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设计

2014-09-02王立冬鲁军高庆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3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师学生

王立冬++鲁军++高庆

摘要:分析了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中的主要要素及其特点;以理工课程《火控系统原理》为例,从讨论的问题、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等方面对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进行了设计,总结了这种教学方法的课堂设计技巧。

关键词: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078-02

一、引言

讨论式教学起源于我国古代孔子以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思想。在当代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中,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目前,讨论式教学已逐渐成为具有现代意识的一种探索未知和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不同,讨论式教学可以分为两种类型[1]:一是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二是开放式教学。从教学内容上看,前者在提升能力的同时仍强调知识点的掌握,在理工科教学中应用较多;而后者以启迪思维和锻炼技巧为目的,在人文社科及语言类学科中应用更多。本文以理工课程《火控系统原理》为例,从问题设计、教学准备、课堂设计和教学总结等方面,对“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进行了设计。

二、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

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法[2]。即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基于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知识联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等。

(一)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中的三大要素

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中,主要涉及教师、学生和问题的三大要素[3]。

1.教师:在课堂结构系统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其作用主要表现为:(1)提出具有挑战意义的、有价值的问题;(2)平等地参与讨论,并引导讨论的方向;(3)规范讨论形式并适时进行点评;(4)对讨论的内容、结果、方法等进行归纳和评价。

2.学生:是课堂教学结构系统中的主体。其作用主要表现为:(1)明确陈述自己的观点;(2)根据参考资料和内容提出问题;(3)遵循讨论规范,严格要求自己;(4)锻炼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问题:一个个层层深入的问题是基于问题的讨论课的主线。它可以引起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与探索。因此,提出一些经过精心设计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成为课堂讨论成功的关键。

总之,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问题的主线作用不是孤立的,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完善的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

(二)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的特点

1.启发性: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

2.互动性:讨论过程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成为可能,增加了信息传输渠道:学生可以从老师、同伴那里学到知识,教师也可以从互动中得到启发,实现了教学相长。

3.发展性:讨论与互动中,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产生新的问题,得到新的启发,使教师与学生都会得到发展。

三、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设计

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设计包括讨论的问题、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等方面的设计。

(一)问题的设计

理论研究与课堂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课堂讨论。师生应遵循准确性、典型性、兴趣性、启发性、量力性、师生共同参与等原则,经过精心设计,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实现一堂热烈、有效、生动讨论课的基础与保证。

(二)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课堂讨论成功的关键。课前准备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工作:

1.教师:作为讨论课的主导者,课前应完成以下工作:(1)明确讨论的题目、目的、内容与方法等;(2)将与讨论问题有关的资料提供给学生;(3)安排学生写出发言提纲;(4)制定课堂讨论的行为规则、参与标准;(5)应预想问题的可能回答;(6)列出在总结中需要强调的基本论点等。

2.学生:学生是讨论课的主体,课前准备情况直接影响到讨论的热烈与深入程度:(1)阅读材料,自学将涉及的基本知识点;(2)针对教师给出的案例或问题,经过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解决方法,并提出新问题;(3)鼓励学生为自己的论点准备事实、数据等支持材料,或通过编程仿真和实验,验证自己的解决方案;(4)拟写发言提纲。

(三)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的核心,一般分为讲授、讨论以及总结与讲评三个环节[4]。(1)讲授:在问题设计与课前准备的基础上,教师利用10~15分钟时间,简要梳理主要内容,重点讲解容易混淆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将问题写在黑板上,作为整个讨论的提纲,并为每个问题留出相应的空白,以记录同学们的主要论点。(2)讨论:针对设计的问题,教师和学生平等地讨论。首先,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思维、实践与探索,挖掘他们的开拓精神、创造能力和初步科研思考能力;同时,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①通过步步深入的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探索;②当出现偏主时,应当采用简短的总结和继承性的提问将讨论拉回轨道;③一旦出现沉默现象,教师必须快速思考原因并作出反应;④通过提供多角度思路等方式,推动讨论向纵深发展。(3)总结与讲评:教师一般用不超过1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个课堂小结。在学习知识、提高讨论技能、引出或强调讨论结果的同时,要让学生领悟到怎样学习知识。

三个环节中,讨论是课堂的主体,第一和第三两个环节一起一收,使整个课堂形散神不散。

(四)课后总结

课堂讨论效果是对问题设计、课前准备、课堂讨论设计以及教师教学水平与组织能力的综合检验。讨论课结束后,教师应根据课堂讨论效果,针对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设计的各部分和各环节,写出课后总结,找出问题,更新设计,提高后续课程的讨论效果和教学质量。

四、课堂设计技巧

(一)营造宽松讨论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因此,教师通过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给学生留足敢想与敢说的空间等方式,营造一个学生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宽松氛围。

(二)有效组织与引导

在课前装备中,首先应进行“讨论方法”的指导。如如何发言、如何评价别人的意见、如何质疑等;其次,通过提示、点拨、设疑、答疑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讨论层层深入。既要激发学生的情绪,又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

(三)采取多样性的讨论方式

课堂讨论可以采用全班讨论和小组讨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其中,班级讨论是通过师生共同讨论,对若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分组讨论可以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围绕一个中心议题进行讨论。指定小组长和记录人,负责向全班介绍本组的观点;也可以按不同观点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每一位同学都要为完善本组的观点提供尽可能多的论据。形成小组竞争机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小组凝聚力。

(四)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

基于问题的讨论过程既可以穿插于理论课、习题课、复习课等课程中,也可以与课堂讲授、演示、谈话、自学等教学方法相结合。比如在讲授法、演示法等教学形式中穿插基于问题的讨论,往往可以达到加深理解、调节教学节奏、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教学实践表明,基于问题的讨论式教学在学习方法上,做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了“以知识为中心”向“以方法、动机、活动经验为中心”的转移,形成主动探索、自主思考、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原动力和能动性,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自信心和提高学习效率,增强他们对未来社会的适应性,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R-F Hanna,R.S.More,et al,ed.,Teaching at Brown:a handbook forfaculty,teaching assistants and teaching fellows.Third Edition[M].Providence:The Harriet W. SheridanCenter,Brown University,2006.

[2]杨耀防.典型的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过程剖析[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4,(4):150.

[3]陈照辉.对讨论式教学方法的探讨.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增刊):51-52.

[4]周剑雄,苏辉,石志广.讨论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4):55-57.

作者简介:王立冬(1965-),男,河北正定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导航技术。

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教师学生
最美教师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