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信息教育中渗透教育创新

2014-09-01杨菊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6期
关键词:作用创新

摘要:当今社会,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现代传统教学的封闭性与自固性受到来自信息时代的冲击,学校教育存在的弊端使学生一味闭塞,学习的方法与对学习的理解得到制约,不能紧随时代潮流,使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不能准确完善的了解,甚至产生与社会的脱节问题,如何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教学与现代学科教育良好融合,成为了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讨论的越来越重要的话题。

关键词:作用;创新;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59-02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基于网络和计算机的信息化教学如火如荼地开展。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形式,学习的各个层面都打上了信息技术的烙印,学习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本文就笔者所了解的信息化教学做了阐述,围绕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针对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和理科实验教学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展开论述,提出创新性与启发性的学习途径。

一、中小学目前教育现状

教育是立国之本。传统的教育思想,重思辨内省,轻实证外求;重求同顺从,轻求异创新;重整体综合,轻部分分析;重直觉领悟,轻逻辑推理;重目标结果,轻过程方法。学生受这种教育的影响,在学习上专注死记硬背,偏离了学习的根本,一知半解或是对学习不求甚解,忽视了学习的创新,失去了学习能力,个性特点难以得到充分展示,因噎废食,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得鱼。”而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则是相反,对待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方法更为注重,片面强调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对今后学生的社会发展也产生巨大影响。传统教育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对过去知识的记忆。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对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所采用的是一种文化熏陶。且教学具有系统性,管理严格规范。但以课堂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学生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不到发展和培养。

二、在信息教育中渗透教育创新的重要性

面对当前教育信息化的严峻挑战,通过传统学科教育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融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信息技术素养,深化教育信息课程的推广使信息技术教育及学科教育达到平衡与融合日益迫切。由于教学实验的限制,学科教育的教学中往往会面对许多困难,信息教育的推进使得学科教育的原理与过程变得更为直观,概念更为清晰,使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学科教育感官变强。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工具,教会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倡导新型教学方式与理念,从而使培养创新人才与技术的科学教育得到落实,导入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积极管理建设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营造深层教育信息化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将讲授的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出进一步的贡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相较于传统教学所带来的扎实的基础优势,也存在很多难以弥补的劣势。而当代信息教育的发展,则充分地印证了学习兴趣的观点。信息教育首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始,一步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浓厚热情,多媒体教学使得原本抽象死板的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新颖、更直观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教育中的创新思路

1.新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范例。2012年九月开学初弘光中学初一(1)班在南京率先开办“Ipad试点班”,据南京市电化教育馆馆长陈义柏介绍,有21所中小学参与了本次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试验。目前采购的终端平台包括苹果、安卓和微软三套系统。据悉,在此次试点中,中华中学、金陵中学和雨花台中学3所高中使用的是苹果系统,南京市十二中初中部、马群中学、南京市二十四中和白云园小学使用的是安卓系统,而其他14所初中和小学使用的则是微软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学的影响使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南京IPAD班的试验也正是信息技术在学科教育上的创新,而从上述信息中也不难看出,现代化信息进入学校,发展与学科教育相辅相成的新型教育也已普遍存在。

2.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课堂的创新融合。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达到良好的融合,则逐步成为学习环境中的重要问题。信息技术教学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开放性,使学生的能力在信息技术的教育下得以充分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学生学习更为轻松易学,只有紧跟时代步伐的教育教学,才能不断发展。面对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为了使信息技术与现代学科教学相互融合,新型的课堂教育方式逐步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为适应信息教育,学校必须严格对于信息设备的管理建设,规范多媒体教学仪器的配备与使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改善课堂环境,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作为学科教育的主体,应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开展信息教育课程,对信息教育拥有较为完善的认知,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能力,只有达到信息技术教育与当代学科教育的良好融合才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的实现,使当代教育不断进步,对学生的人生将起到不可限量的作用。

四、结语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先进性与创新性,一定能够成为良好教学的又一突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良好融合,能达到信息技术上的创新,提高学科教育的效率,其结果也必然能够实现二者的双赢。

参考文献:

[1]孙小斐.浅谈信息化教学[J].科技信息,2011,(20).

[2]黄海亮.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对高中物理课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D].边沿大学,2011.

[3]孙雷.论信息科学技术对教育创新的作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4]喻丽,赵波.我国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J].情报杂志,2007,(5).

[5]张萍.现代信息教育的思考与分析[J].现代情报,2005,(6).

作者简介:杨菊(1982-),女,湖南人,本科学历,毕业于海南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现在在海南省东方市铁路中学,任初中数学教师。

猜你喜欢

作用创新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