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过程中学生个性培养

2014-09-02石明忱王淑桢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个性德育高职院校

石明忱+++王淑桢

摘要:大学生个性的张扬是德育实效性的保证,所以德育创新模式构建应该以此为重点。学生不是被动学习的客体而是学习的主体。德育的教育过程实际上是大学生个性品质、个性素质、个性信仰等不断内化与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个体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个性不断被唤醒,不断被培养,主体道德人格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培养和张扬是德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改革创新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 德育; 个性;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2-0115-03一、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对大学生个性化培养的意义

在德育中加强个性教育是现今我国德育改革的新方向、新命题。所谓个性教育是指在尊重、鼓励和发展学生独特性优势教育的前提下,按照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在共性人才培养大前提下,保持受教育者自身的相对独立性,这也是当前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今个性化教育思潮成为当代冲击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经验思潮中最强劲者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就将教育定义为一种解放,即教育在今天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发展的未来,这其中体现着深刻的哲学原理,即教育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社会活动。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任务在培育“四有”新人的同时,更要关注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中的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不仅是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改革创新不能忽视的艰巨任务。德育作为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是建构在人的基础上的以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问题为核心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将自然的人培养成为社会所期望的社会人。另一方面德育对象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教育灌输的个体,其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其独特的世界观、方法论,而且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又是有着活跃思维、充满能动的个性化的独立个体。只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必然趋势,合理把握个性发展的本质特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性发展与德育的辩证关系,才能促进大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才能回应时代的要求,回应人的个性发展对德育的新要求。只有在教育活动中通过具体开展基于共性德育要求下的个性化教育教学具体实践活动,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敦品、立志、强能的个性化发展目标,才能为最终实现个体的创新素质培养与提升,及学生个体在今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奠定基础。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对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教育的具体实践

1.高职院校德育中大学生个性发展教育模式创新需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首先是个性教育与理想教育的关系。个性教育与理想教育二者并不矛盾。对学校而言在整个教育活动中都要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在理想的引导下,使学生朝着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塑造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与全面发展。将个性发展与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努力使理想教育更富有吸引力,通过德育改革理想的实现过程也会变得更加具体。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育中必须把个性教育与理想教育统一起来。其次是发展个性与坚持集体主义的关系。这里所提的发展个性不能排斥集体性。个体发展与集体发展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有个人的自由,另一方面在集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只有充分发展每个人不同的个性,集体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在德育中我们既要反对排斥集体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绝对自由”、“个性绝对解放”的错误观点,同时又要防止片面强调集体利益,排斥、贬低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用统一性否定个人发展多样性的错误倾向。最后是个性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个性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个性教育要以全面发展的要求为指导。这就要求我们把个性发展建立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否则就会偏离正确的培养目标而走向畸形发展。另一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必须通过培养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才能实现。教育是启发人、培养人的工程,由于学生个性不同,决定了每个人的全面发展都有自身的特点,只有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才能、智慧、爱好和特长,才有可能真正做到全面发展。

2.高职院校德育中大学生个性发展教育模式创新的途径

大学生个性发展教育模式创新的途径探索,应将其放在具体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其构建途径主要可以从教学、课程、载体、实践、制度等层面进行研究与设计,并结合高职院校德育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具体而言,高职院校的德育要向社会开放,增加德育元素,使德育工作多元化,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德育合力”。因为影响学生个性心理的环境因素很多,主要有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三个大方面。学生健康的个性形成离不家长的正确教育,父母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突出问题是对独生子女的教育,要克服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独立生活能力较差,不易和别人搞好团结的弱点,培养他们自立、自强、合作及抗挫折的能力。学校应通过家访、书信等方式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使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目标一致,实现教育“共振”,以求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此外个性化教育还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要争取社会的支持和配合,与社会建立稳定的联系。在教育中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使之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通过学生社会实践或顶岗实习等活动,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到工厂、农村参观、调查,校方要深入研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实践中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帮助学生检验自己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过的东西,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问题的本领。利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有利形势来教育学生,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发奋成才。

