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课堂体验学习的误区审视与路径探寻

2014-09-02徐静

中小学德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体验学习

徐静

摘 要:有效的体验学习要以准确的学习目标定位统领教学,激发学生的体验自觉,并将体验活动延展到学生生活之中。以此激活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实现道德的主动建构,促进知与行相统一。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体验学习;知行统一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8-0032-03

体验学习是品德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在品德课堂中,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法,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以下,笔者针对体验学习的误区,以课例赏析的方式,探讨有效的操作策略,以促进知行统一,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一、审视:体验学习的教学误区

当前,在品德课堂中,体验学习在具体操作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课例均来自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

1.无视活动生成

案例:《遇到危险我不慌》(五年级上册第四课)教学片断。

教学开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自我安全保护意识小调查(涉及一些家庭信息),之后进行交流……

师:(采访该生)就采访你吧,当我说我是社区工作人员时,你是否怀疑过?为什么?

生1:没有,我想既然是社区工作人员,和他说话没关系。

生2:(笑着插嘴)我才没那么傻呢,教室里怎么会无缘无故走进来一个人做调查,肯定有问题。

生3:我向来是个警惕性很高的人,这种隐私问题我从来不回答的。

师:(对于来自学生不同的声音手足无措,只能故作镇静)因为孩子容易上当,有些不法分子就抓住了少年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警惕性差的弱点,对我们实施犯罪。(随后引出相关案例)

对于随机调查访问,很多孩子都有亲身经历和不同的体验;而且五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防范意识,发出不同的声音实属正常。然而,这位教师却“坚持”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一预设,循规蹈矩地“走方案”——以预设总结引出案例,无视异样的声音,使学生的真实感受深受打击,错失了教育契机。

2.缺乏活动指引

在《我是小小安全员》(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同课异构教学中,第一位教师在教学的最后,让学生演练现场逃生。学生装备齐全,看似热热闹闹,人人参与。但现场出现拥挤、嬉笑等诸多状况,学生把之前学习的逃生注意事项忘得一干二净。

而另一位教师在同一环节,则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首先,安排学生看一组图片,提问:当火灾发生时,你会选择哪些物品帮助你安全逃生呢?并说明理由。学生各抒所见,畅所欲言,讲得头头是道。然后,教师呈现棉大衣、毛巾、水、床单、口罩、电话机等实物。请三组同学分别进行演练。每组同学演练结束后,反思自己在体验活动中做得好和不好的地方,再请观看的同学说说,进行演练的同学明明都知道注意事项,为什么有些没有做到?学生总结得出:在紧急状况下首先要保持沉着冷静,然后再根据逃生步骤安全逃生。下一组表演同学吸取了前一组的经验教训,表现得越来越好,最后为全体同学呈现了清晰、正确的逃生方法。

两者相较,后者看似没有全体参与,实则活动中学生各司其职,表演同学负责落实注意事项,观看同学负责监督和总结,从不同的角度谈体验感受,使每个学生都能扎实掌握有用的安全逃生方法。对于品德课教师而言,教学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心灵投入的创作。每一个活动环节的设计应当围绕教学目标精心组织,以清晰的活动指引,使体验活动为目标服务,这样才有利于实现知行统一。

3.忽视活动反馈

在《劳动成果要珍惜》(六年级上册第三课)教学中,教师先后开展了“反思台”和“写座右铭”活动,让学生反思自身行为的不足,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座右铭”,经常督促和提醒自己“劳动成果要珍惜”。最后,教师布置了作业,让学生针对自己刚才写下的不足之处,每天写一篇整改日记,直到改正缺点为止。

课后写整改日记这一体验活动设计很好,但由于教师是借班上课,没能很好地落实活动,缺乏活动反馈,导致体验活动昙花一现。实际上,教师可以留下自己的邮箱,要求孩子们将日记发来,或请班主任协助对进步同学进行表彰和奖励。如此,能有效落实和反馈体验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二、探寻:推进体验学习的有效路径

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只有真正诱发体验的道德教育,才能激发体验者的认同感、自觉性,从而有效提升道德境界。

《我来试试看》[1](中图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是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品德与生活优秀课例评选活动中的参选课例,由马明辉老师执教。马老师牢牢抓住“试”这一突破口,通过一系列体验活动,围绕活动目标,让学生在游戏、实践、情境以及课外实践中开展体验活动,凸显了体验活动准确、恰当、有趣、实效的特点,有效实现了知行统一。

1.准确定位学习目标

体验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没有目标的活动是盲目的,偏离目标的活动是低效的。因此,设计体验活动,首先必须准确定位学习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进行,而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教学片段]

师:(点击课件出现拦路虎,教师手拿老虎手偶)我是拦路虎,“试试吧”的钥匙就在我手里,要想拿到钥匙,得过我这一关。我这有一红一白两根长条,哪根更长呢?

