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论坛让学生『活』起来
2014-09-02严卫林
严卫林
一、时事论坛让学生“敢说敢做”
在学生的潜意识中,上思想品德课就是为了记住观点,考出分数,成为敲门砖。确实,思品课堂多数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如此的课堂教学压制了学生的思想,禁锢了学生的头脑,束缚了学生的手脚。学生逐渐变得不会动手,不会搜集、处理和归纳信息,缺少必要的参与社会的能力。
而时事论坛的开设,有效地克服了这一弊端。虽然一开始还是颇有“赶鸭子上架”的感觉,但经过多次的训练,学生的胆子变得越来越大,渐渐地他们不再是扭扭捏捏的农村孩子,而变得落落大方,甚至还能像模像样地在课堂上争论起来,使思想品德课终于“活”起来。
不少学生为了能在时事论坛上“露一手”,展示自己的才华,能及时报道最新、最前沿、最精彩、最前卫的论题,会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看新闻,读报纸,上网浏览,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向老师、同学、家长请教,去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搞调查、做访问,慢慢养成了一种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和责任感,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终身发展所需的一张“门票”。时事论坛不仅使学生敢说,而且使学生敢做。
二、时事论坛让学生“广闻博见”
一直以来,思想品德课教育成了教条灌输和知识点的教育,学生早已习惯于“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他们披星戴月,起早贪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读、背、默、考。思想品德课造就了“解题高手”,但造成了学生知识面狭窄、能力捉襟见肘的缺陷。许多学生对课本上的内容能做到一字不漏地背出,甚至是倒背如流,而对于课外常识性的知识却知之甚少。
而时事论坛的开设,学生每天能接收大量的课外信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国际到国内,从校内到校外都能略知一二,学生能更多地关心社会、关注时事,逐渐变得耳聪目明,见多识广。什么神舟七号、嫦娥三号,什么伊拉克战争、朝核问题,什么禽流感、甲型H1N1……凡此种种,我班学生都能说起来头头是道,有板有眼,渐渐地他们成了“百事通”和“活字典”。
三、时事论坛让学生“能言善辩”
以“背默考”为主旋律的应试教育,导致课堂上学生缺乏主见,缺少创意,只是惟命是从;学生不敢提问,不善表达,总是固守着“沉默是金”的诺言,给人以一种“呆头呆脑”的感觉。对于教师的提问,学生只会照教材上的话原封不动地照搬,从来不会夹杂个人的想法,缺乏创新的见解。
而时事论坛的开设,使学生有话可讲、要讲,经常性的训练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都有了长足进步,思辨能力和创造能力得以有效开发,学生变得能言善辩,能说会道,尤其是在对不同观点辩论时,学生总要争得面红耳赤,分个我高你低,决不轻易妥协和退让。许多听课教师对我班学生的评价是“很健谈,会表达”。
四、时事论坛让学生“能解会写”
时事论坛的开设最直接得益的自然是思想品德学科,当年中考我班学生的思想品德成绩获得全面丰收,在同年级中遥遥领先。因为开卷考试的试题灵活开放,死读书已经无用武之地,“抄背默”难以奏效。而经过时事论坛的长时间训练,学生思维活跃,见解深刻,解题时自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时事论坛的开设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大有裨益。有一年英语中考考到了关于“沙尘暴”的阅读理解题,其他班的学生对“沙尘暴”的形成、危害等知识全然不知,而我班学生由于平时更多地关注时事,并且在时事论坛上已多次涉及,学生解题时就轻而易举,得分率大大提高。语文老师更是深有同感,我班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胜人一筹,他们在写作时居高临下,下笔时观点鲜明,剖析深刻,有理有据,旁征博引,洋洋洒洒而且引用的素材大多是最新最前沿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科学性和可读性……时事论坛功不可没。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坛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