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MGB1在心肌炎中的致病因素及临床调控效果

2014-09-03崔建刘伟等

关键词:心肌炎效果

崔建 刘伟等

【摘要】病毒性心肌炎,主要是由于心肌出现病毒感染状况而产生的,其发病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尤其是青壮年与儿童。心肌炎具有复发率高、进展快等一系列特点,能够造成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不良状况,是青少年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针对HMGB1在心肌炎中的致病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探究HMGB1在临床治疗心肌炎中的效果。

【关键词】HMGB1;心肌炎;致病因素;临床调控;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42.2+1 【文献标识码】B

高迁移率族蛋白B1,英文简称为HMGB1,它是高迁移率族蛋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作用就是将多种组织细胞表达出来,具有稳固胞核结构、调节基因转录功能[1]。HMGB1结构处于一个高度保守的状态,组成部分主要为215个氨基酸,主要包括与A-box、B-box相近的受体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结合区、DNA绑定区域。本文主要分析HMGB1在心肌炎中的致病因素,探讨HMGB1对于心肌炎的临床调控效果。

1HMGB1在心肌炎中的致病因素分析

HMGB1,实质上就是一个晚期致炎因子,它与很多全身性炎症、病原性微生物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产生、发展呈现十分密切的联系。细胞坏死与机械损伤等一系列状况均能够对HMGB1进行释放,坏死部位或者损伤部位会聚集大量的介导单核-巨噬细胞,而且还会将大量的炎症因子释放出来。HMGB1具备的生物学作用呈现两面性,不仅取决于是否为主动分泌的分析结构,还是被动释放的分析结构之间存在的差异,还与机体自身处于一个怎样的局部微环境与状态呈现一定的相关性。例如:出现机械损伤或者表皮擦伤状况的时候,发生损伤的细胞会将HMGB1释放出来,而释放的HMGB1能够将其当作危险信号,将机体的吞噬细胞转移到出现皮损状况的部位,避免病原微生物侵入损伤部位,防止感染现象的发生。HMGB1在滋生免疫性损伤中,具有炎症介导作用,与持久性免疫损伤具有一个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人们开始尝试拮抗HMGB1具备的作用,以此对免疫炎症进行有效的控制,由此可知,可以将HMGB1当作干预免疫损伤性炎症的一个重点。相关研究资料中显示,B-box具有的作用与HMGB1相类似,因此表达B-box蛋白,并且对B-box单克隆抗体进行制备,有利于更好的分析与研究HMGB1在炎症、免疫调节中具备的作用。

2HMGB1在心肌炎中的临床调控效果分析

HMGB1对于多种组织细胞具有良好的表达作用,它是一种损伤相关的分析或者危险警报分析识别模式。HMGB1在进化过程中处于一个高度保守的状态,小鼠与大鼠之前的同源性为100%,人类与啮齿动物之间在酸性尾端处存在氨基酸差异。细胞坏死与机械损伤对于HMGB1的释放处于一个被动状态,活化的树突状细胞与巨噬细胞对于HMGB1的分泌处于一个主动状态,HMGB1的分泌或者释放与其受体RAGE、TLR2、TLR4、TLR4以及TLR7等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促进趋化因子、粘附分析以及前炎症因子的表达,参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组织损伤与再修复、缺血再灌注损伤、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败血症以及CD4+T的发生与发展。针对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生与发展是否有HMGB1参与其中,HMGB1的对于Th17细胞的临床调控效果进行实验分析。

2.1实验材料、方法

实验材料:小鼠ELISA检测试剂盒、莫能霉素、PEanti-mouse/human RORγt、FITC/PE anti-mouse CD4、FITC/PE anti-mouse IgG、FITC anti-mouse IL-17A、anti-CD28mAb、以及anti-CD3mAb(均由Bender MedSystems公司生产制造);小鼠CD4T细胞免疫磁珠(由Miltenyi公司生产制造);乙酸肉豆蔻佛波醇、离子霉素(由Sigma公司生产制造);小牛血清、RPMI-1640培养基(由Gibco公司生产制造);细胞因子IL-6、TGF-β(由PeproTech公司生产制造);iQ SYBR Green Supermix(由Bio-Rad公司生产制造);BALB/c小鼠(10只,体重17-20g,6-9周龄)。

实验方法:将10只小鼠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各5只。按照1:1比例缓和弗氏完全佐剂与100μg小鼠心肌球蛋白,在第0天与第7天,免疫小鼠,采用PBS与CFA对小鼠进行免疫处理,然后在小鼠的眼球处收集血液样本,并将小鼠处死,将血液样本存放于-80℃处;将小鼠的心脏去除,然后采用10%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免疫处理一周之后,将小鼠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行HMGB1 B-box单克隆抗体皮下注射,对照组给予PBS,2周之后将小鼠处死,收集血液样本,心脏组织的固定采用福尔马林。

2.2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s)表示计量资料,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结果

10只小鼠心肌炎诱导成功。研究组小鼠HMGB1 mRNA表达水平在第14天与21天时分别为3717.49±210.92pg/ml、5030.18±1102.07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1193.38pg/ml,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因为心肌球蛋白释放、心肌细胞破坏以及病毒感染等多个因素,经常会出现自身免疫性心肌炎,这也是造成心衰、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因素[2]。相关研究报道中明确提出,导致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重要原因就是Th17细胞介导出现的进行性心肌损伤。

本研究中,研究组HMGB1的表达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苏兆亮[3]的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HMGB1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炎症介质,参与败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再灌注损伤以及肿瘤等一系列炎症病症的发展,抑制或者中和HMGB1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炎症性疾病,在心肌炎的临床调控中具有显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茂伟.HMGB1对病毒性心肌炎DNA粘膜疫苗的免疫增强作用及其机制[D].苏州大学,2012.

[2]胡辰晨,刘嫣方,苏兆亮.HMGB1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21):2475-2479.

[3]苏兆亮.HMGB1在心肌炎中的致病机制及调控作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心肌炎效果
一个小感染,怎么就变成心肌炎了?这些症状一定要重视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3D—DSA与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伴快速心律失常2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