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法在“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中的应用

2014-09-02魏彩平

考试周刊 2014年53期
关键词:巴西图像教材

魏彩平

摘 要: 图像系统是地理课本的两大内容之一,它和教材文字紧密联系,贯穿教材始终。可以说,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图像系统包含丰富的地理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而在初中地理教材中,地图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据统计,目前采用的初中地理课本(人教版)中插图所占篇幅比例不少于1/4。七年级上、下,八年级上、下四册书中共有地形图、景观图、分布图、统计图、政区图、漫画等,总计512幅。因为地理图表有很大的兼容性和覆盖面,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等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在各种测试中地图知识的考查占考分的50%以上,真可谓无图不成地理。所以,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力求让学生学会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是地理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关键词: 地理图像 教学方法 地图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发现广大学生的地图能力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对地图中包含的地理知识的获取仅限于机械记忆,这就使得地图的综合功能无法发挥,加重学生学习地理的负担,失去学习信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人类社会需要全人教育,即自主、自力、自动的教育。”随着当今教育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已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相关活动应运而生,“初中地理图像化探究学习实验研究”就是其中一个教研课题。在图像化探究学习过程中,体现的是一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的过程,通过地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方法,并在地图学习中努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在这方面,问题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问题法是高层次的探究和研究式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两年的教学实验中,我归纳出这样一种模式,即“创条件,设问题,学地图”。教师通过“創”、“问”,使学生“会学”,教学程序如下图所示:

“创”就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把本节课要讲的地理事物、地理规律通过图像形式表示出来,再配上同步的“问”。学生依据老师展现的各种图像,在积累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按教师设计的问题收集资料、探究讨论,进而得出结论,主动掌握各种图像折射的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下面以《巴西》自然环境的学习为例。

先“创”,即展现巴西国旗、国徽,提问图案的含义。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讨论,解决问题。此目的在于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巴西有关知识的兴趣,体现了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与基本追求——生活性、发展性。再展示巴西国家的地形图,并配上同步的“问”(问题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有层次),(1)这是一幅什么地图?(2)解读图例的含义。(3)说出巴西的纬度范围及经纬度位置。(4)说出巴西的海陆位置。(5)说出巴西的地形特点,以哪种地形类型为主?①主要地形区的名称及分布。②河流名称及其分布、流向。③地势特点。(6)按顺序说出巴西的邻国。这是从地图中直接获得的地理知识,另外,还可以进一步设置问题:(1)地理位置对巴西的气候形成有何影响?(2)气候及地形对巴西国家农业生产造成什么影响?(3)海陆位置对巴西的交通有什么影响?(4)巴西的邻国众多,说明它是一个国土国家。要求学生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有理有据。面对这样一系列问题,可以将问题分解,由不同小组研讨。每小组的每个学生各有分工,有的收集资料(从报纸或网络中查询),有的复习旧知识,有的设计解决方案。全班将各自结果进行整理归纳、交流展示,通过讨论达成共识,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巴西这个国家的自然环境通过地图这一承载体就植根于学生脑海中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地理图像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多角度地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及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以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至于线状图、柱状图、扇形图等统计图,设计问题的一般思路是:(1)从文字说明或图例,横、纵坐标等了解该图反映的地理项目。(2)思考揭示的问题,做出评价。(3)原因分析。(4)提出解决建议。

每幅图都可以提问“是什么?”“在哪里?”“造成什么问题?”“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生认识不断深化,思维程度逐步提高,解决问题及获取信息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这种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学主张。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不是学生的导师、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知识的顾问。教师的任务是营造促进学生学习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独立性与创造性,鼓励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问题法在“初中地理图像探究学习”中的应用,就是依据此原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地图提出问题,利用地图把问题引向深入,运用地图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独立思维活动,进行创造性学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结构更牢固深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养成了看图习惯后,对于没有设置问题的图像也会自行在脑中设置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图像要反映的地理知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动的,积极进行探究式学习,改变了以往接受式的教学方式及学生死记硬背、机械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在采用问题法探究学习模式后,学生的读图能力明显提高,如在“梅列区2014届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的地理测试中,有关地图的分数为58分,我班学生得分率基本在70%以上。

当然,问题法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导”,而“导”的目的是激起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因此,“导”的关键是在问题的设计上下工夫。一般应做到以下几点。

针对性: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

启发性:问题应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及个人经验,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乐于思考且易产生联想的。

挑战性:问题的难度适中。问题太易,学生产生厌倦和轻视:太难,学生望而生畏。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够“跳一跳,摘果子”。

明确性:设计的问题要小而具体,避免空洞抽象。可把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分解成几个有内在联系的小问题,层层设问,步步深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新颖性、趣味性:新颖、奇特而有趣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情绪,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所以,这种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是多方面的,如有利于教师在备课中吃透教材,深挖教材内涵,找出教材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有利于教师运用启发式;有利于学生开动脑筋,多问、多解决一些为什么的问题等。地理教材中涉及的图像类型多种多样,如何改变学生学习地理,尤其地理图像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如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记忆的状态,引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地理问题及亲自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还需要地理教师不断探索。

总之,地理教师要树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探索以地理图像为主要载体,以探究活动为主要方式,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及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灵活运用地理图像认识、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提高地理学习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锦环.中学地理“地图——问题”探究式教学研究.番禺区教研室.

[2]中学地理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期.

猜你喜欢

巴西图像教材
改进的LapSRN遥感图像超分辨重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巴西”是怎么来的
有趣的图像诗
巴西战舞
2014巴西世界杯赛程
遥感图像几何纠正中GCP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