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苗族巴代文化的构成与特点
——以花垣县蚩尤村为例

2014-09-01王文明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苗族文化

王文明,易 宇

(1.湖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湖南 怀化 418008; 2.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005)

湘西苗族巴代文化的构成与特点
——以花垣县蚩尤村为例

王文明1,易 宇2

(1.湖南省民间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湖南 怀化 418008; 2.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005)

巴代文化是湘西花垣及其周边一带苗族人民的集成。它包括三大仪式、两大体系、八大板块、三十七种类的庞大内容,囊括了苗族文化的原生基因与苗族文化特质的全部内容,具有多样性、独特性、神秘性、艺术性等多方面特点,是湘西苗族代表性的文化瑰宝,具有多层面的重要价值。

巴代文化; 构成; 特点; 花垣县蚩尤村

巴代文化和国内外许多传统文化一样,受到各种现代元素的冲击,面临着巨大危机,濒临消亡。

“巴代”是苗语汉字记音,意指苗族祭祀仪式、习俗仪式、节会仪式及其它活动仪式的主持者,更是苗族文化的传承者。巴代文化是以祭祀为核心的文化,是苗族的主流文化。

花垣县位于武陵山腹地湖南西部,是苗族人口所占比例为湖南省第一的苗族聚居地,苗族巴代文化、蚩尤文化资源积淀深厚,于2010年被中国民俗学会授予“中国蚩尤文化研究基地”。蚩尤村位于花垣县城郊,临近319国道,是巴代文化的重要传承地之一。

研究该村的巴代文化及其旅游开发,不仅特别重要、非常紧迫,而且极具现实可行性。目前,理论界对巴代文化的作用、意义、价值、符号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成果较多,巴代古歌等资料收集的成果也比较多[1-6],但对其内涵与外延,构成与特点等方面的专门研究成果还较少见到。本文不揣冒昧,就此略予探讨,就教于专家学者和读者诸君,也希冀有助于巴代文化的深入研究。

一、巴代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1.巴代的含义 巴代,在苗语中全称为“喂斗得寿,剖弄告得”,又称为“巴代巴寿”。就巴代而言,巴者具有阳、为上、为主、为刚、为阳具,为主流等意。代者,为儿、为下、为大,为传宗接代之意。两字合为主流的传承者。就其复名而言,其“得寿,告得”意为从老家园走(跑)出来之主流。“喂斗得寿,剖弄告得”即为“我是从老家园迁徙出来主流的传承者”之意。[1]“巴代”精通哲学、政治、伦理、音乐等,知识面广,精通百艺,是苗族的上层文化人,同时,也是苗族祭祀、习俗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仪式的主持者,更是苗族文化的传承者和保护者。“巴代”有苗师“巴代雄”和客师“巴代札”两大类。

2.巴代雄 “巴代雄”即苗祭师,苗语叫Bax deib xiongb。也有人称为“苗教”、“主教”、“文教”、“苗巴代”等等,是指自古以来用纯粹的苗语神辞进行的祭祀仪式,其祭祀仪式所记录和传承的全是苗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在祭祀中以静态为主进行。“巴代雄”是苗族原始本有的民间宗教,启教早,历史长,随着苗族的产生、发展传承至今,是苗族巴代的本根大教、主体大教。

3.巴代札 “巴代札”即汉祭师,苗语叫“Bax deib zhal”。也有人称“客教”、“武教”、“客巴代”、“客师”等等,是苗汉杂居后,在原有的基础上,按照“巴代雄”的科仪结构模式逐渐演化而产生出来的各种仪式。“巴代札”的祭祀神辞主要用汉语,祭祀过程以动态为主。“巴代札”不是苗族巴代的本根、主体大教,而是苗族巴代汉化的衍生物,是客教。

4.巴代雄与巴代札的关系

表1 “巴代雄”与“巴代札”的比较

注:此表为作者根据调查所得资料整理汇总而成。

“巴代雄”和“巴代札”很容易被人们混为一谈或者张冠李戴,其实两者在很多方面是有区别的,巴代雄产生的时间比巴代札要早,内容也比巴代札丰富,虽然巴代札很多东西都是根据巴代雄演化而来的,但是,不管是仪式的内容、仪式的姿势还是祭祀的神辞、对象等两者之间都是有区别的,详见表1。

