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区化管理的高校公寓管理模式探索

2014-09-01金锡标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4期
关键词:学生公寓公寓宿舍

金锡标

(温州大学 瓯江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一、当前高校公寓管理模式的主要形式

1.综合管理模式。综合管理模式是吸收行政管理文化的一种宿舍管理模式,高校采用行政管理的方法,集中领导,分散管理,由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公寓管理。

2.自我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是高度重视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一种宿舍管理模式,由学校行政管理部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住宿条件,并配套设施设备,由住宿的学生自行选聘学生进行管理。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模式,即是指与学生宿舍有关的包括安全、水电、清洁卫生、生活秩序等由学生自己管理,学校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

3.公寓化管理模式。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管理高校公寓,由学生向学校交纳一定费用,学校负责统一购置设备及用品,并组织专人对宿舍进行管理,提供全面服务。在教育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指导下,各高校积极探索公寓管理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以改善大学生的住宿条件,目前已初步形成规模,基本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然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学生公寓化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宿舍管理效能低。在现有的公寓管理模式中,相比较成立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外,大量高校愿意选择设置多个部门对宿舍进行不同方位的管理,而这种管理方式使得各部门权能混同,职责易被分散及推诿。此外,公寓日常服务管理人员,由于多为聘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培训,对学生在宿舍的生活真实状态缺少全面掌握,只是作为“门卫”守着公寓,学生也因此很难寻求到帮助。②宿舍功能定位单一。长期以来,大学生宿舍只被定位为居住及休息的场所,只有日常起居生活的必要设施,忽视其在教育、塑人方面的重要功能。学生在宿舍中能选择的活动少之甚少。然而,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效的地点一般是在学生寝室,因为寝室是学生的私人场所,学生更能对学生工作人员敞开心扉,学生工作人员也能最有效地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动态以及进行各项教育工作。但我院的学生工作人员下班后住在校内的很少,晚上仅有十名入住学生公寓的辅导员值班,因此,这些辅导员在晚上进行了解、管理学生的精力非常有限。公寓内这种师生比的严重失调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二、学生社区管理的主要经验

1.构建专业化管理服务系统。社区管理服务工作人员职业化、专业化社区管理与服务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延伸,其职业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部分高校甚至直接引入物业公司或成立专门的部门对学生社区进行管理与服务。专业管理服务系统的优势在于平时注重加强培训、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面貌,建立相关职能部门一把手责任制,签订安全责任状,层层明确社区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定期组织生活服务中心、公寓管理中心及校卫队组成检查小组,检查宿管人员的工作情况。通过检查监督和学生意见反馈对宿管人员进行考评,并将考核制度与工资挂钩,提高其工作责任心和积极性。

2.将学生“自我管理”与辅导员管理相结合。成立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在每个学生生活区设立分管委员会,由学校生活服务中心及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老师共同担任,主要负责各种设施的报修和服务投诉,学生生活区宣传栏的更新和管理,公寓绿化及各种防盗安全设施的定时检查、宿舍内消防检查等工作,以此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同时,在各个学生宿舍区至少为每个学院配置一个辅导员休息间或工作室,学院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辅导员轮流地或固定地入住学生社区,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动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辅导员通过定期走访学生宿舍,加强沟通与交流,预防和消除学生的不良行径。有条件的高校还在学生社区中设立辅导员沙龙室、班级交流室等多功能社区工作场所,方便辅导员开展工作。

3.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注重宣传阵地建设。学生社区宣传阵地主要有社区宣传栏、电子布告屏及各学院设立于学生宿舍区的各种展板等。社区宣传栏主要分布在各学生宿舍区的宿舍楼架空层楼道,由公寓管理中心负责管理。为广大学生了解党和国家大事,了解民主、政治和法制政策创造有利的条件,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进公寓的重要手段。学校或学院有关部门的短信息平台可在第一时间将各种信息或通知发送到电子布告屏,并滚动显示。

三、高校公寓管理的社区化管理模式相关建议

加强和完善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是维护学院正常发展的重要保障,故应当正确处理管理、教育、服务的关系,正确把握学院、学生、物业的关系,以充分发挥公寓的“育人”功能,笔者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在管理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随着高校学分制、选课制的实施、生活园区规模的扩大及硬件设施的改善,高校学生生活园区日益成为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主要场所,成为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新平台、新阵地、新领域。高校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充分认识生活园区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生活园区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切实加强生活园区育人工作。由于宿舍是学生的私人空间,学生有着较少的语言和行为顾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宿舍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在学院公寓管理中打造一个统一的平台,除了通过社区宣传栏、电子布告屏及各学院设立于学生宿舍区的各种展板外,还可以通过建设学生社区网络,建立起集教育、学习和工作为一体的多功能门户网站或主题网站,来提供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文件和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此外,亦应注重营造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氛围,努力提高公寓文化建设的层次和品位。举办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艺术节、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宿舍内务管理和宿舍文化等。将党团活动、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及感恩教育深入到学生社区。在每个宿舍区附近的教室定期播放形势政策教育影片或其他科普、社科、人文、法制等教育片,以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

2.完善管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全面性的施展和发展,一切学生工作都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高校在生活园区育人工作中要注重贴近学生实际,尊重学生个性,增强学生自理、自立、自律、自强能力,满足学生的成长成才需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生活园区成为对学生进行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为了共同做好宿舍管理工作,学校学生工作部门和后勤部门要制定健全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全面做好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后勤部门要制定相应措施,引导学生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和入住学生签订具有约束性的管理条例,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另外,还要加强后勤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可定期进行培训,传授宿舍管理、学生心理等相关知识。就学校学生工作部门而言,可指定优秀学生参与公寓管理,增进学生和后勤部门的沟通。此外,学校还要加强思想辅导员队伍建设,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责任感,不要受网络上不良现象的影响,引导他们构建和谐、文明校园的观念。故而除了学生社区的日常管理、保洁和维护工作由学校后勤服务集团下属的生活服务中心负责;宿舍房源的调配和安排由学生管理职能部门制订方案,由生活服务中心负责实施;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工作由学校成立相关的职能部门承担,或由学生工作部分管。形成了学生管理部门、后勤保障单位、学校保卫部门和各学院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和机制,推动了学生社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公寓学生由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参与管理,由校学生处统筹领导、公寓管理中心具体指导,学院监督反馈,学生处、公寓管理中心、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学院四者间是相互沟通协调、监督反馈的关系,具体管理由公寓管理中心负责,重大事务必须上报校学生处备案。让学生参与公寓管理,实现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完善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有效机制,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学生公寓的管理教育没有学生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从大学的特殊性讲,学生才是公寓管理的真正主人。成立学生自管委员会,发挥其“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作用,是现代高效学生公寓管理的改革方向。

[1]杨明峰.浅谈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及文化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44.

[2]张小妮.谈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下学生公寓的管理[J].广东科技,2010,(24).

[3]刘海涛,张月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学生公寓的平台建设研究[J].大家,2011,(6):162.

[4]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

[5]张继生.浅析高校学生公寓信息化管理育人功能拓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3).

[6]杨春芳.学校社会工作应对高校学生问题的策略[J].企业家天地,2011,(5):75-76.

猜你喜欢

学生公寓公寓宿舍
热得快炸了
前滩禧悦公寓
共享公寓
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模式探析——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公寓为例
末日公寓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数字公寓
一个都跑不掉
学生公寓“五进”工作法治化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