岁-75岁,平均年龄56.0±9.5岁。病程8个月-16年,平均病程8.5±2.3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胀、胃酸、腹痛、呕血、便血等症状。

1.2方法

对所有胃溃疡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综合护理。心理护理: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对胃溃疡这种心身疾病的康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1]。胃溃疡患者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和嗳气、胃胀、胃酸、呕吐、恶心、纳差、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并可能出现癌变、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加之病程漫长,短期治疗的效果不佳等原因,胃溃疡患者常会出现悲观、焦虑、忧郁、急躁等负面心理,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讲解胃溃疡方面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胃溃疡有所了解,对治疗过程、治疗方法有所认识,消息患者内心存在的顾虑和疑问,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治;健康教育:相关研究显示,多数胃溃疡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良。因此,需要对胃溃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纠正患者的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临床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诱发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知体系,对胃溃疡的认识有所提升,对患者进行有关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的培训,以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牢固掌握患者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生理机制、治疗方法、用药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每天对患者的用药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进行监督,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用药指导:由于治疗胃溃疡的药物种类、数目较多,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应牢固掌握不同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合理用药。应以娴熟的技术,对患者进行注射、标本采集等护理操作。及时的对患者的病情、输液情况、服用药物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不良反应都能进行观察,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的向医生报告,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严禁患者擅自增减所服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严禁患者食用酸性食物[2]。

1.3观察项目

观察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及临床护理效果。

1.4疗效评价标准

生存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自觉症状等多个项目,总分为144分,正常人分值在121.5-127.5分间;临床护理效果评价标准:显效,即患者的病情好转明显,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并能够按时用药,且饮食合理;有效,即患者的病情部分好转,需要对患者按时用药、合理饮食进行提醒;无效:即患者的病情无好转,对患者按时用药、合理饮食进行提醒后仍不配合。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详见表1:

时间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自觉症状总分护理前8.5±1.8分19.9±2.3分19.6±2.2分62.4±2.7分97.5±7.3分护理后13.1±1.9分25.8±2.5分25.4±2.8分70.5±3.0分115.1±8.6分由表1可见,护理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7.5±7.3分,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115.1±8.6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临床护理效果,本组患者经综合护理,临床护理76例患者显效,16例患者有效,10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达90.2%(92/102)。

3讨论

消化性溃疡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可在胃、食管、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附近、Meckel憩室内(含有胃黏膜)发生,临床较为常见的类型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产生消化作用而出现的。近年来胃溃疡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使患者的生活治疗降低,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影响。胃溃疡属于较为难治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尚不能完全治愈[3]。通常情况下,临床需要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但均不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由于胃溃疡属于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形态、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种原因对康复、复发产生重要影响,给予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能够提高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对胃溃疡患者进行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在内的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疾病认识,改善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复发几率。本研究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临床护理总有效率较高。

综上所述,对胃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勇杰,高克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4):133-134.

[2] 丁巧珍.胃溃疡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758-759.

[3] 贾碧慧.胃溃疡患者的循证护理方法和效果[J].现代护理,2013,13:155-157.endprint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2例胃溃疡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综合护理,观察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7.5±7.3分,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115.1±8.6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经综合护理,临床护理总有效率达90.2﹪(92/102)。结论对胃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溃疡;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B

本文旨在评价分析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期为提高胃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效果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2例胃溃疡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22岁-75岁,平均年龄56.0±9.5岁。病程8个月-16年,平均病程8.5±2.3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胀、胃酸、腹痛、呕血、便血等症状。

1.2方法

对所有胃溃疡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综合护理。心理护理: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对胃溃疡这种心身疾病的康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1]。胃溃疡患者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和嗳气、胃胀、胃酸、呕吐、恶心、纳差、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并可能出现癌变、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加之病程漫长,短期治疗的效果不佳等原因,胃溃疡患者常会出现悲观、焦虑、忧郁、急躁等负面心理,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讲解胃溃疡方面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胃溃疡有所了解,对治疗过程、治疗方法有所认识,消息患者内心存在的顾虑和疑问,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治;健康教育:相关研究显示,多数胃溃疡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良。因此,需要对胃溃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纠正患者的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临床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诱发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知体系,对胃溃疡的认识有所提升,对患者进行有关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的培训,以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牢固掌握患者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生理机制、治疗方法、用药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每天对患者的用药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进行监督,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用药指导:由于治疗胃溃疡的药物种类、数目较多,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应牢固掌握不同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合理用药。应以娴熟的技术,对患者进行注射、标本采集等护理操作。及时的对患者的病情、输液情况、服用药物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不良反应都能进行观察,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的向医生报告,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严禁患者擅自增减所服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严禁患者食用酸性食物[2]。

1.3观察项目

观察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及临床护理效果。

1.4疗效评价标准

生存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自觉症状等多个项目,总分为144分,正常人分值在121.5-127.5分间;临床护理效果评价标准:显效,即患者的病情好转明显,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并能够按时用药,且饮食合理;有效,即患者的病情部分好转,需要对患者按时用药、合理饮食进行提醒;无效:即患者的病情无好转,对患者按时用药、合理饮食进行提醒后仍不配合。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详见表1:

时间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自觉症状总分护理前8.5±1.8分19.9±2.3分19.6±2.2分62.4±2.7分97.5±7.3分护理后13.1±1.9分25.8±2.5分25.4±2.8分70.5±3.0分115.1±8.6分由表1可见,护理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7.5±7.3分,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115.1±8.6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临床护理效果,本组患者经综合护理,临床护理76例患者显效,16例患者有效,10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达90.2%(92/102)。

3讨论

消化性溃疡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可在胃、食管、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附近、Meckel憩室内(含有胃黏膜)发生,临床较为常见的类型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产生消化作用而出现的。近年来胃溃疡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使患者的生活治疗降低,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影响。胃溃疡属于较为难治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尚不能完全治愈[3]。通常情况下,临床需要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但均不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由于胃溃疡属于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形态、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种原因对康复、复发产生重要影响,给予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能够提高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对胃溃疡患者进行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在内的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疾病认识,改善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复发几率。本研究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临床护理总有效率较高。

综上所述,对胃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勇杰,高克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4):133-134.

[2] 丁巧珍.胃溃疡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758-759.

[3] 贾碧慧.胃溃疡患者的循证护理方法和效果[J].现代护理,2013,13:155-157.endprint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2例胃溃疡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综合护理,观察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7.5±7.3分,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115.1±8.6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经综合护理,临床护理总有效率达90.2﹪(92/102)。结论对胃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溃疡;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73 【文献标识码】B

本文旨在评价分析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期为提高胃溃疡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护理效果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02例胃溃疡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22岁-75岁,平均年龄56.0±9.5岁。病程8个月-16年,平均病程8.5±2.3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胀、胃酸、腹痛、呕血、便血等症状。

1.2方法

对所有胃溃疡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综合护理。心理护理:研究显示,心理护理对胃溃疡这种心身疾病的康复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1]。胃溃疡患者会出现胃肠道症状和嗳气、胃胀、胃酸、呕吐、恶心、纳差、胸骨后烧灼感等症状,并可能出现癌变、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加之病程漫长,短期治疗的效果不佳等原因,胃溃疡患者常会出现悲观、焦虑、忧郁、急躁等负面心理,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讲解胃溃疡方面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胃溃疡有所了解,对治疗过程、治疗方法有所认识,消息患者内心存在的顾虑和疑问,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治;健康教育:相关研究显示,多数胃溃疡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良。因此,需要对胃溃疡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纠正患者的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临床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胃溃疡的发病机制,诱发胃溃疡的主要原因,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知体系,对胃溃疡的认识有所提升,对患者进行有关纠正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的培训,以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应牢固掌握患者的发病原因、病理机制、生理机制、治疗方法、用药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每天对患者的用药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进行监督,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用药指导:由于治疗胃溃疡的药物种类、数目较多,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存在一定差异,所以临床护理人员应牢固掌握不同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保证患者合理用药。应以娴熟的技术,对患者进行注射、标本采集等护理操作。及时的对患者的病情、输液情况、服用药物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不良反应都能进行观察,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的向医生报告,并给予相应的处理,严禁患者擅自增减所服用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严禁患者食用酸性食物[2]。

1.3观察项目

观察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及临床护理效果。

1.4疗效评价标准

生存质量评分:包括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自觉症状等多个项目,总分为144分,正常人分值在121.5-127.5分间;临床护理效果评价标准:显效,即患者的病情好转明显,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并能够按时用药,且饮食合理;有效,即患者的病情部分好转,需要对患者按时用药、合理饮食进行提醒;无效:即患者的病情无好转,对患者按时用药、合理饮食进行提醒后仍不配合。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前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详见表1:

时间生理功能心理状态日常生活自觉症状总分护理前8.5±1.8分19.9±2.3分19.6±2.2分62.4±2.7分97.5±7.3分护理后13.1±1.9分25.8±2.5分25.4±2.8分70.5±3.0分115.1±8.6分由表1可见,护理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7.5±7.3分,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为115.1±8.6分,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临床护理效果,本组患者经综合护理,临床护理76例患者显效,16例患者有效,10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达90.2%(92/102)。

3讨论

消化性溃疡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可在胃、食管、十二指肠、胃-空肠吻合口附近、Meckel憩室内(含有胃黏膜)发生,临床较为常见的类型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胃酸、胃蛋白酶对胃黏膜产生消化作用而出现的。近年来胃溃疡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使患者的生活治疗降低,对患者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影响。胃溃疡属于较为难治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在临床上尚不能完全治愈[3]。通常情况下,临床需要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但均不能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由于胃溃疡属于一种心身疾病,心理形态、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多种原因对康复、复发产生重要影响,给予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能够提高胃溃疡的临床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对胃溃疡患者进行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用药指导等在内的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疾病认识,改善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复发几率。本研究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明显提高,临床护理总有效率较高。

综上所述,对胃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勇杰,高克强.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4):133-134.

[2] 丁巧珍.胃溃疡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758-759.

[3] 贾碧慧.胃溃疡患者的循证护理方法和效果[J].现代护理,2013,13:155-157.endprint

猜你喜欢

饮食习惯胃溃疡用药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戒除糖瘾先改饮食习惯
用药不当 反受其害
6种“败性”饮食习惯
治病·致病·致命——用药需慎重
用药不如用乐——三择音乐养生法
辣椒素-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中医食疗治疗慢性胃溃疡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