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价值分析

2014-09-03李贵松

关键词:尼莫地平应用价值

李贵松

【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72例,将这些病人随机分为36例对照组,36例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是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对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与水肿面积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两组记录结果比较,治疗后的血肿量与水肿面积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其应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使用。

【关键词】尼莫地平;高血压脑病;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

高血压性脑出血(HCT)是存在于高血压患者中的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和致死率,是高血压并发症中最严重的状况之一,在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比较常见。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早期治疗后,对于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理机能的改善是治疗的一个重点。本文中就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对其在改善患者疾病中的效果进行相关,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了2012.12-2013.6在本院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患者72例,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且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在经头颅CT和MRI检查后,均确诊为脑出血,并均在发病24h内收治入院进行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在45~72岁,平均为55岁;出血量在15.5~45.0ml,平均为35.4ml;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30例,5例小脑出血,其他1例。而实验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为57岁;出血量16.0~43.6ml,平均为36.3ml;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27例,6例小脑出血,其他3例。两组的性别比例、年龄差、出血量、出血部位均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并无意义,因此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是具有可比性的。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病人均先进行常规的治疗法,主要是清除血肿、止血、降压、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每天2-4次的静脉滴注20%甘露醇。而实验组是在次基础上家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第一次的剂量为1mg/h,若没有不适感可以在2h后再加用2mg/h,24~48mg/d,10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30mg,每天3次,并持续服药2个月。

1.3疗效评价指标

在治疗的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患者均需要进行头颅的CT检查,根据CT头颅影像学的结果,计算出患者的血肿量(ml)与水肿面积(cm2),水肿面积=(外长径×外短径)·(内长径×内短径),这是参照的"多田氏法"计算;然后根据CSS评分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当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时,表明患者已基本痊愈,血肿量基本消失,当评分减少46%-90%时,说明疗效显3效,评分减少18%-45%时,表明治疗为有效,而当评分在18%以下时,说明治疗是无效的[1]。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是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的统计分析,各计量资料的比较则采用的是t检验,用x2检验进行计数统计,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血肿量与水肿面积的变化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治疗后,患者的血肿量及水肿面积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具体见表1。

3讨论

脑出血属于高血压患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的特点,会严重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对于早期的清除血肿的相关治疗,后期使患者各项生理功能的恢复更为重要。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由于血肿的占位性病变,使得患者的脑组织也会遭受损害,会对脑血管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刺激脑血管内产生一些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等,从而刺激了血管而产生了强烈的痉挛反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已有研究表明[2],高血压脑出血病症的意向病理学特点就是,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引起的脑组织的损害。

而尼莫地平药物属于一种L型钙离子通道的阻滞剂,脂溶性非常强,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病变的位置,选择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的钙离子内流,缓解痉挛,增加脑内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的现象[3]。

由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以显示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量与水肿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血肿量与水肿面积减轻的程度远大于对照组,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也同样显著有效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中也可以发现,实验组的治疗后的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后的疗效有效率(P<0.05)。实验所得的数据都充分的表明了,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这种病症,在适当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与片剂来综合治疗患者,可以明显的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量与水肿面积,充分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康复时间,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疗效,充分的给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质量。因此,尼莫地平这种药物在高血压脑出血这种病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相对很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去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薛铁栓,姚娜.高压氧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40.

[2]覃宗华,成庆辉,潘国斌,等.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222-223.

[3]刘炳石.尼莫地平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1):141-143.

【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72例,将这些病人随机分为36例对照组,36例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是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对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与水肿面积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两组记录结果比较,治疗后的血肿量与水肿面积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其应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使用。

【关键词】尼莫地平;高血压脑病;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

高血压性脑出血(HCT)是存在于高血压患者中的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和致死率,是高血压并发症中最严重的状况之一,在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比较常见。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早期治疗后,对于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理机能的改善是治疗的一个重点。本文中就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对其在改善患者疾病中的效果进行相关,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了2012.12-2013.6在本院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患者72例,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且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在经头颅CT和MRI检查后,均确诊为脑出血,并均在发病24h内收治入院进行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在45~72岁,平均为55岁;出血量在15.5~45.0ml,平均为35.4ml;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30例,5例小脑出血,其他1例。而实验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为57岁;出血量16.0~43.6ml,平均为36.3ml;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27例,6例小脑出血,其他3例。两组的性别比例、年龄差、出血量、出血部位均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并无意义,因此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是具有可比性的。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病人均先进行常规的治疗法,主要是清除血肿、止血、降压、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每天2-4次的静脉滴注20%甘露醇。而实验组是在次基础上家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第一次的剂量为1mg/h,若没有不适感可以在2h后再加用2mg/h,24~48mg/d,10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30mg,每天3次,并持续服药2个月。

1.3疗效评价指标

在治疗的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患者均需要进行头颅的CT检查,根据CT头颅影像学的结果,计算出患者的血肿量(ml)与水肿面积(cm2),水肿面积=(外长径×外短径)·(内长径×内短径),这是参照的"多田氏法"计算;然后根据CSS评分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当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时,表明患者已基本痊愈,血肿量基本消失,当评分减少46%-90%时,说明疗效显3效,评分减少18%-45%时,表明治疗为有效,而当评分在18%以下时,说明治疗是无效的[1]。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是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的统计分析,各计量资料的比较则采用的是t检验,用x2检验进行计数统计,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血肿量与水肿面积的变化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治疗后,患者的血肿量及水肿面积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具体见表1。