5.巴代文化的含义 从“巴代”、“巴代雄”、“巴代扎”及其关系可以看出,“巴代”、“巴代雄”是苗师,是祭师,是当地苗族重德高望重,最有学问、最有智慧的人,通晓苗族迁徙流变的历史,精通苗族采集、渔猎、农耕、医药、征战和手工百艺,兼具沟通人神、人鬼之能。可见,巴代文化就是湘西苗族人民传承的以祭祀、习俗、节会为载体的苗族民间古老文化,是以巴代雄为代表的苗族同胞的采集、渔猎、农耕、医药、手工、军事、娱乐等多层面文化的集成。这些层面的文化都是在苗族族群中德高望重的“巴代”主持下演绎与传承的,都具有浓厚的神灵信仰的神秘色彩。从这些文化及其神秘性可以看出,巴代文化就是以神灵信仰为灵魂,以生产生活为基础,湘西境内苗族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方式、总体过程及其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6.巴代文化的外延 从“巴代”、“巴代雄”、“巴代扎”及其关系,以及“苗族巴代古歌”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巴代文化的外延包括采集文化、农耕文化、狩猎文化、军事文化、手工技艺、饮食文化、日常交往及其礼仪、娱乐文化、祭祀文化等诸多方面。

二、巴代文化的构成

以苗族祭祀、习俗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仪式为载体所传承的苗族“巴代”文化,其内容概括起来为:三大仪式、两大体系、八大板块、三十七种类的庞大内容[2]。“巴代”文化囊括了苗族文化的原生基因与苗族文化特质、神灵形式的全部内容与成分,是苗族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1.农耕文化

苗族传说与相关文献表明,苗族是我国最早从事农耕的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农耕生产生活过程中,苗族先民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以农耕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巴代文化。巴代文化的“古歌”中就记载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方面的具体内容,丰富而具体地反映出苗族的农耕文化,体现了苗族人民祈祷人畜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强烈愿望。

如巴代古歌中的“江楼江弄”[3]233-234:

Jangs noux jangs nongt,

栽谷栽米

江楼少苟鲁楼照,

Jangs noux shangt geud nzhub noux zhot,

江弄单汝明在斩。(在斩明)

Jangs nongt dand rut mlob ncand ncand.(ncand ncand mlob)

纠龙路剖江吉报,

Jox leix lut peub jangs jid bos,

江照谷江浪路先。(浪路中)

Jangs zhot gul jangl nangd lut xanb.(nangd lut nzhongb)

明天才斩白包照,

Mlob nzongt ncand nzand bed bod nzhot,

吉奈交秋昂先单。(昂先拢)

Jid hnant jod qoud ngangx xand dans.(ngangx xand longl)

奶楼少苟禾半闹,

Leb noux shangt geud ob banx lod,

奶弄报半吉潘满。(不长猛)

Leb nongt bos banx jid pand mant.(bul nzhangd mongl)

译:栽秧把这谷种撒,秧苗长得绿油油。

九丘新田一起载,十块新土全载有。

青绿悠悠发满蓬,谷米熟壮在秋时。

谷粒要用筐笼收,米粒进筐大丰收。

在巴代手诀中也同样蕴含了大量的农耕文化,包括动物、植物、四季节气、天气变换、春耕播种、洪涝灾害等丰富内容。

2.狩猎文化

在巴代神话、传说、神辞、舞蹈等里面,有较多狩猎和采集的场面。在巴代仪式的供牲、上熟、分配中,使用人类原始打猎的方法。例如,在宰杀牲畜时不用刀,使用的是人类原始狩猎的作法和方式,用木棒将猪打死,用梭镖将牛椎死,祭鸡时将提起撞死。猪打死后,是用冷水湿毛之后,搭架子放于火上烤,用木棒刮毛或直接的火上烧毛,而不是像当今一样用开水烫了刮毛。牛椎倒后,便直接开肠破肚,并不是像当今一样地剥皮剐骨。这些都是原汁原味的原始作法。

3.军事文化

巴代札中的各类法器道具,如帅旗、角号、鼓锣、令旗、师刀、长刀、令牌、马鞭等道具法器都是古代武将征战所用的器械,是古代军事文化的反映。同时,在巴代札坛的布置中,有营、哨、卡、兵、马、帅旗等,在巴代祭祀的兵将神员中,有上坛七千将帅、下坛八万兵马、五营兵马、五哨兵将、五路五猖、天仙兵马、地仙兵将等,以及巴代手诀中的刀、叉、棍、棒、枪、炮、卡等,蕴含和体现了古代军事文化[4]。

