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家门前一条河

2014-09-02朱海冠

散文百家 2014年8期
关键词:桅杆河里大运河

朱海冠

我这辈子几十年间究竟走过,渡过,淌过多少条河?确实很难统计准确了,但要说数以百计,恐怕是绝不过分的吧。这些河或雄伟壮阔、气势磅礴,或柔媚纤细、风韵独具。我曾经站在扬子江边感受摄人魂魄的拍岸巨浪,我曾经俯视黄河在我身下滚滚东去,我曾经在许多山泉小溪里濯足,那是一些河流的源头……它们留下了我的岁月屐印,并时常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这时,绵绵不绝的历史涟漪,便在我心上流淌。然而,让我终生梦牵魂绕的那条河,却是故乡老家门前的塘河。

塘河,是故乡人的叫法,我小时候也就跟着这样叫。长大了才知道,实际上它就是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我对它怀有特殊深厚的感情,那是有来由的。因为我的家就座落在河边,数十年间和它朝夕相处。煮饭、烧茶、淘米、洗菜……一切全依靠着它,它是养育生命的母亲河,我们离不开它。

塘河,又是我孩提时代生活的多彩舞台。我没事就爱倚在大门上,观看河里不断变化的景色,久久不愿离去。半个世纪之前,河中航行的大多是木船,而且摇橹、划桨、撑背纤等活计,一概使用人力。也有利用风力的帆船——扯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质地不一的帆,穿梭而行。人们一眼就能看出贫富高低来:有的桅杆既高又粗,帆布厚实气派;有的帆破旧不堪,补丁累累;有的小船干脆竖一根竹子当桅杆,挂一片芦席就充作帆了。帆船过桥是船工们最紧张的时候——落帆、下桅杆、过桥洞,船老大用急促的命令指挥,简直同打仗一般,看得我的心也跟着怦怦乱跳。

塘河里每天有几趟去城里的小火轮班船,突、突、突——开过来又开过去,我觉得它很是威风。望着被它犁开的河水冲向岸边,在河滩洗涤的妇女来不及躲闪,溅了一脸的水,引发一阵尖叫骂声。菜篮、木盆随着波浪起伏舞动;一些鱼儿穿梭在浪尖;驾一小舟的渔夫不时撒网、收网,网里总有白花花的鱼儿在跳动;有时还能看到“水老鸦”捕鱼的有趣画面。那时,塘河多半是恬静的。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塘河变得忙碌起来,也渐渐变了模样。河里南来北往的船只吨位越来越大,越来越密集。很快,机动船统治了整条塘河。同时,几十年来大家将塘河当成了天然的“排污渠”——工厂企业的污水、废液,农田挟带化肥、农药的排水,再加上城镇居民的生活污水,一概被倾注进来。终于,河面上油污闪着五色彩光,垃圾、杂物随波飘浮,成了一道刺目的“风景线”。早先嬉游浪间的鱼儿几无踪影,昔日清醇甘美的河水已经变得不再可以亲近了。环望四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繁荣景象。再看眼前污浊不堪的河水,两相映照,不禁令人感慨。

人类在前进的道路上,总是要犯点错误的,有些错误还极其严重。比如,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很长时间就没有摆正位置。不恰当地夸大人的力量,什么“人定胜天”、“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诸如此类豪言壮语,硬把人类和自然搞成楚汉对立似的一对矛盾。结果,受到自然的惩罚,吃了大亏。好在人毕竟是人,人是会思考的动物。“吃一堑,长一智”,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在“地球村”独领风骚的人类,对于同自然和谐相处,已经有了越来越深层的共识。为了保护地球母亲,世界各国普遍加大治理环境的力度。我们国家也早把它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关注程度、投入力度逐年递增,也收到一定的成绩。

国家大规模整治大运河的计划业已实施,着实令人高兴。遥想当年,先民们付出了多少汗水、鲜血的代价,才开掘成这条世上最长、最古老的人工运河。千年奔流的大运河呀!你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深藏着多么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在我们将京杭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同时,实现航道“四改三”的目标,已在进行当中。又有消息传来,在有些地方已准备结合大运河整治规划开发历史文化古迹,将运河两岸建设成为赏心悦目的景观旅游带。当然,改善河水水质是必须要做好的重头戏。否则,岸上搞得花团锦簇,而河里依然流着臭水,肯定会把客人吓跑的。

整治运河,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我们一定要把它搞好,为子孙开个好头。

猜你喜欢

桅杆河里大运河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生命的桅杆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海里丢河里找
放歌大运河
履带起重机超起桅杆替换性研究
对桅杆式起重机的几项革新改造
遇见“大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