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调查分析

2014-08-30乔成林

教师·中 2014年8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教学改革

乔成林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效果是否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实际,是否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大潮,需要不断地检验和分析。本文以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作一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关改革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英语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应用能力

1调查的设计

本次调查采用了现场发放问卷、电子论坛讨论的形式,接受调查的人员涉及榆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80名教师和全部三年制大学生,理科生1223名,占76%;文科生377名,占24%。他们对本校的英语教育现状深有体会,所以数据真实可靠。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80份,其中有效问卷1670份,有效率高达98%。

2调查结果分析

(1)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统计分析。我院大学英语课程只开设2个学期,每周4课时,安排在第一、二学期。除掉军训和实习实训时间,实际授课135课时左右,少于《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的“180—220学时”。该规定还要求:“在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后,应结合专业学习,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然而,我院大学英语只开设两个学期的基础课程,没有开设专业英语课程,既不能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不能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

(2)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统计分析。我院大学英语任课教师毕业时间短,教学实践经验少,课堂教学以传授课本知识和习题解答为主,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多数教师没有将学生的听说能力放在教学首位;阅读教学依附于“课文阅读”或者是将阅读与翻译、写作相结合,学生得不到更多的专门阅读技能训练。学院学生的英语知识接受能力不能达到教师的教学预期值,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或不能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大学英语的教学对于毕业生来说用处颇少,甚至是一无用处。再加上学院建设伊始,办学处在起步摸索阶段,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培养管理机制体制不够健全,学生生源地域局限性强等一些挑战性因素的存在,使得我院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够达到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

(3)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结果统计分析。2013年12月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共有374人参加A级考试,通过率1736%,平均成绩346分。

另外,共有37人参加B级考试,通过率2702%,平均成绩422分。综合统计:共有411人参加考试,通过率185%。学院没有把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和学生毕业证挂钩。这从侧面反映我院对学生英语水平要求不高,学生英语水平底子薄、基础差的事实。长此以往,恐不能达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评估标准 “近三届学生参加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累积通过率达到50%”。

3改革建议

(1)加快课程设置改革步伐,全面提高英语教育质量。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以社会、行业及我院学生对英语的实际需求为参照,强化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合理安排课时;另一方面,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级化教学。

(2)加大校本教材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力度,丰富教学内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加大自编或校本教材的开发力度,结合我院开设专业和学生生源能力特点,建设英语教学资源数据库,有效整合网络在线资源与教材,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英语技能和专业技术。同时建立合理有效的英语水平综合评价机制或激励体系。

(3)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以适应本地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师应把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让学生毕业后能用英语进行面对面交流,尤其是能够就本专业的业务进行沟通,更加注重“学生在未来职业岗位上的英语应用能力”,始终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开创一条具有我院特色、满足陕北能源基地经济社会建设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道路,促进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需要的紧密结合。同时,注重本院教师的岗位培训和教学研修,培养一支教学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大学英语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教学改革
浅谈如何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应用能力
高中数学课本教学的探索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