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多元解读的切入点
2014-09-02樊晓文
樊晓文
〔关键词〕 自主阅读;体味;文本;主旨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13—0101—01
每篇文章都有很多“看点”,似乎也都可以作为教学的着力点,但我们在处理教材时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一个教师教学水平如何,还可在处理教材上见功夫。我们应该在处理教材时,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进行文本解读。文本多元解读可从以下“三点”进行切入:
一、以教师为主导,抓住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一篇文章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是摇曳多姿的。如一部《红楼梦》,有人喻它为一部百科全书,里面既有天文地理学的,有琴棋书画的,又有诗词曲赋,还包含着医药学的、建筑学的,美学、哲学的,可谓包罗万象。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二十岁时下肢不幸瘫痪,正值青春韶华,其苦不堪言,他在一段时间里精神几乎崩溃,“被命运击昏了头”,觉得“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于是,他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荒芜冷落的地坛。地坛虽经四百年风吹雨打,“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但这里已成为史铁生栖居的精神家园。 在学生自读文本尽情触摸文本后,此时留给学生的已触及作者怎样看待生命的问题了。教师这时应进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导他们感悟生命的意义。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生命应以什么来衡量?是长度还是广度?在遭受命运打击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与地坛》让学生对生命的意义产生严肃的思考。有学生在文章中写道:“通过阅读《我与地坛》,忽然发现‘我其实是个‘富翁呀! 拥有健康的身体,能享受每天升起的太阳。这是最大的财富了。当你享受阳光的温柔抚摸,当你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当你看到碧草蓝天,看到来去匆匆的人们,难道不为自己拥有这个美丽的世界而感到幸福?难道不为拥有这最大的财富而感谢上天的恩赐?感谢上天给了我眼睛,让我去观察这个世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既有提高高中生心理素质,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过激举动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的一课。
二、以阅读教学的本质为指导, 抓住文本言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体味阅读
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到: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当听到柔石等青年作家惨遭反动派杀害的消息时,这样说: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四个字和一个感叹号、一个省略号组合在一起,独立为段,形成了一组召唤结构。鲁迅先生这样的空白化处理颇有深意。“原来”指什么?“如此”又指什么?这个短句的语言具有一种张力。几位青年作家被捕入狱之后,鲁迅先生一直关心他们的命运。在文中,他用了许多笔墨来抒写自己的不安和焦虑,就是在焦虑和不安的气氛中,“一个可靠的消息”传来了——他们被杀害了,而柔石竟然身中十弹!这使鲁迅先生不能不为之震惊:“ 原来如此”——原来反动派已凶残卑劣到这等地步。表达了作者的愤怒至极的感情:政府竟会如此对付几位无辜的爱国青年,感叹号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愤怒与震惊。省略号更是一个巨大空白,蕴涵了许多难以尽述的愤怒、仇恨和对死者的思念痛悼之情。这样让学生细读之后,就不难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意识这时从震惊到愤怒,从愤怒到思考,从思考到抒情,从而表达出忧愤深广的情感。
三、以语境意识为重心,唤醒文本背后的作者及文本的深层含义,抓住文本主旨进行阅读
文学作品主旨的诠释,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可以说是作品鉴赏和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它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对课文达到本质性的理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思维的健全;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提高其认识水平,提高其道德境界。文学作品的主题常常具有多元性,不同的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想方法认识到种种具有个体差异性的主题。沈从文写《边城》,给我们读者提供了一种世外桃源式的社会环境,衬托当时社会的黑暗,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抓住文本的主旨去阅读本文,学生更能明白《边城》所要表现的主题和作者的人生体悟。
编辑:刘於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