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实践与创新模式的探索

2014-09-01邓修权刘秀梅黄大益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基地学院考核

邓修权,刘秀梅,黄大益

(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191;2.深圳航空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最近几年,B高校一直致力于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工作。2012年暑假,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开展了新模式下的首次生产实习改革实践,取得了理想的改革效果,尤其在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选择以及组织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

一、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实践

1.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选择。在实现与企业“长期合作,互惠共赢”的改革思路下,学院有的放矢地考察和选择一些企业共建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在选择生产实习基地时,优先综合考虑企业的以下三个条件:a.企业软硬件条件和工作环境是否满足生产实习需要;b.企业各层领导和员工是否对基地建设抱有积极的态度;c.到达实习基地交通是否便利。B高校经济管理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作为学院改革实践的主要试点专业,学院通过企业调研、与企业领导座谈,最终为工业工程专业选择了三家比较合适的国有企业:北京某仪表有限公司、北京某机械制造厂、北京某材料研究院。

2.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的组织和管理。学生在生产实习基地实习的过程中,学院设计了科学的组织结构和规范化的管理体制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在学院生产实习领导小组的管理下,成立集中实习工作组,负责对校外各生产实习基地的总体把关和工作管理。在每个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均设立一个负责该基地实习工作的领导小组。在实习基地积极实行“双导师指导制”和“组长联络制”以及“一周小沟通、两周大沟通”的互动机制。在为期四周的生产实习中,每周由带队老师牵头组织一次学生、实习基地负责人参与的座谈会,听取学生的工作感想和意见建议,讨论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计划和部署。

3.校外集中生产实习的效果分析。工业工程专业参加校外生产实习基地集中实习的14名学生反映,在良好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下,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受到及时的关注和指导,疑难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素质。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到:14名学生中,对学校集中实习的运行管理体制评价,6名同学(42.8%)非常满意,8名同学(57.2%)比较满意,没有人对学校的管理体制不满;对自己在生产实习中的收获评价,有3人(19%)认为自己收获很大,有7人(62%)认为自己收获较大,有4人(19%)认为自己收获一般,没有人认为自己收获较小和没收获。另外实习基地领导对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的运行管理制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表示愿意与学院进一步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模式。

二、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创新模式

由上可知,B高校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在选择以及组织和管理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实习条件。但是当前实习基地普遍存在运行模式单一、管理不规范、学校投入实习经费不足等问题,使得传统的实习基地形式和实习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社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需求,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多元化的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的创新。基于上述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工作经验,结合文献分析和当前生产实习现状,本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新模式,包括基地的选择、运行以及考核评估等方面。

1.生产实习基地的选择。夏毅敏等人在讨论建立长期稳定的生产实习基地时,对基地的选择提出了三个条件:一是要专业对口,基地拥有齐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技术、工艺、管理水平,实践能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二是企业生产任务相对饱满,学生可以真正参与进去;三是在企业中,上至领导下至普通职工对学生生产实习都能关心、给予重视[2]。段彪等人认为好的实习基地应当满足四个条件[3]:一是基础设施专业规范,二是技术力量雄厚,三是配套措施完善,四是对支持学生生产实习教学有积极的态度。除了以上提到的条件外,优秀的实习基地还应该满足具有产学研合作前景的条件。在实际操作中,高校在对实习基地进行选择前,需要深入候选实习单位展开调研,综合评价选择最优的实习基地。

2.生产实习基地的运行。生产实习基地的运行要想长久稳定,校企双方必须遵循“互惠共赢”的原则,开展多方位产学研合作。在此思路的指导下,高校与企业可以在以下方面展开合作和交流。①通过生产实习开启校企合作。生产实习是学院、学生、实习单位三方共同参与、互惠互利的过程。学生直接参与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经学院汇总分析后反馈给企业,可以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4];同时,实习单位可以通过参与高校学生生产实习方案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改革,帮助完善学院实践教学和课程教学制度。②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实习单位可提供成熟的制度管理环境和先进的设备设施。通过在实习单位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高校也可以邀请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或管理人员入校举办讲座,或聘为兼职教授。高校拥有丰富的理论教学和科研资源,可以为实习单位提供员工的培训或继续教育。根据需要,高校可尝试与实习单位签定“定单式”用人计划,为单位“定向”培养相关岗位人才[5],或者开展联合办学,共同制定和实施教育教学计划,共同负责培养学生。③校企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和企业可以以课题为导向,以项目和技术服务为纽带,开展多方位的产学研合作。一是结合问题研究的需要,高校承接实习单位的横向课题[6],为实习单位提供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二是双方对已有的科研成果开展应用研究,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三是双方共同申报基金项目,一起承接科研生产任务,并可以通过共建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方式,构建创新平台体系。

3.生产实习基地的考核评估。在学生生产实习方面,实习基地对学生在实习中的综合表现进行考核和评价,为学校给学生实习评分提供依据。不仅要进行纪律考核、表现考核,维护生产实习的秩序,树立大学生的人格形象,而且要进行现场操作和记录总结考核,以检查学生的实习效果。实习成绩要根据以上考核和学生实习报告、实习答辩等进行综合评定,以确保实习成绩考核的公正性和合理性[5]。

本文在分析了某高校经济管理学院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分析,对高校本科生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的新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校外生产实习基地建设新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立足于生产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发展的基地选择标准;常态化、多元化的基地运行机制以及专业、规范的考核模式以及管理制度。为我国高校生产实习模式的改革与管理、生产实习绩效的提高提供了借鉴。

[1]刘建强,白丽平,伍乃骐.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方法探索[J].工业工程,2003,(1):81-84.

[2]夏毅敏,王琴,何玉辉,等.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3):91-92.

[3]段彪,陈建,向枭,等.水产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82-184.

[4]李桂梅,李科生.立足双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2):75-77.

[5]何玲.高职高专院校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7-110.

[6]薛生虎,周静伟,李文军,等.加强实践教育,探索新的实习模式[J].中国计量学院学报,2001,(z1):76-77.

猜你喜欢

基地学院考核
初等教育学院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我的基地我的连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学院掠影
家庭年终考核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
独立学院:“我该如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