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教材的个性化设计
2014-09-02樊亚东
樊亚东
洪鑫老师执教的《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一课,以校园环境的整体设计为背景,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将教材内容层层展开的教学设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下表是教学设计与课本素材的比较与呼应。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问题链”的设计紧密围绕着教材,几乎覆盖了课本的所有内容,虽然有些问题略显勉强,但仍不失个性特色。
洪老师在具体实施教学活动中,似乎与学生一同漫步在美丽的校园,驻足某一景观随之呈现相应的数学问题,课本的原始素材被巧妙地安插于不同景点的设计之中,通过提问与口答、学生讨论、学生板演、投影展示、教师批改、教师示范等双边活动的有序进行,时间不知不觉从身边流过。
课堂的生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取决于多种因素。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二次函数来求解例1,而教师并不急于求成,在例2获得解决后,再回过来提问“问题4:刚才的例1是否也可以用基本不等式来解决?”学生很快发现这里a=x,b=240-x。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迂回曲折又顺其自然,体现出教师的沉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但是,在讨论例2的过程中,当学生提出利用“双钩函数”来解决变量x+的最小值时,教师给出的回应是“高考不能用”,这似乎有些欠妥。当然,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什么是“双钩函数”?学生为什么首先想到“双钩函数”?要不要展开?能不能展开?展开至何种程度?最终形成怎样的课堂生成?等等,这同样体现出教师的沉稳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教师对数学课程钻研的深度和教师所确立的教育理念。一般而言,课堂内鲜活的动态生成必须以教学设计时给生成预设留有空间为前提。从这一点上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似乎“满”了点,可否留一个例题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呢?
限于篇幅,具体的教学细节不再一一分析,应当强调的是,当下不少中小学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重视,更不要谈国家课程标准,甚至,“学案不离手,课本一边丢”成为不少学校的一道风景线。这容易让人想到音乐领域里的一个专业名词——“视奏”。视奏,简单地说就是“照着乐谱严格而流畅地从头奏到尾”,视奏水平的高低一般被认为直接体现了演奏员演奏水平的高低。中小学一线教师如果经常弱化教材,离开课本进行教学,那么,难免导致教学的“不靠谱”,这个“谱”一指课本,更指国家课程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说,洪鑫老师执教的《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一课,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者系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校长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