4.祭祀文化

据专家考证,苗族现存三大祭祀活动,即“弄业(椎牛)”、“弄豕巴(椎猪)”、“撬弄(还傩愿)”。“巴代”文化是以祭祀为内核的文化,祭祀的方式、对象多种多样,从始祖、远祖、近祖到自然界中的巨石、古木、河流、山川、土地、水、火等,都可能是祭祀的对象。在苗族的祭祀活动中,以祭祖最经常、最隆重。在远古生产力极其落后,人们无法驾驭自然力,无法避开战争等灾难时,通过祭祀仪式,祭奠先祖,祈望祖先保佑子孙,从而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坚定信心,增强信念,克服困难;同时,祭祀也反映了苗族人民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的强烈愿望。

5.医药文化

在古代,“巴代”是个善用草药,起死回生的人物,只有识草药,懂医术的巴代才算是完美的巴代。乡人一旦患病,首先要找巴代医治。在巴代医药理念中,人是一个身心不可分割的整体,甚至有时心理因素要远远大于外部身体因素。因此,在驱邪退瘟,疗病治伤的时候,巴代不仅注重治身,而且注重治心,采取神药两解的治疗方法,使身心内外达到平衡。小病小伤一般多用神咒法水解决,如鱼刺或竹签等硬物卡住咽喉,巴代多用“落池水”来解决便可以了。如一般的跌打损伤、破皮流血,巴代则多用“止血水”或“接骨水”来解决就行了,在这些治病疗伤的神咒法水中,还有“消肿水”、“镇痛水”、“止血水”等等。对于严重一些的疾病则用药草来医治。过去的巴代至少会用百多种草药,甚至有的懂数百种草药。

6.娱乐文化

苗族的娱乐文化丰富多样。第一,歌舞娱乐。苗族的歌声悲凉凄婉,又不失诙谐开朗,苗乡是酒歌、情歌、劳动歌等民歌的海洋。在巴代文化中,还有配合古老话的古老歌,许多古歌特别是椎牛、吃猪等有关祭祀性质的神辞歌,都是在巴代祭祀场合里唱,有的还得由巴代亲自来唱。苗族舞蹈如鼓舞、芦笙舞、龙舞等多彩多姿,热烈奔放。第二,节庆娱乐。巴代文化里有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包括过年、二月二、清明、端午节、六月六、赶秋等。这些节庆活动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惯了他们的精神享受。如四月八,四月八(农历)是苗族传统的节日,是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女儿节、牛节。每到这一天,苗家人民穿金戴银,穿上节日盛装,从四面八方集到一起,打花鼓、打铜锣、奏唢呐、吹芦笙、唱苗歌、上刀梯、耍拳棍、舞狮子,尽情狂欢。

7.礼仪文化

苗族人热情好客,真诚质朴,十分讲究礼仪礼貌。“巴代”是苗族礼仪礼貌的宣讲者,是苗族集体活动中礼仪的主持者,因此巴代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如在请师中,要请三次;在敬酒中,要敬三次;敬酒时,往往还要敬三杯;在送神时,要送三次。巴代文化很强调诚恳待人、朴实待人、厚道待人,来客要酒肉相待、主客皆醉,人神皆醉,酒足饭饱,不亏待任何一人。民间也流传着这样一些俗语,如“人请三次,神送三道”,“贺喜祝神,礼尚往来”,“来有我请,去有我送”等,正是这种礼仪观念的简洁表达[4]。

8.工艺文化

作为巴代,除了具备天分、缘分、本分和勤奋之外,还具备很多特殊技术技能。如画功,巴代的神图多达几十幅,牌位图像也很多,作为巴代,不仅要会画,而且要画得好,不脱谱、作色艳丽、活灵活现、古色原意。雕功,神像面具、功曹神马,印版图章,法器道具多达五十余种件,都要巴代雕刻制作。剪功,在祭祀中,巴代要剪的纸马长钱、吊图吊卦、花卉图案、飞禽走兽、各种人物、器皿边格、旗号诸般多达百余种,名目繁多、花样怪杂,全要巴代剪裁制作。巴代文化中就包涵巴代的书写、绘画、雕刻、扎制、剪纸等技能文化[5]。

