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后进生的转化
2014-09-01陈梅
陈梅
摘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要努力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充分考虑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关注人的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精神和个性差异,注重形成健全的人格,并最终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
关键词:素质教育;后进生;成因;转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35-01
自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学生层次出现参差不齐的“不紧气”现象,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何况现在国家提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均衡发展。因此,后进生的转化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
纵观古今,环视中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到邓小平的“培养四有新人”,从教育之父赫尔巴特的“德行是教育的唯一目的”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的“学会生存”、“学会关心”,我们不难看出,只有素质教育的实施,才能能更好地提升人的社会地位,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
但就当前的教育形势看来,仍就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和驱除应试教育的轨迹和“阴影”。当前普遍盛行于课堂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为了应对考试,“填鸭式”、“灌输式”学习剥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只是教师不停地在讲台上讲授新知识,学生只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边听边记。这还是那些成绩“好”的学生。而那些本就有些懒惰、比较调皮、成绩差的学生则在下面讲话、画漫画、修指甲、照镜子,在纸上下五子棋、玩手机聊QQ等。最终,那些个极少数坚持“听课”的学生,即使学到一些知识,也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没有选择知识和学习方式的权利。其更多的学生将会渐渐对乏味的课堂学习失去兴趣,一旦没兴趣,上课又自己玩自己的,恶性循环,能不落下而成为后进生吗?而那些被动接受知识的所谓“优生”也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发挥个人特长的机会,从而也成为被动学习的机器。长此以往,他们又能坚持多久呢?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如何来谈素质教育呢?特别是在很多农村中小学,由于师资的匮乏,地理的劣势,信息的闭塞等因素,推行素质教育就显得更难。而那些离城镇较近的中心学校虽师资有了,信息也畅通了,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还在继续用成绩(分数)来给学校、给教师排名,还搞什么“末位淘汰制”。社会上也是看你这个学校中考有多少个500分,看你这个老师教的班级学科平均分,在学校的名次,这样一来,追求分数,追求升学率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自然也就存在着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而轻视音乐、体育、美术等所谓“副科”的现象了。于是,学生的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也就名存实亡,大都被那些主要学科占用了,而学生只好整天埋在书堆里,厌恶枯燥乏味的学校生活,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自然也就无从推进素质教育了。
为了改变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指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学校教学活动不准挤占体育活动时间和场所,要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坚强毅力。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教师素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显著的作用。根据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教师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有全新的思想观念——李白诗云:“天生我才必有用”和科学创新的教学活动:“鼓励冒尖,允许落后”,这样才能真正的帮助那些后进生走出困境。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那我们为什么不让其充分发挥呢?
因此,我们的教育不能仅停留于分数之上,不能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文化课学业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在智力,不应该扼杀学生的天性和优势智能,不应该让学生在分数的桎梏下成为“失败者”而自卑,从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和希望。面对后进生的成绩时,绝大多数教师可能会给他们加班加点的予以辅导。虽然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后进生的成绩,但是以损害他们内部学习的积极性为前提的,而且教师加班加点时,也不能绝对保证教学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强制性的延长学习时间、加班加点辅导绝对不是一个好方法。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规律,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空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多元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不能再强调整齐划一,不能再搞“齐步走”、“一刀切”了,我们要正视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后进生的转化最关键的还是靠他们自己。因此,必须引导学生从根本上重新认识自己,提高自信心,把握好学习的步骤,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总之,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化冻”则更需一份长久的坚持与耐心。我们在教学中对后进生的转化不能操之过急,这是一项复杂、繁琐而艰巨的长期工程。在培养优等生和中等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特别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尊重他们的进取心、自尊心和荣誉观,对他们付出比一般学生更多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及时而适当地满足他们的需要,激励他们积极进取,设法营造利于转化的外部条件,使他们早日“脱困致优”,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