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

2014-09-02韩鸥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高职院校创新

韩鸥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尤其是高职院校。各高职院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新的形势需要我们不断转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观念,切实解放思想,不断探索教学管理新思路,切实提升高职办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36-02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和传统高等教育的学科型教育体制不同,它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近些年,高等职业教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而快速膨胀,加之高职院校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学校的学习风气和教学氛围,甚至还会降低老师的教学积极性。而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使得学校教学管理出现问题,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学校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从一些高职院校历史沿革,也不难看出现存的问题。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大都由过去的中等职业院校升格而成,教学工作中,一些管理模式还没有真正“脱胎换骨”,许多教学管理人员自身所学的专业和教学管理“户不对口”,高职教学管理经验和技巧缺乏,同时,学校方面也缺乏对高职教学的研究和管理实践。一些学校“摸着石头过河”,既没有摆脱过去中职的教学管理模式,也没有学会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更没有形成高职教学的科学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的措施

1.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强化教风、学风建设。改进和提高教学管理,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建立起教学管理的精神理念,这种理念体现就是我们常说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校园精神所体现出的一种精神氛围,既是对学生提出了规范和约束的要求,又能在学生心里形成一种无形的动力和压力,积极地影响并主导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教学管理的一个先决条件,严谨的教风和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2.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实行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教学管理要规范化和科学化,就必须有制度的约束和引导。所以,学校和教务处等各职能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管理的规律,修订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教学管理更合理化、规范化。制度建设要着重于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对各系部的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质量保证、质量监督和质量评估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做到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地学习和成长。为调动各系部教学管理的主动性,可以制定系部教学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对系部的教学工作实行量化考核。考核工作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考核指标体系“评价性”和“引导性”的双重功能,以使各系和各部的管理工作能够有序有效的进行。

3.调整教学管理权限,明确系部管理职责。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但教学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的情况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所以需要对权力结构进行纵向的调整,对教学管理职能进行分解,从而确立各系部的教学管理主体地位。要实现二级管理,需降低管理的重心,调整管理幅度,将管理的重心下移,以“合理分权,充分授权”为基本原则,明确学院、系部以及其所属专业等各级层的管理职责。学校教学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点变管理为监督和协调,对各系部的管理工作进行宏观调控,以发挥指导、监督和协调的作用,实现高效、高质、有序的教学管理目标。

4.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增强教学服务意识。教学管理人员所承担的工作比较复杂,因而对于管理人员的素质目标也应该是多层次、多维度的。

首先,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是教学管理人员的最基本素质。其次,教学管理人员要有丰富的业务知识素质,要熟悉本校的管理规章制度,掌握高职教育的管理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教学的基本规律、方法和过程,要熟练日常的教学管理业务,要具备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熟练操作教学管理相关软件,这样才能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高质高效。

再者,教学管理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协调沟通和改革创新等能力,这是教学管理人员的核心能力素质。作为一线教学管理人员,要树立较强的服务意识,充分认识服务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管理的工作中去。只有每个管理人员从思想上树立起为教学服务的意识,才能把教学管理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强化服务意识,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并具备组织管理、协调指挥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从而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5.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建立科学管理方法,以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观念更新的角度去强化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提高教师的课程教学意识,增强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1)对课堂容量的管理。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需要从教学内容的定量管理入手,管理好课堂教学的容量。课堂容量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好、做到合适,容量太小的话,就会使学生对于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同时滋长了学生的惰性思想;容量太大的话,又容易使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消化不良”,产生一种厌学和逆反心理。因此,对于课堂容量的管理要做到大小合适,并将知识、能力和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对课堂教学难易度的管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从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出发,通过对课堂教学训练的内容和方式进行管理,使课堂教学的难度更适中,既不过简也不太难,让学生能够接受,从而符合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要求。当然,在这里应该注意的是,要做到一步一个台阶,降低难度提升的坡度,将序列训练和台阶训练相结合,逐步完善对课堂教学训练难易度的管理,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3)对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对于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要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时间,定时实施完成各个教学目标,避免出现课堂教学随意性的情况。要突出重难点,把握老师“教”和学生“做”的时间分配,保证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达到增强课堂教学节奏感的效果。(4)对课堂教学结构的管理。课堂教学的结构,首先是要有丰富、严密的系统,形成“师生—生生—生师”的双向结构,即“老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和学生对老师”。其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科学合理、层次分明、严谨有序,要求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以免出现课堂教学无分阶段、结构混乱和传统只有“师生”的单向结构的情况,以保证具有序列性、整体性和丰富性的课堂教学结构。

6.强化教学环节管理,保证日常教学秩序。领导管,老师教,学生学,这是教学环节管理的三个层面,只有将这三者系统并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同步的管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蒋德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与对策[J].文教资料,2007,(3)

[2]黄霞春,彭军林,周啸.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探析[J].文教资料,2011,(13).

[3]鲁雁飞.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之管见[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6).

[4]冯泠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探析[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高职院校创新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