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正确轨迹
2014-09-01李金如
李金如
大学阶段是学生的美好时代,在这里多一分自由及向往,少一分约束及强制。并且在这个自由空间中,学生独立生活,也学习感兴趣的相关专业。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大学是一个美好的摇篮,许多的理想及信念在这儿开始萌芽生长。大学生的理想及信念将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学习及生活,而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及成长也就间接影响了祖国未来的发展。可见,对于大学生正确理想及信念的导向是教师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从而角度出发,我觉得大学生的理想及信念深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其的摇摆不定或者是偏离正轨。本文主要阐述关于大学生受到的环境影响因素及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导向正轨。
大学时代的美好是学生所向往的,当大学生真正融入其中时会感受到其中的各种元素。对于大学生而言,在大学中除了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以外,还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找到正确的理想及信念。而这种精神上的能量就是大学生前行的动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大学生理想的建立并不顺畅。相反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正接受着考验。
环境因素的影响直接动摇着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确立,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对于中国的大学生而言,从小接受的教育相对更加传统及古板。学生从小在教育方面比较束缚。当进入大学时代,相比较而言,学习环境及节奏氛围更加轻松,学生接受到的文化教育也就远远不止师者传教这个途径。社会文化、网络文化、大众文化等等都直接抨击着大学生的想法及内心。在种种环境因素影响下,我相信大学生不能果断地做出抉择,确定方向。踌躇不定、徘徊不前是常见的问题。作为教师,相对而言,我们更加有经验。无论是对于未来的学习,还是生活工作,我们都是一个长者的姿态。但是,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学生,不能直接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及犹豫,不能用我们的思想及眼光去指挥学生的未来。教师应遵循“给学生自由发展空间”的原则。但是我为了避免学生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教师有责任及义务去导向学生的理想轨迹。就个人经验而言,我觉得教师应该做到“三多一少”。
的确,相对而言,大学阶段的学生增添了成熟、懂事。但是并不代表学生就能成熟地处理生活及思想上的矛盾,特别是对于刚进入大学生活的学生而言。新鲜元素给其刺激,新的节奏给其自由,新的环境给其影响。在多元化、强有力的刺激下,部分大学生会招架不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及生活,学生会感到盲目。学生会发现这种学习及生活与想象中的偏差,或者是这种安逸的生活与学习直接导致学生的懒惰。当学生的思想出现该矛盾时,就会忘却当初的理想信念。不再坚持努力奋斗,而是换一种生活方式及态度。这种状况在大学教育中是较为常见的。因而,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大学生多一分关心。许多人认为,大学主要是自学成才,教师只将你领入门,修行靠个人的努力。我不否认这样的观点,大学生活及学习本应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探知能力。作为教师,我们选择了关注大学生成长。但在理想及信念方面,我们应适当给予关心,让大学生在理想前行的途中并不孤单,让学生在举棋不定时有正确的导向。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光明。理想是人生中的必备因素,正确的理想将更好地指导人生,关心大学生,陪伴学生的理想成长。
在大学生活、学习中,学生的交流对象是广泛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同年龄阶段的,也可以是与学长学姐的交流。不同的学识及见识会让大学生感觉到差异。与社会人士的交流,跨行业、跨领域的交流让大学生感受到更多的社会文化。不同的经历及生活经验会让大学生感受到截然不同。与网络文化的交流,更是让大学生大开眼界,不同的观点,不同的人生。我相信生活中接触到的点点滴滴都在抨击着大学生的内心,同时也激励着学生的前进。例如在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下,钱、权的诱惑让大学生有着成为成功人士的理想。于是便断然抛弃学业,决定从基层做起,或者从经商开始。这种决定的唐突与不成熟是大学生的理想问题之一。当然这其中也必然存在着一些激励因素,指引大学生深思熟虑地树立理想,并朝着理想奋斗。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未雨绸缪,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动向。凭着教师的经验,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思想,鼓励学生的想法及行动,让学生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坚持,在坚持中成功。
生活是公平的,它有着成功与失败,有着幸福与苦难。正是因为失败及苦难的存在,才会显得成功与幸福的美好。大学生活只是生活中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同样存在着成功失败、幸福苦难。而最终决定结果的是学生的理性信念及为之付诸的行动。若是理想摇摆不定,更新换代,这必然直接影响生活中的行动。若是坚定理想与信念,便只顾风雨兼程,我相信学生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品味到幸福的味道。对于大学生的理想及信念,教师只能是建议。因为学生的个人特性及经历决定着学生选择的人生及态度,教师只能在学生困惑时、迷茫时给予建议,让学生重新坚信、坚定,再次重整旗鼓。当然,我并不能肯定地表态,教师给予的建议就是正确的,只是相对地更有可行性。当学生采纳了教师的建议,当学生再次被理想及信念打败,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与学生一起分析、成长。对于未来及生活的无知,我们只能不断地尝试探索、建议,然后去应证。生活是学习的一个大舞台,经历过、尝试过、总结过,学生总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尹红领.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9).
[2] 李季.学校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J].教学研究,1997(7).
[3] 韩东亮.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河南农业,2008(8).
[4] 邹丹蓉.谈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