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α-2β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
2014-08-31肖厚平
肖厚平
·论著·
干扰素α-2β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分析
肖厚平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β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床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75例,2组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干扰素α-2β、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治疗,治疗时间均为24周。结果观察组的ALT、AST、TB、GGT各项肝功能指标在治疗24周及随访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P<0.05)。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治疗有效率在治疗24周及随访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干扰素α-2β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乙型肝炎,慢性;干扰素α-2β;门冬氨酸鸟氨酸
乙型肝炎病毒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慢性乙型肝炎是发展成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该疾病的治疗及控制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广泛关注的问题[1]。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主要病理学基础为疾病导致的肝脏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由于门冬氨酸鸟氨酸能够对肝脏生化指标起到改善作用,因此,在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抗病毒治疗外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进行抗炎保肝治疗能够使疾病导致的肝细胞损伤受到抑制[2]。笔者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组后对其中的一组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干扰素α-2β联合治疗,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就诊治疗的1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疾病的诊断均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其中男68例,女82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48±7)岁。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7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包括舒肝宁、胸腺肽、人血清蛋白及凝血酶原复合物等药物在内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基础上给予干扰素α-2β(隔日肌内注射,剂量为300万U/次)及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剂(3次/d,3 g/次)联合治疗,治疗期间对于出现的并发症给予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4周。
1.3 观察指标 (1)肝功能指标(ALT、AST、TB、GGT);(2)HBV DNA阴转率;(3)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完全应答)、有效(部分应答)及无效(无应答)。ALT在治疗后恢复正常,HBV DNA及HBeAg阴转为显效;ALT治疗后没有明显改善、HBV DNA定量及HBV免疫学标志物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治疗效果介于显效与无效之间的为有效[3]。
2 结果
2.1 2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ALT、AST、TB、GGT各项肝功能指标在治疗24周及随访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肝功能指标在治疗24周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而AST、GGT在随访24周后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肝功能指标在治疗24周及随访24周后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组别治疗前治疗24周随访24周F值P值观察组 ALT(U/L)232±4144±8*55±8*13.41<0.05 AST(U/L)190±3549±8*57±10*11.50<0.05 TB(μmol/L)75±1338±6*46±7*6.36<0.05 GGT(U/L)171±2854±8*62±10*10.72<0.05对照组 ALT(U/L)223±38122±22250±3912.85<0.05 AST(U/L)197±33114±20151±267.94<0.05 TB(μmol/L)73±1061±968±123.08<0.05 GGT(U/L)168±25107±16118±154.32<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及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治疗有效率在治疗24周及随访2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6,10.72;11.59,8.31,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及治疗效率比较 n=75,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共有2例(2.67%)不良反应发生,均为胃肠道反应,症状轻微不影响治疗;观察组共有4例(5.33%)不良反应发生,表现为轻微发热、头晕、无力等,症状轻微均继续参加治疗;6例患者的症状在停药后均自行消失。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HBV感染为该病病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性问题为除去病因,抗病毒治疗为除去病因的关键点,临床上对慢性乙型肝炎多采用干扰素α-2β长疗程治疗,其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及免疫调节达到的,但是仍然具有较低的有效率,且副作用较多,患者需要支付的费用较高[4,5]。有报道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能够显著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其治疗慢性肝炎安全可靠[6]。门冬氨酸鸟氨酸为门冬氨酸与鸟氨酸形成的稳定二肽聚合物,在尿素及谷氨酰胺的合成中门冬氨酸鸟氨酸为底物,在尿素合成过程中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及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均为关键酶,且均可被鸟氨酸激活,尿素的合成通过肝脏鸟氨酸循环加速,对氨代谢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发挥对血氨的解毒效果。谷氨酸及草酰乙酸的生成底物均为门冬氨酸,谷氨酰胺及具有氧化及解毒功能的谷胱甘肽则可以由谷氨酸进一步转化而来,在肝细胞三羧酸循环中草酰乙酸的参与使肝细胞自我修复及再生过程加速,加速生成肝细胞能量,从而异常升高的血氨浓度在短时间内降低,肝功能恢复正常,胆红素代谢加速[7,8]。
笔者对来本院治疗的7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及干扰素α-2β联合治疗,本次研究中对治疗前后及随访24周2组肝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的ALT、AST、TB、GGT各项肝功能指标在治疗24周及随访2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治疗24周及随访24周2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及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在治疗24周及随访24周后分别为77.33%、80.00%,对照组分别为32.00%,36.00%,有效率分别为45.33%、38.67%,对照组为8.00%、4.00%,观察组HBV DNA阴转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颗粒及干扰素α-2β联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时间较短,加速肝功能恢复,免疫应答在治疗结束及随访2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仍然较高,所取得的效果较为满意,明显优于传统的综合治疗所取得的临床效果,该结果与范庆姿等[6]的报道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鸟氨酸与干扰素α-2β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张宁,罗生强.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13,22:1269-1273,1310.
2 李玉双.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预后进展,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0-192.
3 杨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136-1138.
4 李成伟,赵连荣,丁洋,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动力学变化与疗效关系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33:482-284.
5 亢西,王芳.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传染病信息,2013,26:115-117.
6 范庆姿,舒宇峰.门冬氨酸鸟氨酸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海峡药学,2012,24:212-213.
7 高健,李亚萍,曹英芳,等.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011-2012.
8 王晓霖,韩晓颖,邢凌翔,等.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疗效观察.实用肝脏病杂志,2012,15:143-144.
10.3969/j.issn.1002-7386.2014.11.010
434000 湖北省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
R 512.6+2
A
1002-7386(2014)11-1631-02
201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