9.饮食文化

巴代文化中包涵的饮食文化,首先体现在巴代文化活动的祭品上。祭品或供品,因祭祀活动及其所敬神灵的不同而不同。在祭药神的供品中有五堆糍粑,将牲畜打杀后留的五节生肠及血染了的皮毛一起摆在供案上,表示人类原始阶段茹毛饮血,生吃冷饮;熟食供品都是用火燎水煮,不用煎炒;熟肉供品用竹签穿串,不用盘盛筷夹。“椎牛敬酒”的“九献”中还要加献酸汤、酸菜;在祭祖的供品中,有椿木尖炒蛋、鳝鱼炒莴笋、竹筒饭、菌子地猫儿、冷水泡酸菜、麻米水豆、糯米酒或苞谷烧白酒。巴代文化中还有古代造酒原根、造酒方法、封存方法等酿酒技艺,以及喝酒、敬酒等酒文化的丰富内容,有种茶、泡茶、品茶等茶文化的丰富内容[4],这些都是极具特色的苗族饮食文化。

10.迁徙文化

在远古的部落争斗中,苗族屡战屡败而不断迁徙,最后散居在大山沟壑、深山老林的边陲之地,生活在十分贫瘠的土地上和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从苗族巴代的服装中便可充分地看出苗族在迁徙途中的艰难险阻。在原始丛林,荆棘满布,气候恶劣,探路径行,浑身衣服全被挂破成烂布条,全身肌肤被乌刺泡或血染成紫色,至今巴代雄所穿的紫色布条衣,披烂布条以及布条帽都是当时苗族先民们在穿越刺丛是被荆棘挂破衣帽的生动写照。其次,在越登高坡坎或者悬崖处,男人通过布条才能把人拉上,巴代至今仍然将布条系在铜铃上,披挂于法服中,以寄托子孙对先祖的怀念之情。在结鼓社、建鼓会、椎牛、吃猪祭祖中使用的系魂法物,也是一块长一尺二寸、宽三寸八分的布条,苗语称为“比吾”,即系魂布。这就是祖先的精灵,子孙们的魂魄,在祭黼中被视为绝不可少的神圣之物。再者,在椎牛播谷播米的时候,左点右踏之后才上前一步的舞步,既生动地再现了播种劳作的艰难场景,也体现了迁徙途中左冲右突的艰难情形。这些紫色衣、破布片、烂布条、点踏步便是苗族迁徙的脚步,是民族迁徙历史的古老再现。

三、巴代文化的特点

巴代文化的内容与形式呈现多层面的突出特点[6]。

1.多样性

巴代文化以原始宗教为载体,汇集了湘西苗族各个领域的文化元素,其中以祭祖为主体,此外还包含着狩猎、生产、建筑、服饰、政治、军事、自然、医药、婚姻、生育、教育、体育、舞蹈、音乐、工艺、道德等等,从外到内,从物质到精神,几乎涉及所有领域的文化因素。可以说,巴代文化是一座巨大的文化资源宝库,是苗族文化丰富性、多样性的集中体现。

2.古老性

“巴代”文化是苗族先民数千年教化、传承、积淀的文化品牌。它处处都闪烁着苗族古文明的光辉,巴代文化所保留的历史痕迹可以追溯到远古社会,尤其是母系社会时期。在巴代的神话、传说、神辞、舞蹈等里面都体现着巴代文化的古老性。例如,椎牛祭祖采用的都是原始的做法和场面,是古代狩猎、群居群婚的原始生活的生动再现。巴代在祭祀中食用供品的时候,有桌不摆、有凳不坐,而是把食品摆在地下,大家围在一起,蹲而食之,这些都再现了原始人类的生活方式。

3.神秘性

巴代活动在外人看来是一项非常神秘的活动,不管是从祭祀的对象、坛的布置,还是从神辞口诀、动作符号都极其原始、古老和神秘。一是巴代文化神灵信仰的神秘性,尤其是祭祀活动中神灵信仰,既庄严隆重,有非常神秘。二是巴代以“水”代药疗疾治病的神秘性。水不是药,但在巴代手中,就具有药物的功能与作用。三是巴代语言的神秘性。巴代雄祭辞全为古苗语,不掺杂一句汉语,非常精通苗语的人要听懂都极其困难,不懂苗语的人就更加不懂了。这种苗语为上古语言,很多词语深奥难懂。这种苗语体现了上古时代苗族先民怎样的生存发展状态,是我们今天所困惑的,因为困惑不知而带有神秘性。

4.神圣性

巴代文化的神圣性,一在巴代作为苗族文化的传承者,在湘西苗族人们的心目中处于非常神圣的地位。二是巴代文化敬奉的神灵在苗族同胞的心灵中是非常神圣的,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三水巴代在举办丧事的祭祀仪式中,从场所氛围到使用的器物都非常神圣,一般人绝对不能碰,据说碰到了对自己对别人都很不利。在祭祀中,不能随意碰祭品;在接拿或递送祭品的过程中,不允许把祭品掉地上,否则就认为对神不敬,兆头不祥;在仪式场所中,有很多行为和语言禁忌。例如在“橇弄”的祭祀场所中,不能说脏话等等[4]。神秘中显神圣,庄严中显神圣,严肃中显神圣。

