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奉化三和:日系店铺的曾经辉煌与今天困局

2014-08-30周若祺

营销界·化妆品观察 2014年7期
关键词:资生堂店铺化妆品

周若祺

导语:

“单店更有优势,如若以后跨区域大连锁下沉到奉化,单品牌店可能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张朝军的初步构想是,以悠莱、DHC、或者雪肌精等单品牌店实现三和的突围

浙江奉化属宁波下辖的县级市,因为紧邻经济更繁华的宁波发展成为典型的经济外向型城市,使得这里的化妆品消费略显疲软。商超渠道,奉化、银泰、太平洋三家百货专柜品牌更迭速度过快,导致客流不稳;专营店渠道,至今也没有产生规模较大的连锁店铺。不过,在这其中,以经营资生堂系品牌有道的三和化妆品商行颇有些名气。

三和化妆品商行第一家店于1993年在中山路诞生,2007年开了第二家店后,再未进行扩张。这是家典型的资生堂3S店,高峰时期,仅资生堂系品牌一年就可以做到400万元的销量。

一个顾客年购悠莱满20万

三和与资生堂结缘于2004年,当时日本资生堂集团刚进入中国市场,在杭州举办了一场招商会议。在此次会议上,三和的店老板张朝军结识了当时的日本资生堂驻华品牌经理,双方经过一番攀谈后,便顺利达成合作意识。

在引进资生堂系品牌之前,三和是一家非常不起眼的小店,没有自身的经营特色,店铺生意潦倒。而资生堂的到来,无疑提高了三和的品牌档次,同时让张朝军对店铺经营有了清晰的定位。

引进资生堂系品牌后,张朝军对店内品牌及品类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剔除一些价位偏低的品牌以及不适合化妆品店经营的品类,将之前的日化杂货铺改成了现在的精品店模式。

不过,由于店员对资生堂系品牌认知不足,不懂如何销售,资生堂刚被导入的时候,三和的生意并没有任何起色,甚至有时候生意非常糟糕,一个月只能卖1万多元的货。

之后资生堂公司下派专业的美导驻店,从产品知识、使用方法到销售话术一点点地传授给三和的销售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激励,最终资生堂系品牌的成交额开始节节攀升。

“真正的转变发生在2009年。”张朝军透露,2009年三和店的资生堂系品牌的平均月销从9万元猛升至20万元,自此一路高涨,最猛的时候2011年年销成功突破了400万元大关,广受资生堂全国经销商的瞩目。

对于资生堂的突然爆发,张朝军认为原因有三:首先,经过几年的沉淀,资生堂系品牌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认可度与知名度;其次,资生堂公司的产品品质、销售技巧、顾客体验、会员服务等各方面做的有口皆碑,这些硬件及软件资源保证了门店的销量;再者,三和化妆品商行是奉化县城唯一一家拥有资生堂特许经营的门店。

张朝军称,资生堂的顾客以30岁以上、具备较高消费水平的女性为主,这类人群的品牌忠诚度很高,习惯长期坚持使用同一品牌。“去年,一位顾客一年时间内来三和不过5次,但购买悠莱产品超过了20多万元”。张朝军称,类似的高客单在三和每月都会有几笔。因此,作为高端精品化妆品店,三和追求的应该是高客单价,而不是高人流量。

张朝军独爱日系品牌

作为三和的镇店之宝,蒂思岚、水之印、泊美、ZA等资生堂系品牌占据了三和年销量的近50%。但更有意思的是,剩下的50%也是由日系品牌贡献的。除了资生堂家族,三和还经营高丝、雪肌精、美伊娜多、DHC等多个日系品牌。

张朝军为何如此钟情日系品牌?对此,他坦言三和的品牌结构呈现目前的日系特征主要有三点原因:

其一,张朝军一直反对厂家打折,导致三和在品牌引进上面临很多局限。2012年银泰百货的梦妆专柜开业后,每周都有为期3天的七五折促销活动。而主张不打折的三和,在同期并没有进行降价促销,这让顾客产生不满。最后,张朝军舍弃了月销4万元的梦妆柜台,终止与厂家的合作关系。因为类似的原因,三和曾经终止了与多个厂家的合作关系。之后在引进新品牌时,张朝军会全力要求厂家给予三和在奉化地区的独家经营权。

其二,因为资生堂的关系,张朝军之后对日本企业产生了好感,便有意识地与日本品牌接触,所以后来又相继引进了高丝、DHC等品牌进店。

其三,由于三和的店铺定位偏高端,所以张朝军对于产品品质的把关尤其严格。一些自己找上门来谈合作的品牌,如果拿不出相关的产品品质证明书,张朝军不会轻易接手。

开垦单品牌店迎接挑战

高客单曾让张朝军尝到了甜头,但随着竞争环境加剧,三和也遇到了向上走的瓶颈,比如顾客群过于稳定,没有新的消费者进店。一旦老顾客收缩或停止化妆品消费,三和的生意必将无法持续。最现实的情况是,部分老会员有了出国购物的实力后,一旦出一次国,就会把一年用的护肤品全部买回来,甚至还会帮亲戚朋友捎带一些。另外,网购的普及使得部分会员更愿意去品牌官方旗舰店购物,抢走了三和的生意份额。

不过最让张朝军头疼的还是中日政治关系的紧张,导致日系品牌在华销售不利的事实。他称,最近一两年三和经常发生日系品牌断货的情况。“如果顾客要买资生堂的霜,我这边恰好没有,那这个顾客就相当于流失了。”张朝军如是说。

为扭转颓势,张朝军今年也尝试过对店铺进行一些调整。比如他曾在店内加入了中岛区,但仅过一个月便撤掉了——由于三和的产品均价大多在500元以上,突然多了一个平价的中岛区,顾客很难接受。

最近,张朝军又想了一个新的突围之策——开单品牌店。“单店更有优势,如若以后跨区域大连锁下沉到奉化,单品牌店可能是我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出路。”张朝军的初步构想是,以悠莱、DHC、或者雪肌精等单品牌店实现三和的突围。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生堂店铺化妆品
老店铺杂事
上淘宝咯
资生堂有话说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瑞典 马尔默专门为老鼠开的迷你店铺
资生堂中国业绩冷热不均,重塑计划尚待考验
干燥春季里的柔美化妆品广告
化妆品/留电话
防止化妆品受病菌污染