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自助餐”:使每个学生的发展成为可能
2014-09-01袁丽艳
袁丽艳
学生缺乏自主选择权是传统数学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学生失去了选择权,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也不可能充分利用他们的课程资源。如果在数学教学中给学生一份学习的“自助餐”,那么,学生就有了展示自我的天地,可以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摄取知识,在自信中体验到“自助餐”带来的快乐。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自助餐式”的教学呢?笔者进行了几点思考。
1.教学要求的“自助餐”。
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对于其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掌握程度要有不同的要求,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学习成绩等差异,因人而异分层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制定不同教学要求的“自助餐”,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学生智能发展。这能较好地突破“班级授课制”难以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局限性,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如教学《圆的面积计算》一课时,公式的推导过程复杂且难以理解,字母运算也较多,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根本就不能掌握,这时我们可以只要求这些学生掌握最后的计算公式;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一定要求他们掌握公式的推导过程。对于学生当中的后进生,教师要做到心平气和,课堂上也应该允许个别学生听不懂课,课后我们可以通过单独辅导来弥补。
2.问题设计的“自助餐”。
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要给他们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的提问应该是很有艺术性的,问得太难学生回答不上来,最后教师自问自答,课堂沉闷;问得太简单,学生得不到提高,也觉得没意思,课堂显得没有深度。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易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难易适度的问题,要让他们想一想能够想得出解决的办法,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跳一跳,摘到桃子”。还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提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多提猜测性的问题,理解力较强的学生多提有一定逻辑性的问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多提概括性强的问题,成绩较差的学生多提基础知识概念性的问题……
如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课时,可以设计下列问题:(1)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关系?(基础知识,一般学生都可以找到答案)(2)什么叫做比?(归纳概念的问题,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较完整地回答出来)(3)比、分数、除法三者有何区别?(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经过思考可以答出来)(4)数学中比的后项不能为零,而体育比赛中比分的后项却可以为零,这是为什么?(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的学生喜欢回答)好的问题能让全班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感觉,我们的课堂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生动而活泼。
实行数学“自助餐式”教学,既能保证“面向全体”,又能兼顾“提优补差”。教师可以把每个学生的提高都置于自己的视线之中,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达到“人人进步、个个成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