5.实用性

“巴代”文化内容丰富,同生活联系紧密,很多内容都是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实用价值。一是巴代文化中医药文化的实用性。过去的巴代都识草药,懂医术,乡人生病首先就找巴代帮其治疗,这体现了巴代文化极大的治病救人的医疗价值。二是巴代文化的古歌中记载是的稻作文化内容,对现代的农业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体现了很强的农耕实用性。三水巴代文化中百科全书的丰富内容,使它具有百科百行的实用性。

6.艺术性

“巴代”本身是懂得各种技能的全能手,在“巴代”文化中处处都闪烁着艺术的光芒。其中包含的民间文学、舞蹈、音乐、建筑、工艺等,都呈现出很强的艺术性和美感。巴代的很多法器道具,如巴代的牛角、师刀、绺巾、面具等,本身就是富有特色的艺术品。巴代文化的艺术性还集中在巴代的神辞上面,巴代的神辞是经过无数苗族巴代千锤百炼的结晶,大部分神辞不仅语言准确而且朗朗上口,体现出人们对风调雨顺、人畜平安等等的美好愿望。巴代的艺术性在舞蹈、音乐上的体现就更为明显了,巴代文化构造了一个丰富的音乐舞蹈体系,如绺巾舞、摊戏子、鼓舞、生产歌、酒歌等。

7.脆弱性

巴代文化以采集、捕猎、农耕生产生活为基础,当今时代全球化、现代化、网络化进程加快,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整个社会面貌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包括巴代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收到了巨大冲击。由于巴代文化以原始宗教信仰为魂,因此很容易觉得“巴代”文化是过去的迷信,不再值得信仰,这就使本已脆弱、濒危的巴代文化更加脆弱、濒危。

四、结语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巴代文化是苗族独具特色的主流文化,是蚩尤村和花垣县的文化瑰宝,是大湘西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亟待我们从巴代文化的构成及特点等入手,进行高品位的多产业融合型休闲体验文化旅游开发,促使更好地保护传承巴代文化资源,带动花垣县和大湘西经济、文化、旅游的发展。但限于作者知识、见解的局限,探讨粗略,分析有颇多不当乃至谬误之处,还请读者专家指正。

[1]石寿贵.苗族的巴代文化[EB/OL].http://amg.jsu.edu.cn/article.asp.2007-03-29.

[2]石寿贵.“巴代”文化及其在苗族社会中的作用、价值和意义[A].中国民俗学会持有文化研究基地成果展示会暨湖南省苗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396-411.

[3]龙宁英,石寿贵,石寿山.湘西苗族巴代古歌[M].长沙:湖南人民版社,2012.

[4]麻三山.隐藏在记忆里的文化符号[D].中央民族大学,2010.

[5]石寿贵.巴代文化及其功用[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4-37.

[6]石家齐.苗族“巴岱”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6):35-39.

CompositionandCharacteristicsoftheBadaiCultureofMiaoMinorityinXiangxi——ACaseofChiyouVillageHuayuanCounty

WANG Wen-ming1, YI Yu2

(1.National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sResearchBaseinHunan,Huaihua,Hunan418008;2.InstituteofPublicAdministration,XiangtanUniversity,XiangtanHunan411005)

Badai culture is a culture of Miao minority in Huayuan county of Xiangxi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The cul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eremonies,two systems,eight plates and thirty-seven varieties,which embraces all the primitive genes and distinction of Miao ethnic culture and possessing multifold Characteristics,such as diversity,uniqueness,mystique,artistry,etc.Therefore,it is considered to be a representative cultural treasure in Xiangxi with multifaceted important value.

Badai cultur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 Chiyou village; Huayuan county

2013-10-08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城镇化背景下西南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综合开发研究(11YJA850021);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省历史文化村镇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研究(2010ZDB06);湖南省民委2012年专项基金:湖南省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意开发研究。

王文明,1948年生,男,白族,湖南张家界人,教授,怀化学院民族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民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易 宇,1991年生,女,湖南涟源人,硕士生,研究民族文化与行政管理。

J722.2;C95;G03

A

1671-9743(2014)02-0001-04

猜你喜欢

苗族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丹寨苗族“祭尤节”
谁远谁近?
苗族古歌《仰阿莎》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苗族民歌
苗族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