3.高职院校德育中大学生个性发展教育模式的创新

在现实中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在高职院校德育中还存在单一的、模式化的教育,其教育结果塑造的是缺乏个性的、模式化的学生,可以用“量产”来形容,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才培养。因此,在高职院校德育中必须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努力构建学生个性发展教育新模式。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在德育共性要求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通过更新德育内容,构建新的德育框架、体系、评估机制等,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道德品质、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方面个性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个性教育发展教育模式的创新上,有指向性地突出教学模式、实践模式的构建,如可以通过“德育基地”建设与有效使用,将宏观的德育教育内容具体化。创新性地探索高职院校德育中学生个性发展教育模式类型、构成及基本特征,探索出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既体现自我实现、自我创造,又能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造就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新德育模式。

4.要突破僵化模式,倡导个性化教育

教育是一个启发人、塑造人、培养人的巨大工程,教育对象由于遗传因素与所处环境不同,个性特征是有差异的,德育工作只有基于这一点,才能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确立德育目标时,学校要从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出发,德育目标要体现出层次和个性差异,而不能盲目地搞一刀切的标准。德育内容要在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注意把社会与公民、民主与法律、集体与个人、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偏废的现象,并使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育方式上,教育者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搞训斥式、灌输式、保姆式教育,提倡启发式教育,重在引导与点化。教育者要通过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发现道德价值、产生道德需要。另外,教育者还要在教育活动中教会学生辩证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正确控制自我,学会自我设计,实现自我的正常发展。

三、培养学生个性的针对性措施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手段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教学艺术魅力,打破以往说教式的教学形式,有意识地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展现出来,如将辩论会、演讲会等形式引进课堂,让德育内容更加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能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对自身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渐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个性特长,使其逐渐成长为具有大胆探索精神和个性丰富的全面发展的人。

2.积极利用“可教育时刻”创设教学情境

“可教育时刻”是指学生愿意学知识、受教育的那一时刻,这是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主动性的体现与具体化,是教育的最佳时机。“可教育时刻”离不开教育情境,在教学中通过创设各种德育教学情境如“做文明人”、“说文明话”、“知荣辱”、“树新风”等德育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德育情境中激发自己个性发展源动力,旨在培养学生学会怎样对待他人,怎样规范自己,为其在成就梦想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打下基础,实现成就个人全面发展的目标。

3.努力抓好课外实践活动

德育必须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反对由上而下的灌输,高职德育要立足职校德育教育总目标,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建立德育体系。让学生能够通过经历工作过程获得职业意识和学习方法,通过合作学习学会交流与沟通,并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通过专业开展“双证”培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技能节”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激发个性发展。

4.建立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形成时空交叉影响的德育优势力量

首先,学校内部的德育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强,充分调动学校的各种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其次,学校一方面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另一方面又要加强与家庭的联系,争取每位学生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等形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家庭的氛围。最后,学校应注意社会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向,抵制和消除不良的信息影响,对各种环境的客观影响做出选择与调节,力求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受教育者朝着有益于社会的方向发展。

5.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用教师个性魅力影响学生个性

真正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对学生时时刻刻会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学生个性发展与教师的个性有直接的关系。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个性为基础,只有个性才能影响个性的发展与定型,只有个性才能培养性格。”而在学生的个性形成时期,老师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重要对象,他们会根据老师的引导和暗示形成自己的个性,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一种示范性和监督性的作用,促使学生自觉按照教师成长期望去完善自我,因而一名优秀的教师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名优秀的教师给学生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他教会了他们多少知识,更多的是这位老师在情感上和个性上对他们的引导和认同感。

综上所述,个性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完成人自身彻底解放的根本需要,我们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而高职院校德育中的个性培养又是一种从德育视角出发,培养大学生创造力和活力、关注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德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职业院校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不失时机地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专业实践活动,在专业实践中加强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体能、智能、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发展,实现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卞华.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素质培养[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126-127,

[2]邱柏生.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创新品质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02(12):37-40.

[3]徐建南,施向荣.推进高职学生德育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54-55.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R].中发〔2004〕16号.

[责任编辑:成方哲]

猜你喜欢

个性德育高职院校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语言表达重“个性”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