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2014-09-02吴云仙

甘肃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情感渗透师生关系初中语文

吴云仙

〔关键词〕 初中语文;情感渗透;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3—0058—01

一、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

通过语文教学的过程,让学生情感得到充分的发展,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这证明了情感因素在学生的成长中至关重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情感形成阶段,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端正学生的品行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课本的学习,能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亲情、友情、爱国情等,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用朴实语言描绘了父亲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没有很多华丽的语言、没有过多的渲染,但文中表达出了作者那种深深的自责和对父亲浓厚的爱。

二、师生多沟通,建立和谐的关系

首先师生建立和谐关系是进行情感渗透教育的前提,师生关系如果不融洽,学生会厌恶听课,教师机械化讲课,会让师生间的交流陷入尴尬的局面。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很多都是描绘情感的,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情感教育就是空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保持平等互助的关系,课间或课后多沟通聊天,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情感懵懂期,相对于父母和老师更容易对朋友敞开心扉。老师要用爱和真诚感染学生,多倾听学生的感受,鼓励并指导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及时纠正其中发生的错误和偏差,使学生感受到正确的情感。

三、用情感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学生只有对某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会为情感渗透创造有利的氛围。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都饱含了丰富的情感,学生对这些作品一旦产生了兴趣,情感就会共鸣,进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设计与文章内容接近的情境,营造出浓厚的情感氛围,会使学生正确地把握文章中表达的情感。上课时,老师可以安排几位同学表演和展示文章中的内容,通过表演的过程,让同学们亲身去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某些情感。

例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春》一文时,不要急于要求学生读课文、概括层意、分层次等,可以借助现代教学媒体,通过播放一段描绘春天来临、大地万物复苏的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后,描述出见到的景象,学生会对视频中优美的图景、动植物的勃勃生机,产生一种新奇感,进而畅谈看到的景象。学生相互交流后,通过播放视频中的解说词,和自己感受到的进行比较,会发现很多自己剖析和感受的与原解说词有许多语句是相同的。进而使同学们从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课堂上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进行学习和思考,就加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更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进行情感渗透

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品读,帮助学生感悟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的前提。每一部作品都蕴含了作者浓厚的情感,作者通过文字将自己的情感隐含在自己的作品中,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地品味。俗语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反复揣摩作者的心境,认真品读文章,从中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而得悉作者所表达的意图。多读能让人思绪飞扬、心境平和,在读书的过程中感悟,让情感得到升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声读,大胆读,读出感悟,读出感情,对学生朗读时的音调、神情、动作方面教师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和示范。例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感情语调略显悲凉,又蕴含着激昂,在进行朗读时,要适当地控制语速,注意关键词的语调和节奏。

五、让学生感受与作者心灵碰撞的声音

初中语文的学习不仅是理解、阅读和分析文本,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发现美、品味美的能力,让其感受到生活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如,教《过零丁洋》这一课时,传统的教学目标重在教导学生学习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存”,高举“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大旗。但诗中所描绘的时代与学生的生活距离遥远。可以让学生假设和作者对调位置,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文天祥在临刑前的所想所见。真切体会到“舍生取义”的精神内涵。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过:“作者完成了书的一半,读者完成了另一半。”这种完成就是作者与读者心灵碰撞的声音,也是一种双向交互的作用。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情感渗透师生关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渗透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