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2014-09-02袁涛周伟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6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

袁涛++周伟

摘要:国家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最基本单元必须进行相应调整与改革,才能真正符合“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要求,为培养学生卓越的工程技术能力提供保障。“土地信息系统”课程作为土地资源管理“卓越计划”建设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针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的经验。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土地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6-0016-02

一、引言

2010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卓越计划”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以“卓越计划”为代表的新一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目前共有194所高校参与“卓越计划”,占全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普通本科院校总数的19.1%。

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二批“卓越计划”高校,其中,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正式确定为“卓越计划”建设专业。“卓越计划”的实施不仅需要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进行宏观上的设计和改革,更需要在各门课程中能够体现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土地信息系统是土地资源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也是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它是多学科集成的新兴交叉学科,也是工程实践性比较强的一门课程。为使该课程能够适应“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要求,需要对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并进一步探索改进教学、考核方法,真正能够按照“卓越计划”要求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土地信息系统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是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土地管理领域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课程关注土地信息的性质和分类、土地信息处理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土地信息应用模型等科学问题,课程核心是为土地管理的日常业务工作服务。“土地信息系统”是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之一,虽然原课程教学中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与“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需要仍有差距,具体分析主要有一些几个问题:

1.教学内容强调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工程实际脱节。

土地信息系统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原教学内容过分追求大而全,尤其是基本理论部分所占课时量比较大。比如,对于土地数据库的教学,一般要介绍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组织管理几个方面的理论知识,但是其中很多数据模型、数据结构的相关理论知识已经相对过时,目前主流的土地信息系统软件中也极少采用,这些内容仍然占用了很大一部分的教学课时,造成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在学习了这些知识之后,对土地数据库的建库、管理等实际工作仍然无法适应,培养出来的学生达不到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

2.实践教学局限于软件功能的学习,学生缺乏数据处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土地信息系统课程中一般都安排一定学时的实习课时,但是课间实习的重点一般在于讲授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软件的功能,实习中也主要是按照软件菜单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学到的往往是支离破碎的软件功能,一旦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根本无法做到从分析问题入手,准备数据,选择合理的工具方法解决问题。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训练,在面对工程实践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时,也缺少经验,感到无从下手。

3.教学实习要求标准较低,与行业工程标准仍有差距。

由于考虑到教学课时的限制,在课间的教学实习中,教师往往会降低标准,甚至提前对实习使用的数据进行简化,学生只需要按照实习指导书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实习。比如,教学实习中要求学生通过矢量化输入土地利用图斑,一般只选择同一图幅中的少量图斑进行实习,而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则往往要面对图幅接边、修改各种拓扑错误等更多、更复杂的问题。

4.课程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以单一的卷面考试为主,虽然之前的教学改革中也尝试增加上机考试作为补充,但也主要是考察基本的软件操作,这样的课程考核方式就造成了死记硬背拿高分的情况,同时也打击了学生自主学习、参与工程实践的热情。因此,要实现注重工程技术能力的培养,就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考核方式,这也是鼓励学生参与工程实践教学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三、“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进行“卓越计划”专业建设的背景下,为了使课程的教学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符合“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要求,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土地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与改革。

1.调整课堂教学与课间教学的学时比例,增加实习教学学时。

“土地信息系统”原课程容量为56学时,课堂授课为30学时,课间实习为26学时,计划在新的教学大纲中,将课程容量调整为64学时,课堂授课为24学时,课间实习为40学时,可以将部分与实习联系紧密的理论知识穿插在实习中进行讲解,通过这种结合更进一步提高了实习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注意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在调整课时量的同时,进一步改革理论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删减相对过时,又比较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同时,课本或者参考资料上已经比较明确的一些概念、理论也不再占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解,改由学生课下根据需要自主学习。

3.推行“目标教学”,改善课间实习教学效果。

压缩课间实习中软件基本功能的教学,通过模拟不同的工程任务,以完成具体目标、任务,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为实习目的,一个任务作为一个单元,学生必须自主分析任务目标,熟悉掌握的数据,自己设计数据处理流程与方法,完成实习任务,最后由教师对这些工程案例进行讲解,学生可以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熟悉软件的基本功能,而不是按照软件菜单学习软件功能。

4.改变单一的课程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

课程的考核采用卷面考试与综合实践能力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课程后半段,提出几个综合性较强,需要运用土地数据、信息处理与分析、建模计算等所学知识的问题,将学生3~4人分为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题目,查找必要的数据,提出解决方案,得到分析结果,在课间实习的最后两节课进行汇报,按照表现评分。其中卷面考试成绩占最后成绩的40%,综合实践能力考试占60%。通过这种灵活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四、结束语

“卓越计划”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培养的重大改革举措,为保证其成功实施,不光需要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更需要每门课程都能够真正按照“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变。“土地信息系统”作为土地资源管理“卓越计划”建设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我校在教学实践中,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都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为培养学生卓越的工程技术能力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健.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12.

[2]周伟,袁春,付梅臣,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特点[J].中国地质教育,2004,(4):78~80.

[3]刘耀林,胡石元,刘艳芳,张金亭.土地信息系统课程建设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07,5(6):4~7.

[4]周伟,袁春,付梅臣,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与特点[J].中国地质教育,2004,(4):78~80.

[5]王金满,白中科,师学义,等.面向“卓越计划”的土地资源管理(土地整治工程方向)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地质教育,2013,(2):113~116.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土地资源管理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TS11214);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本科教育教学类土地资源管理市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京教高办[2008]3号)资助。

作者简介:袁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讲师,博士,土地与测量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endprint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教学改革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