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的自主预习

2014-09-01林林

读写算·教研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概括预习提问

林林

摘要: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在教学中制定“课前自主预习”的方案,并将方案反馈于课堂,延伸于课后。本论文意在总结教学经验,从经验中汲取精华,提高课堂效率与学习效率,增强学生自信心,培养他们自主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预习;提问;概括;查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07-01

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的学习中,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往往忽视了课前的预习,甚至不把预习当作一回事。归到底,学生还没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

其实在学习知识的整个过程中,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是对新知识的预先了解,也是初步求疑和思考的求知过程。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课前完整的预习计划,不但可以巩固旧知,还可以学习新的知识。这一环节做得好,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也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观能动性。想要预习有一定的效果,那么老师必须在课前花费时间和心思,制定预习计划,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学生能针对性地预习,从而在课中将预习的过程加以反馈、交流与评价,便于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粮草”先行,走在课堂前端

1、提出预习要求

课前学生预习得充分,对课堂上的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对生字的预习已经有了一个认识,这时候我们可以在生字预习的基础上把课前预习的内容稍做改变:①学会提问,把课文中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②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③查找课外资料。

2、指导预习方法

对于新的预习要求,老师要教学生学会提问,学会概括,学会查找资料的预习方法。

⑴学会提问

当学生预习的时候不懂得提问怎么办?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教学生学会问题。

①从题目入手。教学《搭石》前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学生问到“什么是搭石?课文为什么以‘搭石为题?围绕搭石课文写了哪些内容?”②从词语入手。预习《猫》时,有学生抓住“古怪”一词,文中写猫的古怪体现在哪里?这个词牵一发而动全身。③从课后题入手课后题展示了编者的意图,也是围绕课文提出的学习要求。

⑵学会概括

学生刚开始不懂得如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很容易舍主取次或不懂得取舍。根据“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结合的原则”将以下几个方法教学生当预习时遇到不同的课文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

①扩题法。如《秦始皇兵马俑》这篇课文可以扩展为:秦始皇兵马俑(是怎样的),学生易懂明了。②提问法。看到一篇课文,可以用四要素来来提问: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事件(干什么或怎么样)。根据所提的问题到课文中去找到相应的人物和事件。如在《巨人的花园》中找找时间(从前)、地点(巨人的花园)、人物(巨人和孩子们)、事件(巨人赶走孩子们,冬天到来,后来巨人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③找出中心句法.《秦始皇兵马俑》中就有中心句,可以找出中心句,然后概括。④抓主要事件法。《最后一头战象》讲述了三件事情。学生先概括为“披挂象鞍”、“哀悼战场”和“自掘坟墓”,然后把这三件事情连起来,用简洁的话概括。

二、“循序渐进”,让预习在课堂中落实

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当学生预习后如何反馈与交流呢?这就需要在课堂中步步落实了。

1、教学生不会的字词

预习中学生不会读的字词,不理解的字词,就要重点解决了。学习《猫》中理解“古怪”一词,需要深入了解,学习与讨论中知道了猫的性格“古怪”是因为它的性格常常走向极端,捉摸不定:老实-贪玩-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胆小-勇猛等。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在预习的时候学生学会了概括,但是概括得正确与否,这就需要在课堂中反馈。《秦始皇兵马俑》这一课,中心句是“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句同时也是过渡句。学生有的用“扩展法”来概括,有的用“找中心句”的方法来概括,那么在概括的时候个别学生找不准,通过朗读课文、讨论,明白了这样的课文可以通过找出中心句来准确概括课文。

三、“拓展才能”,让预习在课后得到延伸

预习时,对于课外查找资料这一项预习可以视课文内容而定,有的资料可以在课堂中交流,还有一部分的课外资料需要在课后延伸。在学习《长城》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找找有关长城的传说,还可以找找世界遗产的资料;学习《巨人的花园》前可以找找童话故事等。然后在学习完课文,让学生在班队课上组织故事会,讲一讲自己收集到的故事,这样他们学习的兴趣就更加浓烈了,以至于也不会说自己找到的资料没发挥之地。课前自主预习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提问的能力,还可以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 预习,对语文课来讲还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以后在教学中还会继续改进适合学生的预习方法,结合新课程标准既要让学生学会预习,又要提高课堂教学和学习的效率,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使之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许彦达,《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常见问题列析》,小学语文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6),第56页.

[2] 张俊洪,《我国中小学常见的教学原则》,现代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2版),第296页.

[3] 王厥轩,《素质教育与民族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教育学习资料,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所,2000年3月,第29-30页.

猜你喜欢

概括预习提问
为孩子种下一棵“言语”之树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