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生有效探究 构建师生高效课堂
2014-09-01陈帆刘涛陈爱民
陈帆 刘涛 陈爱民
摘要: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课堂教学的要求,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趋势和中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推进学生有效探究,构建师生高效课堂,实现课堂教学新模式势在必行。认真分析制约高效课堂教学的各种因素,并据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
关键词:高效课堂;有效探究;师生协作;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280-01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提高质量的主要途径,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新的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课堂上教学的效果是不同的。那么如何才能推进学生有效探究,构建师生高效课堂,进而将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高效教学,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课堂教学迸发出新的光彩?
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多维互动课堂
课堂探究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观念和态度,教育观念对探究式教学有指导作用,是其基础和内在依据。就总体而言,教师对科学的本质的认识,对科学教学原理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会给学生怎样的教育;就具体而言,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师对知识的获取与解释、明确和选择当前教学任务、解释教学内容、选择评价方式。例如,提倡平等、民主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自主探索、自由交流的权利,其教学方式倾向于探究式教学;而讲求统一规划,对课堂严格控制的教师则很少尝试探究式教学。加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意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优点与作用,进而转变他们的教学观念;只有教师形成正确的探究教学观,方能积极地参与到探究式教学中。
二、增强教师知识储备,提升教师理论水平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对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首先,教师在专业知识上要能做到“实”、“深”、“活”。“实”是指教师在专业知识上要做到扎实、踏实;“深”是指教师深入钻研专业知识,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十桶水”,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活”是指教师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在教学中灵活变通,启发、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有全面、完整的知识构架,除了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应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当今,学科间的渗透日益显著,生物科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才能更好地发展自身的学科。
其次,从专业教学要求出发,针对不同内容和特点的教材,进行最佳教学方案的设计和研究,总结规律,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了解、掌握教师的教学心理和学生的学习心理,优化教学,从心理学角度调整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掌握并运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相关的教学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
三、转变教师课堂角色,营造课堂探究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主观能动性,是教与学的主体。教师作为主体的意识、能力、人格充分渗透到教学中;学生是具备发展条件的主体,有其自身的内在需求与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探究式教学与以往的讲授方式大有不同,它要求教师把科学当作一种过程,教学时既要注重结果又要重视知识的活的过程,有时过程甚至重于结果。教学首先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在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以确保学生经过探究后成功地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能力,对学生探究的驾驭能力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探究效果。无论探究种类的选择、探究条件的创造,还是探究各阶段的活动,都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仍处于主体地位,忽视这一点探究式教学就无法顺利实施获得应有的成效。
四、创设良好课堂情景,提高主动探究意识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与传统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影响探究式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在探究学习时必须要具备以下几方面:首先,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者学习道路上的启明星,为学习指明了方向;其次,做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学习归为自己人生的重要部分时,才会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才会对自身的认知结构、方式进行调整、变革。最后,要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只有掌握了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学生才知道如何进行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通过设计,层层深入,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是学生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真正的有效课堂应该是真实地经历过程、积极地交往互动的课堂。知识点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获取知识的过程、积极地交往互动显得更为重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不断对课堂探究活动进行调整,使学生之间互有补充,互有质疑,让每个人的思想在碰撞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