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分析

2014-09-01丁胜实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弘扬大学生

摘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出现,高职院校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任重而道远。文章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民族精神认识的现状与原因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等三方面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民族精神;弘扬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067-02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随着改革的深化和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交融,如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除了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外,还要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这已成为各高校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课题,高职院校显得更为迫切。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民族精神认识的现状

当前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信仰共产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我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对党中央领导集体非常信任。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出现了迷茫,有消极、颓废等不良倾向。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多元文化中包含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公然挑衅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否定社会主义、诽谤人民民主专政,贬损中华民族文明史。面对这些文化意识的传播与渗透的误导,一些大学生动摇了他们的理性和信念,对国家、民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信心不足,甚至产生怀疑。极具政治隐蔽性和欺骗性的西方价值观,利用经济优势、传媒优势和教育、交流文化优势不断侵蚀着我国民族文化。一些大学生缺乏系统、完善的人文知识,传统文化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不足,对外来文化盲目崇拜,对本民族文化表现出明显的疏离,民族文化认同感出现危机。另外,西方社会价值观中的享乐主义和极端功利主义使一些大学生极其崇尚金钱主义,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艰苦朴素意识淡漠,精神世界匮乏,思想荒芜。

二、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分析

1.传统教育不够系统。从小我们接触的就是谦虚恭让、尊老爱幼等基本原则。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进入教育系统精心设计的“应考尖塔”,学习历史,学习政治思想,这其中宣扬最多的就是民族主义,独立、富强、进步,我们能记住,但是只是为了考试,并没有细细考究这类思想文化的基础和来源,放眼望去,满是充斥着“高尚”的塔尖,我们只是背知识点,并未领会其深刻意义,导致对中华传统民族精神的认识缺乏全面性。

2.高职院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误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紧迫任务。然而,一些高职院校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工作的重心往往放在增加招生人数、开设热门专业、规模扩大方面,对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有所忽视;一些高职院校则片面注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的紧迫性认识不到位,对民族精神培育重视程度不够。有的高职院校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途径较为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各种教育资源,缺乏多样性,表现在:把民族精神的培育仅放在课堂教育中,或片面注重理论讲授,实践环节较为薄弱;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实践环节片面理解为各种文体活动,缺少深入社会的实践环节,从而使培育效果大打折扣。

3.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一部分人完全不知道什么是民族精神或对于民族精神的发展、完善完全不在乎,这部分人主要以青年学生为主。这部分人大多在为学习生活奔波,基本的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何谈精神认识?所以,要使优秀的民族精神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必须要保证这个社会能站在物质的层面上仰望精神。

三、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措施

1.创新教育载体,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广泛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需要有效载体,要用好的教育载体营造好的教育氛围,用好的教育氛围陶冶大学生的高尚情操。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的改革浪潮中,受到纷至沓来的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他们的价值取向自我化、功利化、多元化趋势加强,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日趋淡漠;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生硬呆板的说教方式普遍存在厌烦和抵触的心理。因此亟须创新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和手段。

2.丰富教育内容,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我们要从教育思想上把过去单纯以培养学生“做事”为主的教育模式,转变成既培养学生“做事”又培养学生“做人”的教育模式。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统一起来;把民族精神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统一起来;把成才教育与振兴中华教育统一起来;把爱家乡、爱学校、爱国家统一起来,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活动,既促进大学生的理论思考,又丰富大学生的实践感受。①立足家乡。利用本土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增强民族认同感。通过“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到乡村及自己的家乡,感悟社会的巨变,感受家乡、家庭生活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刻苦学习、对工作不断创新的精神,培养他们全心全意为同学和他人服务的意识,努力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②立足校情。加强大学生感恩情怀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尊师、爱校的传统美德。设立校情校史展览馆,展示学校艰苦创业的历史,引导大学生深刻感受学校的发展变化,使学生珍惜学校的学习生活。③立足国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巨大精神财富。

3.优化教育过程,实现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提升大学生的理想追求要借鉴国外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先进经验,首先,必须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尤其要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民族精神培养方式方法。其次,在民族精神的培养中,要引导大学生把内在的思想认识外化为志向行动,自觉把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努力成为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为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荆惠民.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2]王孟举.警惕美国霸权文化入侵[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10).

[3]孟静雅.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审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5).

[4]杨建华.高职院校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探索[J].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g591。

作者简介:丁胜实(1979-),男,湖北孝咸,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弘扬大学生
弘扬爱国精神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