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有效途径的研究

2014-09-01王艳芳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项目化工学结合一体化

摘要:工学结合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对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依托行业、企业政府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出发,以校企联合开发的技能实战项目为载体,以校企联合开发的技能化教材和校内实训基地为媒体,探讨了工学结合有效实施模式,为职业院校有效实施工学结合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工学结合;一体化;项目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176-02

目前,工学结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诸多学者和职业院校也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本文从工学结合起点、载体、媒体和工学结合的组织实施四个方面,探讨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途径。

一、工学结合的起点——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教学方案设计的依据,而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承担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介入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因此工学结合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依托企业、行业及政府的支持进行制定。

1.政府、学校、企业、行业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由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即“官校企行”四方联合制定。以政府确立的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为宏观框架,校方为主起草,企业行业辅助修订。最后由校方、企业、行业、政府主导部门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审议并通过。

2.学校设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要求每个专业都必须设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并具有如下职能:审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参与专业标准与课程建设;参与专业教研活动;开办多种办学模式;调查行业需求、联系就业信息等。

以机械工程系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为例,根据专业建设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确定模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定位于模具制造相关的机床技术、模具加工、调试技术的应用领域,以模具加工、装配及调试为载体,进行模具技术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体的原则职业教育理念。

二、工学结合的实践载体——实践性教学项目

实践性教学项目由校企联合开发,其教学模式是基于真实工作环境与生产过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例如,模具技术专业冲压模具技术的技能性教学项目,由模具教研室与合作企业郑州协创有限公司联合开发。

1.实践载体开发方式。实践性教学项目是工学结合有效实施的核心。这就要求我们的技术应用类开发的项目必须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因此开发实践教学项目的前期,首先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然后成立有企业人员参与的实践载体开发小组,实施载体开发。其开发项目必须具有教学性、职业性、岗位性和实用性等基本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校企合作办学的结果。载体开发工作完成后,由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批准,以保证实践课程内容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及载体相关内容的先进性与前瞻性。这种量身开发的实践教学载体,具有生产任务的真实功能和工作过程,在教学中,很容易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有效衔接。我院多年来派出数十名青年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与企业人员联合开发多个教学项目,并编写技能化教材应用于教学中。

2.开发项目的实施。高职教育一般有五个学期的教学任务,第五学期也是顶岗实习的前一学期,该学期课程主要安排核心课程的技能实战项目,以进一步巩固和训练本专业的核心技能,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零距离”对接。每年教师和企业人员不断对开发项目进行更新,以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与时俱进。

三、工学结合教学的媒体——技能化教材、多功能一体化教学实训基地

1.开发技能化教材。鉴于高职教育的特点,校企合作编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工学结合技能化教材。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课程属于行动体系的课程,体现工作过程与岗位需求,其技能化教材必须体现行动体系课程的特点。例如我院的冲压模具技能实战课程的教学项目就体现了以上特点。

2.建设多功能一体化实训基地。一体化实训基地是有保证工学结合教学情景实现的关键。我院机械工程系建设了具有以下功能的实训基地:①知识与技能的载体。②教学、训练、评估的场所。③技能考核与社会服务基地。④学生竞赛训练平台。⑤科研与创新的源泉。⑥师资培训基地。⑦承载工作任务。⑧复现工作情景。基于以上实训基地的基本属性,我院机械工程系建成集实训设备布置区、教室区、工量具仓储区、教师办公区多功能一体化实训基地。

四、工学结合的组织实施

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胜任所学专业的技术岗位。根据各专业特点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实施工学结合。

1.企业订单式。企业向学校提出用人需求,学校定向招生,学校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承担培养责任。如中德机电班,由德中机电专业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我校培养机电一体化人才,按照德国“双元制”模式(即将企业与学校结合起来)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能拿到本校的学历证书,还能取得德国工商大会颁发的德国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德方负责安置到德国在华企业工作。该模式在我院实施多年,教学效果显著,得到了家长、企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2.实战训练式。实战训练式工学结合,即利用学校的一体化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企业,对专业技能化课程开展技能实战活动,分组开展技能实战训练,根据学生的最终实战成果鉴定每组的训练效果。该模式适用工科类的教学和实践,我校在模具技术专业应用了两年,成效显著。

3.生产教学一体化式。为提高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性,教师在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分配一天的教学时间,上午一般由专业教师培训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下午学生进入生产车间,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在师傅的带领下,进行实际生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该模式从工学结合的起点、载体、媒体和组织实施四个方面,进行了校企深层的合作,对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创新之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企业、行业和职业教育的紧密结合的局面,按照此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实现了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此种做法,是高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有效途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继中.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40-146.

[2]刘洪一.“官校企行”四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3):64-67.

[3]戴锋.对“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思考[J].江苏教育,2012,(33);48-51.

[4]谭属春.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1)90-94.

[5]向丽.高职工学结合课程教材开发的理念与体例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2,(7):38-44.

作者简介:王艳芳(1982-),女,河南周口人,2008年毕业于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现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任教,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项目化工学结合一体化
家居空间设计项目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国际比较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