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服装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4-09-02李洵
李 洵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职业技术中学,四川 西昌 615000)
浅谈中职服装专业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李 洵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职业技术中学,四川 西昌 615000)
本文基于服装企业的回馈,认真分析了服装专业课程,举例出三种典型的德育素材,同时结合实际教学,总结了在服装专业课课堂中进行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中职;服装;德育渗透
长期以来,中职学校都遵循着德育和智育并重的原则,不断|强调德育课程的重要性。但即便中职学校把德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讲授,成效依然较低。事实上,德育课程并非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渠道。中等职业学校的所有课程均具有德育功能,所有任课教师都应该承担德育的责任。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服装市场的迅速崛起,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技术型人才。近几年却因思想道德素质等问题,用人单位对中职服装专业毕业生的认可程度逐渐下降。中职学生在校期间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专业课学习上,在服装专业课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就成了专业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服装专业课中的德育素材
服装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它的核心课程横跨文理科,集成文史艺术、工程技术等于一体。课程的多样性导致教材的多样性。教材的多样性为德育渗透提供了更多的切入点,服装专业教师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以下列出三种典型的德育素材。
(一)爱国主义与民族荣誉感教育
爱国,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派生出来的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它是社会衡量和规范人们的一条重要道德标准,是培养一个人完全人格的基础。中国的服装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虽然相对法国、意大利等知名服装设计强国而言,还较弱小。但是在中国服装企业正努力寻找能够立足于世界服装的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方向。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要求中国服装人齐心协力共同奋进的过程。从服装设计总监到服装缝纫工都要有充分的积极性,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高度的民族荣誉感,为中国服装走向世界而奋斗。这就要求中职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服装专业教材中有很多爱国素材。如中国服装发展史介绍了我国服装发展的悠久历史,包括各朝代历史思想简介、服装形制、穿着方式等,让学生透过历史的镜子,深刻感受到中国“衣冠王国”之美名,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如在服装设计课程中,穿插讲解中国传统刺绣工艺在世界服装中的发展和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
(二)严谨求真、事实求是的理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极力主张读书求学、教书育人的第一要务就是“求真”。坚持真理、事实求是让人不迷信于权威,让人坚持原则,让人理智地思考问题,三思而后行。翻开中职学校服装专业课教材,不论是设计、结构,还是手工制作类,都是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再现客观事实。如服装结构制图一书中,根据服装款式图的特点绘制服装结构图,所需的数据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一位,并且相似的款式结构图都有规律可循。但在实际服装制作过程中,特别是针对个人的服装制作,结构制图又需要结合穿用者的体型加以调整,即需要学生把书本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操作。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学科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整体性和创造性。
(三)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
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关乎着个人的发展、前途和命运。一个有贡献、有成就的人,一定是持之以恒、奋力拼搏的人。在服装行业,大到国际著名设计师,小到优秀缝纫工都可以作为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典范。现在的服装企业是以“小批量、多品种、短周期”取得市场份额。市场的快速反应对服装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出色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有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当今服装企业最为看重的优良品质之一。在服装专业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名人的奋斗史,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个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失败,只有在困难面前不动摇、不灰心、不气馁,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二、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专业教师要结合学科德育素材,利用课堂教学,设计具体的德育渗透方案,使渗透教育富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实现专业教学与渗透教育的融合。
(一)导入新课时渗透德育
新课的导入语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新的学习情境。在每一节课正式讲授之前,教师都可以准备典型事例,针对当节课需要的思想品德素质,做出相关的引导,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之前,先学会做人。例如,服装手工工艺是一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它要求学生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在导入新课时,可先给学生浏览“玫瑰坊”华丽精致的高级时装图片,再讲述高定服装的制作过程。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持之以恒的魅力,还可传播中国服饰传统工艺,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二)在讲授新课中渗透德育
各种科学知识都反映出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性是科学知识的内在属性,思想性和科学性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在一起的。德育要与知识的传递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转变教学态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优良品质。如在服装营销课中,关于营销人员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仅凭教师的讲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营销情境,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同时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知一个合格的销售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从而间接性地优化学生的思想品德。
此外,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过程,本身充满着无数的道德互动。教师的品德素养就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树立“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思想,提升自身素养,从而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利用实训渗透德育
中职学校实训与理论课并重。在实训过程中,专业教师可加强纪律教育,结合实训室守则,规范学生在生产过程中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始终要求学生正确操作机器设备,避免安全事故;正确存放工序用料,保持实训室整洁等。
除日常实训过程中的德育工作以外,服装专业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加强学生实训期间的德育工作。一是技能竞赛。服装技能竞赛能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展示的平台,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拼搏精神、竞争意识、抗挫能力。在技能竞赛中,教师要严格制定竞赛规则和评定标准,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如立体裁剪课程的相关竞赛,在注重考核参赛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兼顾对学生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的考核,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模拟企业生产。在服装实训过程中,模拟服装企业生产,强调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提前接触工作环境,可增进学生对服装专业和未来职业的了解,培养热爱专业的思想情感和学好专业技能的坚定信心。对于模拟生产过程中任务的分配,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碰到疑难问题,进行相互讨论,共同解决,这样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
三、小结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当今服装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特点,要求中职教师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把立足点放在“育人”上。只有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服装技术人才才能获得企业的认可。只有把德育贯穿于专业课学习的方方面面,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才能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就业,企业满意用人”的双赢局面。
[1]林昭玲.浅谈中职德育目标与途径[J].科技视界,2013,(20):116-117.
[2]梁作日.浅谈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职业,2012,(5):109.
[3]王艳春,赵传玉.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31):60.
G718.3
A
1674-9324(2014)26-0035-03
李洵,女,硕士,四川省西昌市第一职业技术中学服装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