3讨论

脑出血属于高血压患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的特点,会严重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对于早期的清除血肿的相关治疗,后期使患者各项生理功能的恢复更为重要。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由于血肿的占位性病变,使得患者的脑组织也会遭受损害,会对脑血管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刺激脑血管内产生一些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等,从而刺激了血管而产生了强烈的痉挛反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已有研究表明[2],高血压脑出血病症的意向病理学特点就是,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引起的脑组织的损害。

而尼莫地平药物属于一种L型钙离子通道的阻滞剂,脂溶性非常强,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病变的位置,选择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的钙离子内流,缓解痉挛,增加脑内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的现象[3]。

由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以显示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量与水肿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血肿量与水肿面积减轻的程度远大于对照组,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也同样显著有效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中也可以发现,实验组的治疗后的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后的疗效有效率(P<0.05)。实验所得的数据都充分的表明了,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这种病症,在适当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与片剂来综合治疗患者,可以明显的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量与水肿面积,充分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康复时间,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疗效,充分的给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质量。因此,尼莫地平这种药物在高血压脑出血这种病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相对很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去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薛铁栓,姚娜.高压氧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40.

[2]覃宗华,成庆辉,潘国斌,等.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222-223.

[3]刘炳石.尼莫地平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1):141-143.

【摘要】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病人72例,将这些病人随机分为36例对照组,36例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是采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对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与水肿面积的变化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两组记录结果比较,治疗后的血肿量与水肿面积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病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其应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使用。

【关键词】尼莫地平;高血压脑病;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

高血压性脑出血(HCT)是存在于高血压患者中的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和致死率,是高血压并发症中最严重的状况之一,在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中比较常见。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早期治疗后,对于患者的生存能力和生理机能的改善是治疗的一个重点。本文中就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对其在改善患者疾病中的效果进行相关,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了2012.12-2013.6在本院进行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患者72例,患者都有高血压病史,且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在经头颅CT和MRI检查后,均确诊为脑出血,并均在发病24h内收治入院进行治疗。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在45~72岁,平均为55岁;出血量在15.5~45.0ml,平均为35.4ml;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30例,5例小脑出血,其他1例。而实验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为57岁;出血量16.0~43.6ml,平均为36.3ml;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27例,6例小脑出血,其他3例。两组的性别比例、年龄差、出血量、出血部位均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并无意义,因此对照组与实验组之间是具有可比性的。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病人均先进行常规的治疗法,主要是清除血肿、止血、降压、抗感染以及营养支持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每天2-4次的静脉滴注20%甘露醇。而实验组是在次基础上家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第一次的剂量为1mg/h,若没有不适感可以在2h后再加用2mg/h,24~48mg/d,10d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每次30mg,每天3次,并持续服药2个月。

1.3疗效评价指标

在治疗的前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患者均需要进行头颅的CT检查,根据CT头颅影像学的结果,计算出患者的血肿量(ml)与水肿面积(cm2),水肿面积=(外长径×外短径)·(内长径×内短径),这是参照的"多田氏法"计算;然后根据CSS评分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当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时,表明患者已基本痊愈,血肿量基本消失,当评分减少46%-90%时,说明疗效显3效,评分减少18%-45%时,表明治疗为有效,而当评分在18%以下时,说明治疗是无效的[1]。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的是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的统计分析,各计量资料的比较则采用的是t检验,用x2检验进行计数统计,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血肿量与水肿面积的变化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治疗后,患者的血肿量及水肿面积均有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具体见表1。

3讨论

脑出血属于高血压患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它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的特点,会严重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健康,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与致死率,对于早期的清除血肿的相关治疗,后期使患者各项生理功能的恢复更为重要。高血压性脑出血中,由于血肿的占位性病变,使得患者的脑组织也会遭受损害,会对脑血管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刺激脑血管内产生一些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等,从而刺激了血管而产生了强烈的痉挛反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已有研究表明[2],高血压脑出血病症的意向病理学特点就是,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引起的脑组织的损害。

而尼莫地平药物属于一种L型钙离子通道的阻滞剂,脂溶性非常强,很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病变的位置,选择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的钙离子内流,缓解痉挛,增加脑内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的现象[3]。

由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以显示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血肿量与水肿面积均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血肿量与水肿面积减轻的程度远大于对照组,而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也同样显著有效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中也可以发现,实验组的治疗后的疗效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后的疗效有效率(P<0.05)。实验所得的数据都充分的表明了,对于高血压性脑出血这种病症,在适当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与片剂来综合治疗患者,可以明显的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肿量与水肿面积,充分减少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减少了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康复时间,很大程度上增强了疗效,充分的给患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健康的生活质量。因此,尼莫地平这种药物在高血压脑出血这种病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相对很高,值得在以后的临床治疗中去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薛铁栓,姚娜.高压氧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1):40.

[2]覃宗华,成庆辉,潘国斌,等.尼莫地平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222-223.

[3]刘炳石.尼莫地平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1):141-143.

猜你喜欢

尼莫地平应用价值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企业金融管理应用价值分析
浅谈公共管理在税务行政管理应用中的价值
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
尼莫地平泊洛沙姆188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研究
临床药师对尼莫地平注射液应用的干预分析
尼莫地平静脉泵入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
尼莫地平联合多奈派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