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谚语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4-09-02吴雪丰张建国陈宗颜
吴雪丰 张建国 陈宗颜
摘 要: 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理性质兼备、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于中学学生来讲,很多内容都比较抽象,尤其是自然地理内容,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困难,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可将地理教学与诗歌谚语巧妙结合,达到知识间的有机整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这些诗歌谚语的乐趣中,更深入地理解教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诗歌谚语 地理教学 应用
一、概述
在地理教学中运用诗歌谚语,可以精炼、形象地描述地理知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对古诗词的学习又起到促进作用,使地理学习与语文学习实现双赢。另外,地理教学中运用的诗词、歌曲和谚语,其本身就是陶冶学生情操的良好载体。有些诗词谚语歌曲,好多学生都知道,但一般只知其表意而不知其蕴含的地理知识,如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对这些诗词、谚语和歌曲进行分析、思考、体会和理解其中蕴含的地理现象、地理意义,那么对培养学生宏观、辨证、缜密的地理思维是很有益的。尤其歌曲以其独到的魅力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们。歌词通俗流畅,容易为学生所接受,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祖国河山和大自然的热爱。
二、诗歌谚语与地理知识点的联系
(一)诗歌谚语与地形知识。
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说明四川、重庆两地自古以来陆路崎岖难行,水路险滩重重,对外交通极为不便。原因是四川境内四面高山,围住一块四川盆地成天府之国。北面大巴山,东面巫山,南有大凉山,西面是雪山高原,把这盆地围得严严实实,阻断了对外交通,短短七个字将天府之国四川的地形很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然后通过联想记忆法记住相关山名,这比传统的死记硬背法轻松有效得多。又如“远看成山,近看成川”,这是对青藏高原的真实写照,突出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较高,而高原内部地形起伏较大、冰川广布的特点。
(二)诗歌谚语与气候知识。
刘禹锡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句体现了不同高度的地区受气候的影响不同。平原地区温度偏高,季节来得早,而山区温度偏低,季节到来的时间偏晚,所以出现了平原地区桃花花期已结束,而山区桃花才开始盛开的景象。还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这两句诗说的是我国江南清明节前后细雨绵绵和江淮流域初夏时的梅雨天气,这两种天气现象都是受到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雨带滞留在此,降水较多。因为此时正是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所以叫梅雨。
(三)诗歌谚语与水系知识。
李白在《将进酒》中说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天上”可以指黄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从水循环的角度也可以指黄河的水源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海”指黄河注入的海域渤海。歌曲《亚洲雄风》:“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这里的山指喜马拉雅山,它是世界最高的山脉,所以歌词中说它是世界的头;后面一句“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则说明亚洲河流众多、奔流不息。
(四)诗歌谚语与行政区划。
我国有34个省,如果让学生毫无规律地死记硬背,则既费时又费力,而且很容易遗忘。若用周总理的七律来记忆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则方便很多。“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四西两宁青甘陕,还有内台北上天”。第一句指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第二句指江西、江苏、浙江、黑龙江、新疆(疆与江谐音)、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第三句指四川、西藏、辽宁、宁夏、青海、甘肃、陕西;第四句指内蒙古、中国台湾、北京、上海、天津。短短二十八个字将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得一清二楚,读起来朗朗上口,还便于记忆。
三、诗歌谚语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巧用诗歌谚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若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运用诗歌谚语,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完成教学任务。
如讲“我国地势”的时候,先列举一组利用大江大河写景抒情的古典诗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笔下的河流都向东流去呢?这是因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所以我国大部分河流都自西向东流。通过这些诗词,学生不仅能很好地掌握我国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而且对诗文中这样的描写豁然开朗,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二)巧妙穿插诗歌谚语,丰富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脑力劳动效果。”对教师来说,语言是师生间思想交流的工具,是知识信息传播的载体,是教学活动中主要运用的工具。教材一般以抽象概括的语言叙述一件事物,而学生则由具体到抽象理解,教材虽然文字简练,但是缺乏生动具体的形象,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通过运用丰富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诗歌谚语歌曲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语言,拓宽了教学语言思路,而且提高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刺激了学生的头脑,使他们大脑中新旧知识点之间产生关联,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并在头脑中形成所学知识的表象,使教材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进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在讲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形时,教材中只简略指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大勢,这里我们可以比较陈毅的《赠缅甸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复靠山。山山皆向北,条条南流水。”与教材简短的两句话,这首诗既详细形象地说明了中南半岛的地形,又指出了中南半岛与中国山水的密切联系。
(三)妙用诗歌谚语,利于记忆巩固知识。
中学地理知识内容丰富,范围广,识记点多,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则不但會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这些分散、混杂的知识点还有可能随着记忆储量的增加而变得混淆不清,影响最终记忆效果。如果把要记忆的地理知识点改编成节奏鲜明、文字简练的歌诀,则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利记易诵,深受学生喜爱,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轻松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在讲长江主要支流及注入长江时所在省的时候,就可以编出这样的歌诀:乌、泯、雅、嘉、赣、沅、湘,唯有汉水不叫江。乌泯雅嘉川汇入,汉鄂、赣赣、湘沅湘。又如我国的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鄂夹南岭。东北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台湾山脉东分布,长白武夷夹当中。弧形山脉气势雄,喜马拉雅似卧龙。
四、诗歌谚语在地理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
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运用的主要工具,这个工具运用得是否准确合理,直接关系教学效果。同时,地理是一门文理性质兼备的边缘学科,它与语文、历史等联系紧密。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巧妙穿插诗歌谚语,既有助于教师语言工具的合理使用,又体现出地理学科文理兼备的学科特点。其次,通过诗歌谚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发散型思维,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沿着不同方向考虑问题,从多个方面寻找问题的多种答案。但是地理课堂的教学手段不仅限于诗词谚语这一种方法,多媒体、板书、地图册、GIS、Google Earth等都是很有效的教学手段,若能将这些诗歌谚语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就可以大大提高地理教学的艺术水平,使地理教师既具有理论家分析、综合能力,又具有艺术家想象、概括、表现之才;既具有科学家观察、实验、推理能力,又具有语言家凝练、形象表达之才。
参考文献:
[1]赵国峰.地理课堂教学中巧用古诗词的策略[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2).
[2]周小兰.巧用古典诗词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2).
[3]曲自新.诗歌、谚语、歌诀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教育,2002,8(6).
[4]许春霞.诗歌、谚语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6(4).
[5]李哲.用诗词辅助地理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
[6]汪德跃,雷维应.浅谈诗词谚语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07(11).
[7]王建国.诗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