生1:红的长。

生2:白的长。

生3:我有一个好办法,把两根长条放在一起比一比就行啦。(学生上台比试,发现是一样长。)

生(惊讶):原来真是一样长啊。

师:眼睛看看,小手试试,我们帮助老虎解决了难题,小小的尝试还真是重要啊。小朋友们,你们真想去“试试吧”吗?那就去吧,给你们钥匙。(钥匙上写着:我要试一试。)

生:我想试。(读开门密语,进入“试试吧”。)

激发尝试欲望是本课教学的第一步目标,为此,马老师设计了看、猜、试三个环节。学生在体验经历后发现,动手试一试,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孩子体验到了尝试的重要性,自然产生了“我想试”的欲望。教学中,马老师将体验活动目标定位为“激发尝试的欲望——敢于尝试,并学习尝试的方法——学会有选择的尝试,养成乐于尝试的好习惯”。学习目标定位准确,符合学生的成长实际,从而为体验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注重激发体验自觉

马老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体验活动,层层深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自觉,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自觉性。

活动1:“试一试”。马老师的整节课几乎都是在边玩边学中进行的。课堂伊始,跟随轻松的《秋游》音乐,老师手拿老虎手偶,设置闯关游戏,邀请学生进入“试试吧”体验,以“金钥匙”为奖励和线索,激发学生尝试的兴趣和欲望。

活动2:“摸一摸”。教师点击魔幻门。魔幻世界中声音恐怖,一只黑色的盒子一闪一闪。探险心理勾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尝试兴趣。之后,通过“纸花制作”活动让学生懂得,在试试看的过程中,只是想做、敢做还不行,还要有方法。

活动3:“比一比”。叠衣服对学生来说并不新鲜,但在课堂中和同学一起叠,还要比比谁叠得又快又整齐,就会让学生感觉非常新鲜和有挑战性,自然就掉入了马老师设计的体验“陷阱”。

活动4:“说一说”。在交流生活经历环节,孩子们讲到想要尝试做一些事情,却遭到长辈阻止的情况时,马老师呈现了提前制作的视频,让学生倾听家长的心声。在了解长辈的想法后,孩子们“说”的兴趣更加强烈了。

马老师的体验活动设计,紧紧围绕“试”这一主题,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了具体形象的体验活动。从“我想试”“我敢试”到“我会试”,层层深入,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理,引发了学生的尝试欲望和挑战激情,并抓住学生面临的不同矛盾,让学生学会尝试的策略和方法。由此,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尝试欲望和体验自觉,促进学生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3.关注体验后续效应

在教学的最后,马老师设计了课后体验评价活动“评一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一张尝试事件的时间及情况记录表,内容包括折衣服、洗红领巾、洗碗、系鞋带等,并提出了生活中尝试的评价细则。要求学生将卡片贴在《成长小脚丫》本月评比栏中,并围绕尝试体验撰写成长日记。以此为基础,评比尝试小能手,发放尝试卡。由此,借助评价将教学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架设更广阔的实践活动平台,从而将品德课学习延伸为长期的习惯养成过程,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生活实践,有效促进知行统一。

学生的真实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为行为能力的原动力。只要我们“把准”体验活动的目标,激发体验自觉,定能实现体验结果的“有效”,创设充满生活趣味的课堂,引领儿童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明辉.《我来试试看》课堂实录及反思[J].小学德育,2010(22).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望春小学浙江宁波 315175)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体验学习
如何在体验中促进德育养成教育
基于省级精品教材多元自主学习平台的螺旋上升学习研究
小学数学体验学习的应用研究
漫谈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
初中历史课堂学生的主动探究与体验学习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验学习
浅议农村化学教学中体验学习的设计
数学新课堂上的体验学习研究
让体验学习成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